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实现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的转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显著标志和巨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做出的最有说服力的应答.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宗旨,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逻辑前提;准确揭示、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精髓,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明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本世纪突显的生态环境危机 ,很多学者寄希望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主流传统文化中“天”和“人”的概念与西方传统中“自然”和“人”的概念 ,“天人合一”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不等同。文章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天”的理解可以概括为道德化的天、主宰之天和自然之天三种 ,其中自然之天与西方人讲的自然含义基本接近 ;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天人合一的理解有天人相通、天人混一不分、天人合德、天人相类和人定胜天五种 ,其中第五种理解就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意 ;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3.
“隔”在艺术上是创造空间距离的一种手段。中国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都十分讲求“隔”,诗词戏曲、书画建筑,莫不强化“隔”的效应。本文以视觉思维和格式塔心理学为出发点,探讨了“隔”在中国建筑艺术空间中的应用,在另一层面上反映了“距离产生美感”的审美意识及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让世界为之动容。从开场2008名乐手击缶而歌里的礼仪乐章。到人体挥舞而成的中国水墨画里蕴含的简淡神韵,再到2008名太极演员一同演译“天人合一”的博大意境,开幕式在一场华美的视觉“盛宴”之外,无处不体现着中国儒家思想包含的精神内核——“和”。两千年前的篆体“和”字,演变到今天的楷体“和”字,两千年前孔孟言传身教的“和为贵”,传承至今天倡导的“和谐”,一脉相传的是中华民族“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情怀与胸襟。兼收并蕴,有容乃大。  相似文献   

5.
“天人合一”思想的精华在于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有“天人一体”的整体观、人与自然和谐观、“尽乎人道 ,合乎天道”的价值观以及“知止”观等。“天人合一”思想中一些过时、错误的观点 ,我们则必须抛弃。  相似文献   

6.
1.结束了520天漫漫"火星之旅"后,中国志愿者王跃从俄罗斯返回北京。2011年12月6日,"英雄航天员"费俊龙在中国航天员中心欢迎王跃凯旋。2.作为国际性的全面模拟载人火星探测试验,"火星500"项目称得上是"人类首次"的壮举。2010年6月3日,来自中、俄、法、意4国,经过  相似文献   

7.
古伟俊 《国防》2010,(2):70-71
不管中国如何一再重申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不搞扩张,不会对外构成威胁,但“中国威胁论”的炒作始终不绝于耳。什么原因?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西方的“实用主义”哲学思维作怪。人家看你中国一天一天发展壮大,将心比心,以已度人,始终认为中国将大量吸收外界资源,要对外“进行掠夺”,要对其构成威胁。对此,我们实在不必太过紧张。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棋"乐无穷。"棋"乐人生,我很赞同。我不是棋坛高手,也并非后起之秀,只不过闲暇之时,总爱与人"杀两盘"。时间长了,就觉得小小一盘棋,演绎着为人处事之哲学。棋友常与我开玩笑:"好个臭棋篓子,还敢再战!"我总会哈哈一笑,"这叫屡败屡战,愈挫愈锐"。我的乐观源于一个故事:有一棋手,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摆脱了依附性的地位,进入了"自主"现代化阶段.然而懵懂的"自主"并不意味着"自觉",也会犯错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濒于崩溃的绝境中,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实践上不断尝试探索,理论上不断总结反思,才日臻成熟的"自觉"现代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
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之时弊,孔子以"仁礼合一"的儒家哲学视野,审视战争和军事问题,同时"仁礼合一"说亦为其构建军事思想的哲学价值根基。在现实社会领域,孔子展开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军事践履。其军事哲学思想与军事践履彰显了孔子追求和平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自觉,体现了其对人的生命之价值与意义的深切关怀和对礼乐文明的守望与践履。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阐明了人和自然的关系,要求人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一充满智慧的生态文明思想,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对明确发展的科学内涵,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类认识的本质是一种观念的建构,它包括反映性认识和价值性认识。相应地,创造活动的本质就是改变已有的观念建构,它包括反映性创造和价值性创造。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城市环境理念主要是针对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即解决城市“三废”造成的环境问题。本文以自然生态原则为依据,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建筑设计的准则、设计的道德基础和技术经济的合理性,探讨人、建筑、自然三位和谐一体,构建可持续的人类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4.
人类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自然生存和技术生存两个阶段,与人类相伴而生的技术经由古代的手工技术、近代的机器技术,演变成与科学结合、高度发达的现代技术,成为人类卓有成效的生存工具。但现代技术引发的生态与人性危机,促使人类寻求全新的生存方式——新技术生存。作为新技术生存典型代表的低碳经济,既维持生存的高效率,又无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克服现代技术危机、实现健康和谐的新技术生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代技术危机的根源和要害。而当代技术危机的解决应该归结到对人本身的恰当思考 ,在于探明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道家能够辩证地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尊崇自然与尊崇人本身并重 ,从而避免了人凌驾于自然之上或俯首听命于自然的两个极端。道家技术伦理思想对解决当代技术危机的意义在此得到了突出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人性善恶问题,一个千古争论的哲学命题。本文将以文学作为视角,分别从作品中英雄人物形象、作者文学创作动机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出较新的阐释。从而得出结论:在人的本质属性中,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但人类总可以避恶扬善,以谋求自身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徐鲁以感恩自然的心态和更为贴近自然的感性视角为我们描绘了人类诗意地栖居的唯美画面。他将地球看作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的思想,与盖娅假说异质同构。他的"小拇指童话诗"是对大地的倾听,对自然的言说。  相似文献   

18.
人类行为习惯的习得多源于模仿他人,学习和模仿是人类的天性。榜样示范法就是建立在人类的天性之上的。大学生处在确立"三观"的关键时期,榜样作用对大学生尤为重要。本文将对榜样示范法的运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试图在此基础上,探析榜样示范法在高校大学生中的运用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具有广泛体现其社会本质与发展内涵的多方面的需要。人的需要具有广泛性和无限性的特点,人不仪有物质需要,而且有精神需要。人是文化的存在物,人决定文化,文化反过来又塑造人。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和谐的发展,而和谐发展的人,必须是全面发展和个性丰富高度统一的人,是具有自由个性的人。和谐人性理论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基础,建设和谐文化需要和谐人性理论做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