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昌 《军事史林》2008,(5):58-59
列宁遗体曾因战祸东移这一严守了数十载的秘密得以曝光,始于苏联推行“公开性”时期。在我国,1988年便可见到有关报道。随后,可以看到各种相关报道和记述。关于列宁遗体战时东移的具体时间和情节,各种报道和记述不尽相同,但基本情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讨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归纳提出了列宁对进行社会主义化革命的重要意义有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09,(18):40-41
今年年初,在英国发现的一枚列宁勋章带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1941年冬季,英国皇家空军曾在苏联上空与德国纳粹空军作战,由于作战勇敢,战功赫赫,这些来自异国的友军因此成为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眼中的英雄。  相似文献   

4.
倪红燕 《政工学刊》2014,(10):82-83
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是一篇论述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文献,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注重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和运用。马克思曾经深刻阐明了他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张军贤 《国防》2003,(7):63-64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阅兵。当人民空军的飞行编队从天安门上空飞过的时候,广场和城楼上爆发出如雷如潮的掌声和欢呼声,毛泽东兴奋地挥动手臂,向新生的人民空军致意,朱德高兴地说:我是真正的陆海空三军总司令了!此时,徐向前因病正在青岛修养,不能参加开国大典,没有亲眼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壮观场面。对徐向前来说,这多少有点遗憾。不仅因为他后来曾经分管过空军工作,而且因为人民军队的第一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 ,尤其是在列宁临终前口授的“政治遗嘱”中 ,文化建设业已成为列宁最后沉思中的一个中心问题。据担任列宁口授速记的秘书沃洛迪切娃回忆 ,列宁在口授之前 ,有一个“自己拟定的文章篇目” ,在初步拟定的四个题目中关于文化建设占了两个 ,其中第一篇《日记摘录》专门谈了文化教育问题。可以这样认为 ,在列宁晚期对东方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过程中 ,列宁是沿着“文化———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路进行思索的 ,其中文化建设无疑是这一战略构想中的重中之重。在新的世纪来临之际 ,为了把我国这样一个文化落后的…  相似文献   

7.
8.
本文研讨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归纳提出了列宁对进行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重要意义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10.
列宁从一个俄国社会青年成长为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其思想文化因素对他的影响和熏陶,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俄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列宁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母体文化之根;西方近代自然人文思潮——列宁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民主文化之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列宁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本体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11.
英国的大学者罗素曾经认为,20世纪将作为列宁和爱因斯坦的世纪载入史册.列宁之所以成为一个世纪人物,在于他不但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者.尤其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俄国的国情相结合,提出了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  相似文献   

12.
倪红燕 《政工学刊》2014,(12):82-83
列宁写的《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以下简称《特点》),最早刊登在19儿年1月5日出版的俄国布尔什维克主办的《明星报》第2号上。《特点》是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革命路线的一篇重要著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所体现的不同特点。他指出,随着具体的政治形势和直接行动的任务的改变,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学说不能不反映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列宁在创建和领导无产阶级军队的斗争实践中,首创和发展了许多指引革命军队克敌制胜的先进理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其中他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军队建设思想,高度重视和正确评价精神因素在军队建设中的作用,强调激发军队的士气,使军队始终保持精神上的优势,并具体阐发了提高军队士气的条件和途径。列宁的这一思想,不仅在无产阶级军队的胜利史册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坚持发挥精神优势,正确处理人和武器的关系,增强以劣胜优的信心,赢得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胜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继承了列宁晚期思想中的辩证法,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可以这样认为,列宁晚期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辩证思考,是邓小平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十月革命之前,列宁曾经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成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对于俄国社会主义者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他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在这里,列宁明确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般的指导原理”,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各国的实际,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俄国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革命胜利论,并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列宁从俄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诠释,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模式——俄国模式。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俄国模式的精神实质,在于它回答了在帝国主义时代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开创了一条"帝国主义时代——俄国农村公社——新经济政策"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6.
吴殿根 《政工学刊》2004,(11):60-60
近日看到一则故事,讲的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天,一封从察里津前线发来的急电送到了列宁手里。内容是:“冬天就要到了,士兵还缺少冬衣御寒,弹药将尽,已申请解决。总部机关迟迟未予答复。”列宁让通信员把电报送到军需供给部。一小时后,列宁打电话给部长:“你好,我是列宁,送去的电报收到了吗?”“没有收到。”“请去查一下邮件。”“我马上去,然后给您去电话。”“不,我等着。”部长立即检查邮件,电报找到了。他给列宁回电话:“电报我找到了,现在我与同志们研究一下,再给您回电话。”“不,我等着。”磋商后,部长回电话:“一切说好了,现在…  相似文献   

17.
《政工学刊》2014,(9):82-83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列宁于1913年3月为了纪念马克思逝世30周年而写的一篇重要文章,最初发表在俄国布尔什维克主办的《启蒙》杂志(月刊)第3期(纪念马克思逝世30周年专号)上。这篇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和主要组成部分,作了权威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 ,是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题。列宁作为领导创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 ,对这一历史课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是在他去世前的几年里 ,列宁从苏维埃俄国的实际出发 ,面对国内外新的形势 ,深刻总结了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新经济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前人未曾提出过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想 ,在这些思想中处处体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质。这是他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留下的珍贵遗产 ,…  相似文献   

19.
倪红燕 《政工学刊》2014,(11):82-83
《国家与革命》是一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与革命学说的重要著作,是列宁根据当时无产阶级斗争的迫切需要而写的。这部著作写于1917年8—9月,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夕,1918年正式出版发行。列宁在"初版序言"的开篇就指出,国家问题,现在无论在理论方面或在政治实践方面,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民族问题是西欧和俄国阶级斗争的焦点之一,解决民族问题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当务之急。列宁从俄国民族斗争的实际出发,撰写了《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一文,此文是列宁研究俄国民族问题的集大成之作。列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澄清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在民族问题上散布的谬论和制造的混乱,批判了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鼓吹超阶级的民族文化的反动谬论,为解决俄国民族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