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省开远市中和营镇人武部部长黄绍兴致信《西南民兵》编辑部,对基层武装部组织民兵整组工作难开展的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他认为:民兵外出流动性大,教育管理有一定的困难,是其一:民兵干部待遇得不到落实,直接影响了民兵整组工作的质量,是其二;民兵服装没有规范化,兵和民的区别不大,不便统一指挥,是其三。他建议民兵工作经费应陔纳入县市级的财政预算、专武干部服装应该及时发放。贵州省雷山县永乐镇人武部部长易武来信谈了民兵整组工作难落实的问题。一是尽管地方主要领导他认为重视,但部分领导、干部和群众认为,民兵整组工作是武装部的事情,与地方无关,造成了  相似文献   

2.
薛东 《政工学刊》2002,(6):38-38
民主测评是考核干部的主要手段之一 ,是选拔任用、评价干部的基本依据 ,也是发挥群众监督、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方式。在工作实践中 ,有些单位对民主测评缺乏足够的重视 ,具体操作上也存在着测评表样式单一、测评标准雷同、测评要素主客观比例失调等方面的不足。结合工作实际 ,笔者认为做好民主测评干部要注意做到“三个区分”。区分测评对象的不同民主测评的对象涉及面较广 ,既有一定行政职务的单位主要领导 ,也有机关的部门领导和机关干部 ,还有广大的基层干部。有些单位把民主测评干部简单地理解为发一张测评表大家填一填就可以了 ,在测评…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后,贵州六枝特区人武部高度重视学习、宣传工作,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宣传活动, 一是党委重视,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学习、宣传。二是组织本部干部、职工带头学习。三是及时拟制学习、宣传《国防教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结合民兵整组工作,对民兵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考察调研,发现民兵干部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当前民兵队伍建设出现的间题是思想认识上有偏差、选配渠道不顺畅、培训层次低。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对民兵的性质、地位、作用不甚了解,认为民兵工作可有可无,重视不够;有的地方领导觉得民兵干部就是领导的"下手",造成民  相似文献   

5.
基层之声     
编辑同志:阅读贵刊1996年第7期的“基层之声”一栏,我深有感触,认为它符合我们基层专武干部工作实际。为此,想借贵刊吁请上级有关领导引起重视:一、1990年各乡(镇)招聘驻乡警以后,乡党委、政府就把乡武装部推到了参加抓各项中心工作的第一线,各项中心任务分摊到人头上。认为社会治安有驻乡警去抓,特别是1992年建、并、撤以后更为突出,总认为乡武装部每年只不过是搞几个人的训练和征几个兵,就连一年一次的民兵整组等三项工作在财力物力上也很难得到支持和重视,基层武装部受到了冷落。二、基层专武干部的考勤、考绩与工资挂钩,和同级行政干部同等考核。因此,每年的年  相似文献   

6.
国家现行武装力量领导体制对乡镇专武干部实行军地双重领导。这种领导制度的基本特点,通俗地说就是地方管人不管事,军事机关管事不管人。专武干部的编制、选拔、任免、提升、调动、工资、福利等都是地方说了算。这样一来,一方面是军令不畅,人武部下达的工作任务,能否贯彻落实,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乡镇领导对武装工作不够重视的单位,主要靠自觉、凭感情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乡镇体制编制机构的改革,各乡镇、办事处武装部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笔者认为.要"三管齐下"加以解决。坚持党管武装原则.营造武装工作的良好氛围。首先,要落实第一书记述职、党委议军、"军事日"和现场办公等制度.增强地方领导重视武装工作的自觉性,真正把加强对专武干部的管理教育作为各级党委的职责,把对专武干部的管理落到实处。其次就是各级人武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经常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增强专武干部的忧患意  相似文献   

8.
要高标准抓好预备役部队后勤保障工作,笔者认为:只有围绕预备役部队的特点规律,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理顺关系入手,搞好后勤保障。 一是要密切同地方党政部门的关系。要充分利用预任干部在地方政府和各职能部门任职的领导作用,加强军地联系,自觉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主动介绍预备役部队建设的任务、标准和要求,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情况的优势,搞好预备役建设的宣传,赢得支持。  相似文献   

9.
宁津县从提高县级干部的军事素质入手,为全县28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建立了军事档案.过去,这个县有的领导对武装工作缺乏足够认识,认为抓国防教育和民兵工作是武装部门的事,因而对这项工作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呼声与回声     
编辑同志: 在我们检查几个省、地大中型企业的民兵工作时,专武干部纷纷反映:上级考评企业上等级,没有民兵工作的内容,给企业民兵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一是领导对民兵工作重视不够。凡是与企业上等级无关的工作,如企业人武部正规化建设、民兵工作的落实搞得好坏不影响企业编辑同志: 近几年一些地方对女民兵的军事训练不够重视,认为女民兵只服一类预备役,占的比例小,抓不抓无所谓;再者她们嫁出迁走,就得出队,影响兵员数量的储备。基于这些  相似文献   

