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立志、力行、成习是修身养性中所包含的三个基本环节。做人应先立身,立身之道以何为先?要以立志为先。所谓立志,就是树立自己的志向。“志”表现为一种理想、信念、目标,并为之所下的决心。人只有立下志向,人生才能有明确的奋斗方向,才能焕发出顽强的毅力。立志在人的一生中之所以如此重要,这是由“志”的内在功能和外部功能所决定的。“志”的内在功能表现在:“志”是人的意志情感的统帅,保持长远的“志”就能使自己的意志情感不致任意泛滥;“志”的外部功能表现在: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志向,就容易在思想上受到干扰,特别是在困难和复杂的…  相似文献   

2.
洛阳才子贾谊,因谗被贬,后忧愤而亡;三国杨修,被曹操以乱猜“鸡肋”口令定罪,落得斩首示众。纵观古今,人才得其用而不得善终者比比皆是,其情可悯,其况可悲。宋代苏轼在《贾谊论》中评贾谊曰“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说明了志(志向)、量(气量)、才(才能)、识(见识)对于人成就事业的重要性。反思历史,启示良多。失于无公心之志。《三国演义》评杨修之死时有一句“身死因才误”。无论是以曹操的眼光来看,还是用现代标准来衡量,杨修无疑是一个有学问、有胆识、有预见力的优秀谋士,其最终身死,不仅在于恃才盖主的个性,更在于谋之“志”的…  相似文献   

3.
做好史志编修工作,应首先弄清"史"与"志"的关系。目前有些人,尤其是从事史志编修工作不久的人,对"史"与"志"的关系还弄不大清楚,认为志就是史,史就是志,有志即是有史。显然,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正确认识"史"与"志"的联系与区别,辩明其差异,对提高史志编修质量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4.
胡主席强调:"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胡主席提出的选拔干部的重要原则,是新时期我们党选人用人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选准用好干部必须遵循的准则。各级在选人用人时,要坚决贯彻落实胡主席重要指示,破除旧的观念,以好的作风选好作风的干部。一、破除"以情选才"的用人观念,增强"公正任才"的用人意识。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选拔干部的时候,如果以个人感情代替党性原则,就会以情障目,降低用人标准,助长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因此,端正用人风气,提高用人的可信度,应做到"三个不为":一是不为情所"困"。这里的"情",包括夫妻之情、父母之情、师生之情、战友之情、手足  相似文献   

5.
习主席曾经说过:"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用人导向是最重要的导向。"这充分说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要把对党忠诚作为根本点,用好政治上靠得住的人对党忠诚,就是对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肩负的政治责任提出的具体要求,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一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观察。就是看在关键时刻和重大原则问题上,政治头脑  相似文献   

6.
正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就是要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标准选人用人,下大力解决选人用人中的突出问题,促进干部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一、破除主观随意思想,确立鲜明的选人用人标准。必须破除"软标准"的思想,纠治选人用人标准上的主观性、随意性,做到"三个坚决不用":一是注重德的考量,品行不好的坚决不用。重点突出"四  相似文献   

7.
机关干部作为部队党委、首长科学决策的智囊团,要发挥好能参善谋的助手作用,就必须努力掌握渊博的学识并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具有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和前瞻性。这是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新军事变革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根本上讲,渊博的学识来自于日积月累,事业的成功得益于厚积薄发,此外绝无捷径可寻。那么,作为机关干部,应当如何加强学习、增长学识呢?第一,开阔视野,志向高远———学贵立志。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如果视野不开阔,志向不远大,注定是要“搁浅”的。俗话说:“志不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赢政用人方面的一些具体事例的分析,从七个方面总结和概括了赢政用人思想的特点:“不却众庶”,以法治吏;广泛搜寻,择长而用;唯才是用,不拘小节;用人不疑,重视结果;集思广益,择善而从。纵观赢政一生,他的用人思想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其在大部分时间里采取了比较正确的用人政策,只是在执政的最后几年里暴虐无常,迫害了大量人才。所有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曹操三次颁布求贤令,强调举贤用人"勿拘品行",打破了东汉以道德品行为最高标准选拔人才的常规。有论者据此认为曹操用人"不讲道德",或认为"求贤三令"是乱世人才匮乏情况下的权宜之计。实际上,曹操虽然任用了一些有"负俗之讥"的人才,但并非不重德行,"求贤三令"也绝非权宜之计。曹操对"道德"的认识有一套自己的标准,用人不拘品行既是统一战争的需要,也是为了抑制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  相似文献   

