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郭峰 《国防科技》2005,(1):41-44
据预计,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到2025年,世界85%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化地区。城市的军事地位越来越重要,正如美军颁布的第一部《联合城市战纲要》指出的那样,“城市是21世纪最有可能的战场”,是未来作战的“战争和战役重心”。作为地面作战的重要兵器,近年来坦克装甲车辆也越来越多地涉足城市这个复杂而危险的战场。如何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保存自己是坦克装甲车辆面对的一个严峻但又不容回避的问题。对于坦克而言,防护性能相对好些,因为坦克主要用于一线作战,本身就非常重视这一问题。但是对装甲车辆来说,这个问题就显得非常严峻。以…  相似文献   

2.
装甲车辆电传动技术现状、关键技术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世界上装甲车辆电传动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了国外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装甲车辆电传动中的关键技术,并对我国装甲车辆电传动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傅小强 《环球军事》2011,(16):40-41
巡弋在浩瀚海洋的钢铁战舰是世界各国引以为荣的象征,各国无不希望自己的航母能有一个独特而响亮的名字。而作为当今战场上最强大的“海上霸王”,航空母舰更被视为体现一国综合实力的标志。因为历史传统、民族感情、现实因素的差异,世界各国采用了不同的命名方式,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  相似文献   

4.
两栖装甲车辆机动生存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登陆作战任务的完成,如何对其进行正确评估是提高两栖装甲车辆生存能力的关键所在。构建两栖装甲车辆生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是其生存能力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阐述两栖装甲车辆的特征以及在战场面临的主要威胁,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两栖装甲车辆的机动生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对该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装甲装备的生存能力主要取决于装甲装备的敏感性及易损性,具体表现为车辆自身效能、战场环境因素、战场保障能力等,可用生存概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及地位变化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起源应该首推于我国遥远的夏商时代,那时的战场上就已经出现了靠畜力驱动的、有盾牌防护的非机动“轮式装甲战车”,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轮式装甲车辆,则始于西方汽车发明以后。1902~1903年,法国的“沙隆”和奥地利的“戴姆勒”装甲汽车问世,标志着轮式装甲车辆开始成为陆军的重要武器装备之一。之后,德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也相继研制出装甲汽车,并将其用于作战之中。尽管这些早期的车型构成极其简单,性能亦很不完善,但在实战运用中却崭露头角,引人注目,成为各国陆军争相发展和逐…  相似文献   

6.
王笑梦 《环球军事》2014,(24):42-44
近期上映的大片《狂怒》里展现的坦克对决引发了众多军迷对网络游戏《坦克世界》的追捧。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可以使用30到50年代的各型坦克、坦克歼击车、自行榴弹炮进行组团对战,游戏中提供了350余辆苏联、德国、美国、法国、英国、中国、日本等七国历史上著名的坦克装甲车辆供玩家选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对反装甲目标威胁度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威胁度估计问题和装甲车辆在战场上的实际情况,运用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理论探索反装甲目标威胁度评估问题。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算法,利用神经网络良好的自适应能力和遗传算法强大的全局搜索能力,通过样本数据训练,提高了威胁度估计的准确性和适应性。经过验证该算法能够有效反应出反各种反装甲目标的威胁度,其稳定性、精确性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8.
肖占中 《宁夏科技》2001,(10):80-81
大家并不陌生的“熊”式轰炸机、“豹”或坦克、“响尾蛇”导弹、“云雀”直升机、“海鹰”快艇等等,都是用动物命名的现代兵器.目前.用动物命名的武器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模仿某种动物攫食、躲避敌害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及其原理,应用于武器上;二是兵器在外形上或被使用时的动作方式、功能上与某种动物相似;三是和该种动物并无联系,但为了显示其威力或优异性能.而以猛兽、猛禽等动物来命名。  相似文献   

9.
黄炎  王峰 《现代军事》2008,(9):59-61
坦克装甲车辆是装甲车辆的俗称。其实.坦克本身就是装甲车辆中的一个基本车种.之所以会这样强调坦克,是因为它在装甲车辆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和核心的地位.有“陆战之王”的美誉.其发展和改进对于其他装甲车辆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坦克”一词系英语“Tank”的音译.原意为很大的储存液体或者气体的金属容器.英国人最初为其取这个名字是为了保密.不想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0.
正随看世界军事变革飞速发展,部队装备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新装备列装是战斗力提升的重要支撑,但不是绝对的,更重要的是掌握新装备性能的本领。04式步兵战车兵器档案:04式步兵战车属于履带式步兵战车,负重能力高,越野通行能力强,具有两栖作战功能。该车具有强大的火力和远中近射程衔接的武器装备,其设计可以在战场上为一个步兵班提供装甲防护,并且对下车作战的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同时具备和敌方坦克、装甲车辆作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战场目标的图像检测与识别对于战场监视、侦察、毁伤状态评估和火控系统研究等具有重要作用.以坦克装甲目标为研究对象,选用识别精度高、速度快的YOLOV3为基础目标检测模型,针对复杂战场环境中获取图像目标特征信息少的问题,引入多尺度特征增强结构的方法对YOLOV3模型进行改进,通过丰富特征图多样性的方式,提高模型性能.在坦克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对于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小目标特征具有更强的敏感性,较大程度上增强了模型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2.
共和国历史上的三次大阅兵,其中当轰隆隆的主战履带装甲车辆方阵通过天安门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之自豪,而更让人们想不到的是这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履带装甲车辆都出自中国兵器“第一机械”人之手。  相似文献   

