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一位著名的犯罪研究专家曾说过:“社会环境是犯罪的培养液。”环境是促成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发生具有极大的诱发作用。营区是军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军人犯罪与营区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构建和谐的营区环境是稳定官兵思想情绪、消除引发案件隐患、遏制犯罪行为发生的有效方法,对预防军人犯罪至关重要。构建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平衡官兵心理。从当前部队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犯罪都是由报复心理引起的。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有些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正之风,在风气上丧失了公道正派,致使部分官兵的个人利益和价值未能得到公正…  相似文献   

2.
郜添 《政工学刊》2005,(11):40-41
突发性暴力犯罪,顾名思义是犯罪行为在突然间发生,犯罪实施时间少、过程短,犯罪结果通常惨烈而触目惊心,以故意伤害、杀人、强奸、抢劫居多,危害重大。从犯罪心理学角度看,不能简单地把突发性暴力犯罪的“突发性”看成过程中的“突然性”和时间上的“暴发性”,因为犯罪行为发生前,犯罪人在心理上一般经历了一个复杂、矛盾的过程。因此,在预防此类犯罪的工作中,应注重从心理学角度加强研究和防范。突发性暴力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一)突发性暴力犯罪有其心理产生的根源性。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心理因素,是指主体原有的个性心理结构中存在的与…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新兵入营后2周至2个月为心理适应期,其心理健康状态明显低于军人常模,适应不良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而且呈明显递增趋势。如果不能有效干预解决,导致活动低效构成恶性循环,易诱发心理障碍,对部队战斗力、安全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一、心理适应不良诱发心理障碍案例特点大部分心理适应不良经过教育疏导、行为训练、自我调适都能恢复平衡状态,但仍有个别新兵因适应不良诱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患,甚至出现各种犯罪、自杀自伤等行为倾向。综合分析近年来案例发现,新兵心理适应不良诱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患一般呈现以下四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4.
军人违反职责犯罪,是指军人违反职责,危害国家军事利益,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军人违反职责犯罪严重危害我军的战斗力建设,它不仅与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背道而驰,更与我军的宗旨和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要求相违背。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加强部队战斗力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战略高度,正确认识和把握预防军人违反职责犯罪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欣  徐健 《政工学刊》2014,(11):67-67
军事心理应激是指参战或参训军人由于应激压力超出心理承受能力,导致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生改变。过度的心理应激会造成认知混乱、敌我不分,意志坍塌、精神萎靡,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和士气。参训新兵因心理压力大,极易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应充分认清其危害,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预防新兵心理应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军人犯罪行为是军人犯罪心理因素外化的结果,分析军人犯罪的心理特征,研究相应的对策,可以有效地预防军人犯罪。军人犯罪的心理因素纷繁复杂,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种典型心理特征:消极偏颇、愚昧腐朽的观念体系。观念体系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  相似文献   

7.
所谓职业心理,就是体现于军人职业活动之中的个体心理倾向、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作为从事特殊职业的军人,应该具备勇敢、大胆、沉着、顽强、果敢、机智、坚韧的心理品质,需要具有较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耐力。这些都是军人热爱自己的职业、创造性地应对面临的挑战、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是军人应该具备的职业心理。在社会转型期以及军队体制编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很多军人常常叹息“太累了”、“压力太大了”,终日感到奔波劳顿、身心疲惫。目前我军官兵在职业心理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加强心理教育训练提高官兵心理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构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加强军人心理教育训练,努力提高军人心理素质,必须下大力构建符合我军发展要求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心理教育训练测评体系、心理教育训练方法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军人常见心理问题是指军人在学习、训练、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导致心理适应不良的问题。它是军人暂时的心理失调,不是心理疾病,它与思想问题有联系,但不宜笼统地归于思想问题。常见的心理问题一般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军人财经犯罪主要取决于主观因素,但也有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军人贡献与现实环境的反差、权力与权利的错位、变革与规范的扭曲;主观因素是攀比心理、侥幸心理、投机心理。规避军人财经犯罪行为,要从制度建设与价值观教育等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仰斐  陈玲丽 《国防科技》2017,38(6):076-080
军人心理训练,作为一种将心理训练与战斗力相结合的新型训练模式,是军人提升心理能力、培育素质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概述军人心理训练的内涵和方法,梳理实证研究的研究现状,为拓展军人心理训练领域研究、深化训练应用实效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从青少年的认知、情感、意志结构及动机结构等方面分析和探讨青少年犯罪的一般心理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预防对策,以期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军人心理训练的三种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峰  徐斌 《政工学刊》2006,(7):54-54
心理训练是部队军事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近年来部队在开展心理训练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一、通过教育引导认知。军人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先天的因素,但主要靠后天的学习与教育。其中,搞好军人心理教育,帮助官兵掌握心理科学知识,是培养军人良好心理素质、搞好心理训练的前提。心理教育涉及面很广,内容十  相似文献   

14.
对在挫折情境下军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应分析不良的心理表现,并给出应对策略。在心理学的视角下,从正确认识挫折、寻求社会支持、提高适应能力和军人情商的途径四个方面,对挫折情境下军人不良心理表现提出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心理疏导是缓解官兵心理压力与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好办法,几乎每位军人在生活工作中都需要不同程度的心理疏导,但还有不少人对心理疏导存有一些认识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一天没怎么训练就感觉好累”“我动不动就会走神发呆”“我不想动只想睡觉”“我感觉一天几乎没怎么做事”,这些都是军人心理疲劳的外在表现,看似习以为常,但不加以重视则会导致焦虑、无助情绪以及自卑、抑郁等心理的产生。一、军人心理疲劳产生过程不论是日常训练。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随着各种高科技武器杀伤力和震慑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敌对双方对心理战进攻的广泛运用,军人心理素质对战斗力的发挥和战争进程的影响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强化官兵的心理防御能力,抵抗战争消极心理反应的影响,已成为各级指挥人员必须研究的崭新课题。本文针对战争中军人最常见的负性情绪——恐惧心理,介绍了其危害性,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探讨了预防、减少或消除战争恐惧心理,最大限度地保障官兵战斗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黄建毅  曾宏 《政工学刊》2002,(11):53-54
1 .强化学习力度 ,锻造心理承受力。心理承受力是指承受外界强烈刺激的心理机能。在高技术条件下 ,战场刺激更加强烈 ,军人心理受到冲击和震动将会是空前的。如果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 ,就会产生一系列消极反应 ,甚至会导致心理崩溃。军事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战场上军人出现恐惧、惊慌等负面心理表现 ,是对战场环境、空间、作战样式、作战对象的无知和不自由的心理状态。军人对武器性能、作战形式和防护方法了解越具体 ,心理防卫机制越有效 ,心理承受力也就越强。可见 ,心理承受力训练应建立在军人对高技术局部战争作战特点充分认识、理解基…  相似文献   

19.
心理契约设计与军事人才外流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队与军人之间的心理契约将直接影响军人的服役行为。文章从心理契约设计的角度,通过军人心理因素对军人服役行为的影响分析,就军事人力资本外流的控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所谓激情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某种外界因素刺激下,因心理失衡、情绪失控而导致非理性状态下实施的犯罪行为。它是在外界刺激因素和个体内在缺陷两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激化下引发的。做好预防激情犯罪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其外界情境刺激、犯罪意念突发和自我行为失控的特点,在增强道德法纪意识、深化心理服务、密切内部关系、注重群防群治上下功夫,切实构筑起防范青年官兵激情犯罪的坚强防线,确保部队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