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时宝 《国防》2006,(12):17-1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要求全面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防动员建设的创新发展,是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时代赋予国防动员领域的历史任务。国防动员创新发展的首要前提是用辩证的观点,准确把握转变思维、继承与借鉴等与国防动员创新之间的内在关系,用辩证的观点来校正国防动员创新的方向,以确保国防动员创新健康协调地发展。切实转变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决策方向和发展的结果。僵化的传统思维束缚创新,…  相似文献   

2.
罗国许 《国防》2006,(5):28-29
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国防动员理论创新,既是有效解决国防动员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的客观要求,也是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作活力、提升工作质量的现实需要。面对新的形势任务给国防动员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一些单位普遍开展了理论创新,掀起了国防动员理论创新热潮,为推动国防动员工作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这股理论创新热潮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研究课题选定不够科学。少数单位在创新指导、课题选择上存在脱离实际、违背规律的现象,往往把个性当共性来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反恐背景下,美国不断改革和创新国防动员体制,通过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强化协调运行机制,提高了国防动员效率。这启示我们,国防需求的满足有赖于机构之间高效的协调和依法动员理念的实现。因此,建立和谐的国防动员法律体系,促进现有机构在国防动员活动中的协调是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实现国防动员功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刘新泉 《华北民兵》2011,(11):48-48
新颁布的《国防动员法》明确提出:"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这就要求新形势下必须依据《国防动员法》,进一步按照融合式发展要求,统筹军地资源,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的创新发展。一是融合军地指挥机构建设。着  相似文献   

5.
黄永贤 《国防》2006,(7):42-43
当前,我国国防动员法制化建设进展幅度不大,已经成为制约国防动员工作落实、发展、创新的瓶颈。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加快国防动员法制化建设,为确保国防动员工作落实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一、完善法规体系,从零打碎敲的小立法转变到系统配套的大立法完善的国防动员法规体系,是平时动员准备和战时动员实施的基本保障。当前,我国国防动员法规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与实现国防动员法制化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作为国防动员母法的《国防动员法》以及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科技信息动员…  相似文献   

6.
多吉次珠 《国防》2010,(8):29-3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胡总书记的这一指示,为新时期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着眼新时期国防动员担负使命任务的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结合国防动员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工作重点,积极创新实践,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建设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戴相龙 《国防》2007,(5):19-21
做好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招法,着力解决好国防动员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国防动员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誉进 《国防》2007,(9):6-8
加强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国防动员建设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迫切需要.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抓住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环节,充分借助地方信息人才、先进技术和科技资源优势,通过统筹规划、系统整合和科学实践,加快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进程,实现国防动员建设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防动员转型是信息时代国防动员的重要目标,对新时期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大有裨益。如今,动员转型已在世界诸多军事强国中竞相展开,对我国而言,实施动员转型同样刻不容缓。为此,本文针对国防动员转型中的错误观念及其产生原因、转型的时代内涵等进行初步分析,并就我国如何推动动员转型提出一些宏观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防动员工作是党管武装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国防动员工作,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招法,着力解决好国防动员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国防动员建设可持续发展,从而保证党管武装工作落到实处。去年大同市进行了国动委主任述职的尝试,重点研究解决了四个方面的问题,收到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车华松 《国防》2013,(10):46-48
“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新时期国防动员建设的时代要求,也是当前加强国防动员质量建设的主要任务。国防动员系统必须适应使命任务的新拓展、新要求,紧紧围绕提高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能力,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质量建设,努力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边疆省区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动员、战争动员、国防动员和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四个概念的诞生、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解析,认为动员是战争发展的必然的产物,概念的演进凝结着人类对动员实践的规律性认识。国防动员与战争动员在主体、客体、适用范围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在国家政权统一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战争动员是国防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是国防动员在新时代的最新形式,是指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打破军地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畅通双方资源有序流动,聚合双方力量统一使用,拓展动员模式创新发展,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以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对国防动员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防动员建设必须创新发展模式,拓展动员领域,优化动员结构布局,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国防动员体系,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14.
车华松 《国防》2014,(11):28-3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形势下抓动员、搞建设指明了方向。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国防动员建设的正确方向、下力解决国防动员建设重点难点问题、着力增强国防动员建设持续发展后劲,确保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伟平 《国防》2015,(2):15-17
国防动员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家安全、发展和稳定的战略性工程。政府作为国防动员工作的主体,只有准确把握工作定位,扎实履行工作职责,有效破解工作难题,才能全面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1月10日至11日,“全国国防动员政策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圆满召开。这是国防动员理论战线的一件盛事。研讨会检阅了近年来国防动员政策理论研究的成果,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国防动员政策理论研究工作,这对国防动员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进步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江泽民主席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通过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张培敏 《国防》2010,(6):25-28
《国防动员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国防动员建设迈上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其总则指出:“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这一重要原则既是多年来我国国防动员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依法推进我国国防动员建设的根本遵循。我们应以此为统揽,在新的起点上大力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丙骞  王向伟  罗鸿冰 《国防》2013,(12):28-29
党的十八大绘制了新形势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国防动员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工作,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然要求把国防动员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我们必须依据《国防动员法》,研究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国防动员地方性法规,依法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孙钢 《国防》2010,(8):38-39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为加强国防建设、完善国防动员制度、保障国防动员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防动员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国防动员法》为契机,以有效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为目标,加大依法建设和配套建设的力度,努力提高国防动员平战转换、持续保障和综合防护能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雪域练兵忙     
乔新彦  陈靖渭  黄壹成 《国防》2007,(3):F0002-F0002
根据国家国防动员建设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部署,为摸索建立国防动员专家咨询机构的路子,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政策理论研究工作,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研究决定,成立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国防动员政策理论研究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