10.
"情"与"志"是构成现代散文的重要因素之一。散文的"情"与"志"的要求是真实、新颖、深湛,言近而意深,纸短而情长。散文要确立真实、新颖而深湛的"情"、"志",还要注重两者的融合。散文中说理、言志的方式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1.
日前,海军政治部范印华主任在一次会议上就干部思想品德修养方面,提出了"诚实、作为、清心、自律、公认、探索"六种意识,对于激发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很有意义。作为一名政治机关领导,从中颇受启迪,特别是对如何选人用人的问题,悟出了一些新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每年三八妇女节到来之时,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大串巾帼女杰: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刘胡兰面对顽敌的铡刀,面不改色,从容就义;红色娘子军为斗恶霸求翻身,转战椰林,所向无敌……她们不是男儿,胜过男儿,其志向坚定,其胸怀坦荡,其英勇顽强,其大义凛然,无不使人佩服、赞叹、崇敬。然而,在感叹之余,又觉得少了点什么——是否人们在赞美她们的"英雄气"时,忽略了她们的人情味、特别是女人味的一面呢?  相似文献   

13.
坚持干部选拔任用过程的民主,是革除传统用人制度种种弊端,防止用人上腐败现象蔓延的根本措施。传统用人制度的最大弊病是权力高度集中和民主相对不足。由于事实上存在权力产生过程的供求关系,事实上存在少数人可以决定干部的选拔任用,用人上的腐败就难以避免。因此,必须从源头上治理,从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着手,消除用人腐败的体制根源。今年中央颁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对于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防止用人上的腐败现象,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作出了新的规定,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进一步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应当认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院校干部队伍事业心责任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其根源,提出了加强教育引导、公道用人处事、严格组织生活、坚持奖惩兑现、真诚关心关怀、领导率先垂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在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最近,江泽民同志在建党78周年座谈会上强调,"三讲"的核心是讲政治,讲政治必须坚持讲学习,只有讲学习才能更好地讲政治。讲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自学,如何抓好领导干部的自学,使"讲学习"取得显著效果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三个方面。一、找到动力学习一定要有动力,领导干部的学习动力,除了来自其崇高的学习志向,懂得为什么学、为谁学之外,主要还来自以下几点:带着问题具体学。领导干部在学习上不能装样子,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带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不拘一格用人才○谢坚从一般情况看,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也无论古今中外任何军队,统治者都会致力于启用优秀人才,以建设强大的军队。这是军队用人的共同规律。然而,和平时期与战争年代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其用人方面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两者最大的区...  相似文献   

17.
选人用人是干部工作的第一要务。本文从小平同志关于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等讲话探讨分析入手 ,对小平理论的人才观作了基本的概括 ,并结合剖析当前干部工作中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的思想障碍 ,提出了贯彻运用小平理论人才观搞好干部工作改革创新的人才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兵团建设》2012,(8):16
主持人语:农十师这个戍守祖国西北数百公里边关的边境师,时下正悄然发生变化。为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创新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保障党员行使民主权利,这个师在各连队积极开展"公推直选"工作,即由连队全体党员和职工代表先"公推"候选人,然后由全体党员以直  相似文献   

19.
在孟子思想中,追求完善的理想人格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孟子从"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出发,塑造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并提出通过存心养性、持志养气、反求诸己的修养方法实现其"大丈夫"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20.
改革一些不合时宜的干部用人制度 ,就是要在用人观念、用人方式及用人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见成效。一是在用人观念上实行由用“好人”向用“强人”转变。传统的观念是用“好人”。“好人”中当然不乏“强人” ,但也有不少是能力与水平一般的“好好先生”。当今时代 ,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一大批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新型军事“强人”。二是在用人方式上实行由“相马”向“赛马”转变。长期的实践表明 ,伯乐相马 ,带有一定主观性 ,已经难以适应当今人才流动与竞争的趋势。因此 ,要确立“相马不如赛马”的用人理念。只有在“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