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基于PBL教学法的公共教育学教学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教师职前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公共教育学,其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文章从什么是PBL教学法出发,并基于PBL教学法的视角,提出公共教育学要教给学生什么、怎么教以及如何评价教和学三个问题,为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以来,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受各种语言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影响颇大,研究的重点主要还在教学过程,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上,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外语学习的主体——外语学习者本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但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已由教师转移到了学生——即由研究教师如何教转移到研究学生如何学上。研究其生理、心理认识和社会特征对外语学习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并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  相似文献   

3.
根据教育部推荐的全国高等院校“两课”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结合教学实际 ,从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是联系教材的特点 ,谈“教”与“学”基本条件和要求 ;二是针对初级指挥学校的现状 ,谈“教”与“学”主要解决的问题和如何实现二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沈峰 《中国军转民》2024,(7):163-164
高职教育承载着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承担着塑造健全人格、培养正确道德价值观念的重大责任。近年来,“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新型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策略,正在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和动态的教学生态系统,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关于“教”与“学”方面的思想观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他对教师严格要求,并提出“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等重要的“教”的原则。他提倡好学、乐学、博学、虚心学,渐进有恒地学习。并推行多闻多见,“学”与“思”、“学”与“习”、“学”与“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贵州省丹寨县人武部党委按照军委江主席“两个武装”的要求,在组织理论学习中,从解决好“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入手,正确处理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学习理论知识与其他知识、学与做等关系,较好地解决了学用“两张皮”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人武部全面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明正德年间,王阳明的“心学”大兴天下,很多人慕名求教。其中有个青年名叫周莹,曾拜王阳明的学生应元忠为师。但他总觉得应元忠只交待他要学什么,没教导他怎么学,教得不够透彻,于是不远千里,专程从浙江跑到南京去见王阳明。王阳明听了他的讲述,摇摇头,对他说:“你已经知道方法了,没必要再拜我为师。”周莹很是不解。王阳明就拿他的这段求学经历作解。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主要渠道,无论什么方法都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实施。传统的教学观念忽略了教学中的协商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外语教学"费时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西方外语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协商教学,并对当前的外语教学改革中如何开展协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在办校过程中始终坚持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着力进行教员培养,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全力进行理论研究,拓展特色鲜明的德育资源,倾力进行教学创新,构建"土洋结合"的教学体系,逐渐探索并形成了一整套教育方针和方法,在实践中解决了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探索出一套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科学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盛世与国防--对汉、唐、清三大盛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世”是当今甚为流行的一个主题词。但什么是“盛世”,“盛世”是否就意味着安逸和太平?人们还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本文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汉、唐、清三大盛世的分析,深刻揭示了盛世与国防之间的辩证关系,其思想观点对于人们如何定位现代中国社会,增强忧患和责任意识,颇具启迪意义。为此,我们特将本文推荐给广大读者,希望文章中的理论观点能够引起大家的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1.
眼下,很多官兵对创新可谓情独钟。不论是对军事理论的研究探索,还是对武器装备的革新和造,都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为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历史任务贡献了力量。然而,正如何好经都可能被歪嘴和尚念错一,现在有些官兵把本来具有严格学含义的“创新”也给理解歪了。他们的心目中,似乎创新就是可不受任何约束,随心所欲,愿干什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在创新”的名义下,什么原则都可以讲,什么规矩都敢破,结果给部队成许多不应有的损失。创新当有新思路,但不能有悖上级的指示、规定,犯自由主义。新,是在新的观念支配下进行的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推进院校教育教学转型是新形势下新的课题,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到底“怎么转”、“转什么”,是关系院校建设发展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从确立转型理念、把握转型规律、聚合转型力量三个方面进行了探析和阐述,力求为推进转型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尽管人们在其生存过程中都在与数学打交道,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数学.从最初的启萌教育就开始接触数学,以后上学接受小学数学、中学数学教育,一部分人还要继续接受高等数学教育,甚至有的人要专门从事数学研究.但绝大多数人对数学总有“只见树木不见林”的感觉,对数学的认识就是一定程度上的“盲人摸象”.既使是受过高等数学教育的人对“什么是数学”、“数学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学”、“学了为何用”等等也没有明确的认识,处在迷惑困顿之中,甚至对数学存有  相似文献   

14.
为了不断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彻底理清“教”与“学”的关系,不断更新观念,增强教学效果,本文从教学实践和哲学的角度分析了教与学的关系,并对当前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观点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师生皆为主体,教员要主导,学员要主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  相似文献   

16.
<正>学生“厌学”是当前存在的普遍现象.产生“厌学”的原因,除社会、家庭环境影响外,主要是由于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备课,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重教轻学、重视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学法的研究,单纯讲求教学方法,忽视对学生学习动机、情感意志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尊师敬长,忽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等原因造成的.学生在教师的严厉管制下,考试和考试成绩成为旋转一切的指挥棒.学生为了考试而学,死记硬背,加班加点,学习的过程成为“受折磨”的过程,部分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视学习为畏途.这样的教育有多少意义可言呢!因此,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教师对情感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不管怎么改,对转业干部还是要‘包’下来,具体怎么‘包’,可以研究”.单单一个包字,包含了党和国家对军队干部的无限关怀和厚爱;围绕一个“包”字,军地双方正在着眼深化改革的新形势,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趁此百家争鸣之机,笔者想就“包”的立足点、着眼点、关键点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多数中学虽然装备了现代教育设备,但很少使用,而且围绕着高考指挥捧转,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教师为了应对高考,要求学生只注重语法练习而不注重听说训练。有些学生语法很好,单词个个背得很熟,但听说能力很差,不能用英语进行语言交流,这样很难适应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因此,加强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根据多年在语言实验室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利用语言实验室设备进行英语听力教学,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听…  相似文献   

19.
<正>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这个双边活动中学生的“学”是主要的.教师怎样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花费较少的精力,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全面的发展,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它是一个教育科学问题.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事实证明,凡是学习效果好的学生,都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学、管是院校建设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系、队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弄清教学管三位一体的内在辩证关系,并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营造良好的教风、校风和学风氛围,提高管理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学管三者关系的探讨,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有所帮助和启迪。 一、教、学、管的基本函义 “教”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古籍《尚书·尧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