11.
“两个经常性”工作是部队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也是基层最繁琐最难做的工作。“两个经常性”工作落实得好与差,直接关系到部队的安全稳定和战斗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五句话”能否在基层部队落实,直接关系到军队的“打得赢”和“不变质”。虽然各单位都在认真落实“两个经常性”工作,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现象。(一)存在协调上脱节、落实上分家的现象。有的单位政工干部只注重经常性思想工作,而不过问经常性管理工作,认为那是军事干部的事;有的军事干部对经常性思想工作不管不问,认为那是政工干部的事。(二)存在领导重视、其他骨干忽视…  相似文献   

12.
当前,如何从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搞好人武部干部队伍建设,是各级党委和领导机关值得重视的问题。针对当前人武部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做工作。 不断激发广大人武干部献身人民武装事业的政治热情,在防止斗志衰退上下功夫。由于人武部干部晋升机会少,发展路子窄,有的同志对人武部的地位作用缺乏信心,未老先衰,萎靡不振,存在“走着瞧”、“干着看”等消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全民的国防观念,应当首先抓好领导层。这一点人们的认识是一致的。怎样抓好领导层?我认为至少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造就各级领导重视抓国防教育的内在动力。这就要首先提高各级党政领导自身的国防观念。随着干部年龄和知识结构的变化,大量从事经济和技术工作的中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没机会受到系统的国防教  相似文献   

14.
邓劲松 《政工学刊》2002,(11):45-46
当 前 ,干部工作中轻重失衡的现象比较普遍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干部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对此 ,亟待加以研究和解决。重考轻审。考核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其目的是为了选准用准人。如果只注重考核的过程和形式 ,而忽视了对考核真实性和全面性的把握 ,势必导致用人失察、失误。在考核工作中 ,往往存在以下几种现象。(一 )凭想当然推断定优劣。从干部的某一方面推断结果 ,而不是综合分析推断一个人的优缺点。如认为某个干部一直从事机关工作 ,从而推断他难以胜任基层领导工作 ;某个干部因为一件事没有协调好 ,从而推断他协调…  相似文献   

15.
阮志前  梁震 《政工学刊》2011,(11):42-42
一、抓制度,形成做好转业工作的强势。转业工作成效如何,关键看各级领导是否重视、各项制度是否落实。无论单位党委班子如何调整形势任务如何变化,都要坚持把转业工作作为主官工程,摆上位置,保持制度落实的连续性。一是分工负责制度。年初,各级成立干部转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分工,师团职干部由所在单位常委负责营以下干部由直接领导负责,主要是督促抓好转业干部的教育管理、手续办理离队报到等工作。年底,军级单位通报讲评各单位转业干部离队报到情况并把工作完成情况与单位评比先进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民兵工作条例》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法规,但该《条例》没有对武装干部安置工作做出规定,而实际上武装干部也存在着转业问题,只不过是就地转业而已。因为武装工作要求武装干部的年龄不能老化。由于缺乏对武装干部安置的政策和法规,使许多地方武装干部调离后得不到妥善安置,不同程度上挫伤了武装干部的积极性。他们为国防建设贡献了青春和聪明才智,而现行的武装干部调出安置是根据同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武装工作重视程度决定的,随意性大。为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武装干部安置工作规定,以与《民兵工作条例》相配套。  相似文献   

17.
目前,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贫困地区,专武干部兼干人武工作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主要跟我们一些县(区)级武装部领导和人武干部对专武干部有着“外人”心理,因而关心不够、帮带不到位、感情投入不密切有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有些单位在干部任用上忽视干部的资历条件。干部未任满最低任职年限就提升的比较普遍,造成干部流动过快,基层干部代职的多、以副顶正的多、一线干部缺编多。究其原因,就是有些领导认为提升年青干部无须讲资历,如果注重资历,容易被别人说成论资排辈。资历,是指资格和...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管理,不仅是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做好新时期军队管理工作,促进部队全面建设的必然要求.但是,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近几年来,各级普遍重视干部的升、调、进、出、训,而对干部的管理重视不够,普遍存在着一种“重用轻管”的现象,致使部分干部的问题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一是“管”的意识淡薄.一些单位领导和机关,认识片面,认为干部主要靠自觉,自己管自己就行了,用不着象教育战士那样对待干部,如安排条令条例学习时,往往注重战士的到课率,不问干部是否参加.有的基层党支部缺乏管“官”主动性,对干部私自出走、超假等问题,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情绪.还有的单位在干部的管理上职责不清,相互推诿,干部部门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配好干部,抓干部管理是军务部门的事,而军务部门则以管兵不管干部为由,又反推回来,使基层干部的管理无形挂了“空挡”.  相似文献   

20.
毛伟 《政工学刊》2009,(2):17-17
党管干部,是我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组织保证。当前,基层党支部对干部不想管、不敢管、不会管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是职责意识不明确,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有些基层党支部片面地认为管理干部是上级党委、政治机关的事,自身位低权小,对于部的成长进步、福利待遇等影响不大。而且总认为干部素质比较高,又受过正规教育,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对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