13.
《宁夏科技》2001,(10):92-93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兵器馆陈列的装甲车辆虽然大多老态龙钟,但每一辆坦克都来历不凡。从种类、国别、型号、数量都是国内仅存的珍品。从世界坦克发展史和中国装甲车辆发展史来看这些都是珍品。从这里你可以探寻到中国近代装甲兵早期发展的功绩.可以看到从抗日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辉煌历史.可以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是如何从一辆坦克发展成为种类齐全的兵种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的装甲车辆包括坦克、装甲车、人员输送车和自行火炮等。随着国际政治和军事形势的变化,装甲车辆的地位及其发展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对这些内容作了综述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第一辆坦克 1915年8月,英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坦克,该坦克是利用从美国进口的一对加长了的“布劳克”拖拉机履带,在竖起的角钢架上铆上钢板制成的,这是设计师们设计的一种“陆地战舰”,制成后取名“小游民”。最早参战的坦克 1916年9月,一群钢铁怪物出现在索姆河战场,这就是第一次参战的坦克——英国的Ⅰ型坦克。Ⅰ型坦克乘员8人,采用过顶式履带,每个履带架的外侧装1个突出炮座,上面安装1门57毫米火炮和1挺8毫米机枪,车上共装2门火炮和4挺机枪。第一个建立坦克部队的国家英国是最早建立坦克部队的国家。伴随英国坦克的诞生,1916年英国组建了第一支坦克部队,当时称为“机枪部队重型分队”,编有6个连,每连25辆坦  相似文献   

16.
郭峰 《环球军事》2004,(23):24-26
据预计,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到2025年世界85%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化地区。城市的军事地位越来越重要,正如美军颁布的第一部《联合城市战纲要》指出的那样,"城市是2I世纪最有可能的战场",是未来作战的"战争和战役重心"。作为地面作战的重要兵器,近年来坦克装甲车辆也越来越多地涉足城市这个复杂而危险的战场。如何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保存自己是坦克装甲车辆面对的一个严峻但又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坦克装甲车辆的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主要坦克研制国在90年代初都已完成了战后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和装备,21世纪坦克将如何发展,成为目前倍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地缘政治和军事战略重点的转移,战场生存性问题日益突出,以及技战术性能接近极限等一系列原因,迫使西方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冷战时期的坦克发展模式,以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坦克设计思想。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未来坦克的探索中取得很大进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下一代坦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CGF是作战仿真必备的技术支持,国内的CGF系统尚不成形,急需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满足作战仿真不断发展的需要,介绍以一个排的CGF坦克实体在虚拟的战场环境中火力运用方式及运用规则,列出了聚合级CGF实体的火力运用仿真流程图,实现虚拟战场环境下坦克实体一定的智能行为。  相似文献   

19.
装甲车辆空调对提高乘员作业效能、保证舱内设备正常高效工作有重要作用,装甲车辆空调是军用空调中较为复杂的一类,在驱动方式、空间布置上有其特殊性,与装甲底盘结合较为紧密。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和军事应用的增多,装甲车辆空调的指标体系也急需重新梳理和完善。对装甲车辆空调的技术特点和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为装甲车辆空调选型、论证和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装甲车辆的车体设计中,薄壳车体的应用日益广泛。因为在装甲车“矛与盾”的对抗中,“矛”的发展更快,特别是对于装甲车强大的火力及其控制系统、精确制导武器,薄壳车体与厚甲板车体在防护上已无太大差别。所以当今世界装甲车辆向轻量化、出色的机动性能方向发展。不论是履带式还是轮式装甲车辆的车体,其结构主要由板和梁组成。它是安装车辆其他部件的载体,由于其开口多、受力状况不易确定,在过去的车体设计中,大多数运用经验类比法来进行设计及验算,这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验来修正。这样不仅设计的周期长,准确度较差,且设计的内容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