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本世纪突显的生态环境危机 ,很多学者寄希望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主流传统文化中“天”和“人”的概念与西方传统中“自然”和“人”的概念 ,“天人合一”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不等同。文章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天”的理解可以概括为道德化的天、主宰之天和自然之天三种 ,其中自然之天与西方人讲的自然含义基本接近 ;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天人合一的理解有天人相通、天人混一不分、天人合德、天人相类和人定胜天五种 ,其中第五种理解就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意 ;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阐明了人和自然的关系,要求人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一充满智慧的生态文明思想,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对明确发展的科学内涵,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社会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人们总是把它的价值局限在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上。高校的道德教育也是主要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等,而相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与其他生命体的关系的教育内容。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保护自然环境承担起责任,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人的问题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马克思站在唯物历史的立场上,从人的本质、发展、需要和价值四个方面阐述他的人学观点,为人学的研究指明了科学的方向。马克思人学观对于在社会发展中解决人的问题仍然具有当代价值,其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5.
老子之“德”是法自然之“道”的具体体现,是以律己、谦恭和贵柔为主要内容的。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过度追求物欲的满足,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内心冲突不断加剧,人们的精神家园匮乏。所以,重新审视老子“德”的当代价值,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化解人们的精神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类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自然生存和技术生存两个阶段,与人类相伴而生的技术经由古代的手工技术、近代的机器技术,演变成与科学结合、高度发达的现代技术,成为人类卓有成效的生存工具。但现代技术引发的生态与人性危机,促使人类寻求全新的生存方式——新技术生存。作为新技术生存典型代表的低碳经济,既维持生存的高效率,又无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克服现代技术危机、实现健康和谐的新技术生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哲学思想、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我们必须从过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对立关系转变为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如何认识人类中心主义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这个问题的中心是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有过许多重要的论述,邓小平以及江泽民同志也有许多重要思想,这些思想仍然是我们面对和解决当代全球问题的最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9.
李彤 《中国军转民》2024,(4):130-132
马克思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从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的视角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马克思认为由于异化的问题,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立的关系,而实践则是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桥梁,共产主义能够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在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指导下,我国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建设美丽中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人热爱自然、顺应自然的观念造就了独特的日本文化;简要介绍了日本人与自然的亲和感的形成原因,以及这种亲和感在文学、艺术、生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有利于我们更加科学地、全面地认识人和分析人,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正确对待人的自然性,尊重官兵的物质利益诉求,发挥利益积极的调控作用;充分认识人的社会性,实施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教育的整体性和针对性;发挥人的主体性,构建双向互动的主体性教育模式,激发官兵在教育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与斗争哲学的比较中把握和谐思维的本质和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深刻认识坚持和谐思维的重要意义,需要在与斗争哲学的比较中把握其本质和特征。和谐思维是对斗争哲学的扬弃,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创新、丰富和发展,是辩证思维在当代发展的最新形式。承认世界在本质上是和谐的,和谐发展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和谐思维的世界观基础;全面谋求我国全体人民的各种利益和人类的利益,是和谐思维的价值观基础;努力创造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是和谐思维的方法论诉求。今天,必须大力提倡和坚持和谐思维,摒弃斗争哲学。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系统效能评估模型中,一般不考虑人的因素。然而,在国内外航空装备的维护过程中,由于人为失误引起的系统故障却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提出对人机系统效能评估的改进模型,并建立了装备维护系统效能评估中的人素系数模型,通过对人的可用性、可信性及固有能力的分析,得出了人素系数的确定方法。此系数的确定使航空装备维护管理部门能够更合理地进行装备维护系统的效能评估,有利于更好地组织配置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oli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iopia and Egypt. It aims to provide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to unpack this complex relationship and assess the impacts that the Nile River has on the nature of this relationship. It further identifies geopolitical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impacts of the Nile River on frameworks of actions and political opportunity structures in which political actors operate. Accordingly, th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these determinants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political actors and ensuing actions that can fuel conflict, sustain the status quo or build peace. The article seeks to provide tentative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can be done or what mechanisms might be used to reduce the risk of conflict? What parties should participate and what will be their roles? And how can modern technology and science contribute to a possible solution?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经济剥削的分析批判,得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从而引伸出人的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通过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内涵、曲折发展过程的阐述,探讨马克思人本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劳伦斯的《菊花的清香》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揭示了自然(菊花)与女性的密切关联性以及作家对自然与女性的命运的深深关注。发掘和解读蕴含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的经典文学作品对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建构以及自然与女性解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军事权潜在危险性和强大破坏力的忧虑,近代宪法力图将其安定在预设的框架之内。但军事权并非与人类的宪政文明天然相容。所以,现代宪法需要以分权理念来消解军事权的集权性、以平等理念来消解军事权的强隶属性、以正义理念来消解军事权的极端性。于是,各国的宪法文本通常需要在军事权的增强与节制、区隔与融合、明确与模糊间作出权衡。另外,理解军事权的宪法规制还应当超越宪法文本,探究那些行宪过程中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军事权的隐性规则。从而真正理解政治制度、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乃至人们之间以默会的方式发挥作用的信念和原则对军事权运作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辛郁和里尔克同名诗《豹》意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派诗歌园地里有不少佳作,台湾诗人辛郁和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同名诗《豹》就是其中名篇。分析它们的意象特征,可以进一步了解现代派文学的艺术特征,进而探讨现代诗歌与人们现实生活的某种联系,更准确地去欣赏现代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