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随着我军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走进了军营。在部队这座大熔炉里 ,不少高学历人才“如鱼得水”而受“重用” ,也有相当一部分“水土不服”而“下岗”。高学历人才的“下岗” ,影响了高学历人才的整体形象 ,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不利于我军现代化的进程。甚至有的单位出现了这样的“怪事” :一方面是基层部队和机关急需各类高技术人才 ,另一方面却是不少高学历人才相继“下岗”。从表面上看似乎自相矛盾 ,实际不然。部分高学历人才“下岗”现象的发生 ,不是完全偶然的、个别的 ,而是有其生成的主、客观原因 ,必须引起足够…  相似文献   

2.
四川乐山预旅炮兵团,组建于1999年7月26日。作为一支年轻的预备役部队,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如何才能“打得赢”、“不变质”,适应“战场”、“市场”的需要,推动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快速发展?一年来,这个团坚持人才为本的指导思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随着兵员成分的更新,一大批高学历士兵和特长兵涌入军营。这部分人才资源给部队建设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但在现实工作中,有的单位却没有很好的发挥这部分人才的优势,使一大批优秀士兵人才被埋没,造成人才紧缺与人才流失并存的现象。士兵是军队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开掘士兵中的人才资源,是当前各级党委和机关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修正视角,向士兵群体要人才在有的单位,常听领导同志发出人才难觅、人才难留的感叹。原因何在?概括起来主要是三种视角偏差造成的。①选才上的“仰视”。在有的领导意识里,人才都来自上边,热衷于到外面请,到上边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部队建设发展,许多单位对高素质人才求之若渴,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但也有一些单位,或不注重人才培养,或不善于合理使用,或不切实际地引进人才,甚至是现有人才也要"孔雀东南飞",导致部队建设受到很大影响。人才是强国之本,强军之基。促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在人才资源开发上做文章,关键是要培养后继人才,用好现有人才,留住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5.
人才市场的繁荣为企业、单位寻觅可用之才创造了条件,但时下一些心术不正之徒也瞄上了人才招聘这个“机会”。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 ,要拥有充足的人才资源 ,单纯依靠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想办法吸引、开发人才资源 ,创建“人才高地”工程。如何建立“人才高地”,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 ,建立人才开发机制 ,优化用人环境  相似文献   

7.
有位领导同志下部队搞调研 ,在召开座谈会时 ,发现大部分来座谈的人员都似曾见过。一问 ,原来前几次调研也都是他们参加座谈的。座谈也有“专业户” ,据了解 ,这种现象并不鲜见。有些部队专门召集一些能说会道的“人才” ,培养打造成座谈“精英” ,以应付上级的各种汇报、谈话、座谈、调研等活动之需。他们深谙汇报之道 ,通晓座谈之规 ,招之即来 ,来之能“谈” ,以不变应万变。他们说出来的东西 ,都是事先准备周全又是恰倒好处的 ,从思路到内容 ,从语言到措词 ,无不精雕细琢、反复推敲 ,几近滴水不漏、无懈可击。每次上面来了人 ,“专业户”…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的大潮,为部队生产经营注入了新的活力,部队生产经营由“封闭式”向“开放式”逐步转变,又给部队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但应该看到,由于目前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制度和法制建设尚未完善,部分干部战士特别是生产经营人员由于受社会上“金钱至上”等错误思想的影响,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淡化了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相似文献   

9.
把握“显才’与“潜才”的关系。人才有层次之分。也有显潜之分。“显才”成果卓著,出类技萃,显而易见,群众公认。而“潜才”已具备了人才的内在条件,但尚未施展才能或未做出政绩,还没被人们所认知。当前,我们各级领导在人才使用、干部选拔上,往往只注意显人才,而忽视大多数的潜人才,或只一味引纳外面的“显才”,而不去挖掘身边的“潜才”.以致人才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浪费了人才资源;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偏重于“显才”,无微不至。而对“潜才”不足齿数,甚至无人问津,挫伤“潜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际上“潜”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级围绕加强预备役军官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培训、考核活动,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预备役军官,为推动预备役部队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目前看,预备役军官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应急、应战”的双重需要.特别是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急需的军事指挥和技术保障人才短缺;社会人才资源的动员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军地融合抓人才建设的思路还不够开阔,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1.
翟希民  王鹏冲 《国防》2014,(12):44-44
从现状看,抓好预备役部队建设,应重点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储足人才资源。信息时代建军用兵,科技人才资源为本。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搞好整组编实编好人员是基础。特别要适应信息化战争精兵利器对抗的特点,加大高新科技人才编组力度。为此,在预备役部队整组中,要搞好地方高新科技人才调查统计,准确掌握高新科技人才的数量、专业及分布状况,按照模块化编组原则,组建一些电子对抗、电子干扰、战场伪装、战场抢修、核化救援、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在军事领域,随着新军事变革步伐的加快,对军事人才资源量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开流节源,扩大军事人才增量,提高军事人才资源利用率是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相对和平时期,军队在社会人才竞争中优势不强,人才增量受到一定限制,这就使得我们要更加珍惜现有人才资源,合理消费,节约用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领导者的狭隘用人观和制度建设的不完善等因素,使得用非所学、高能低配的军事人才“高消费”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这种“穷人的奢侈”削弱了军…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宁德某预备役团,注重在地方科技干部中选拔专业对口人员编入预任军官,科技人员占应编人员总数的36%,为部队科技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该团针对预备役团任务重的实际,坚持向地方要人才、要科技的工作导向,充分利用地方丰富的人才资源,补充部队所需的科技力量。他们与邮电、  相似文献   

14.
人才资源流动已成为伴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要把人才当作一个“水库”来看守,而要当成一条“河流”来管理;不要期待它不流动,而应设法管理好它的流速和流向。但在人才资源流动的问题上,一些领导和机关往往只从本单位的局部利益看待,把人才资源流动的负面影响看得过于严重,对渴望流动的人才,尤其优秀人才和高学历人才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要么舍不得流动出去,要么任用专业不对口,要么闲置不用。造成了人才不足与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扎堆”并存的现象;学非所用、学而无用的现象不在少数;人才流动的无序状态比较严重。这无论是对于适合人才成长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15.
《军人道德规范》是贯彻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 ,坚持从严治军要求的重要举措。抓好《规范》的学习实践 ,对于新形势下加强我军道德建设 ,培养“四有”新型军事人才 ,增强部队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在指导思想上 ,重点在坚持高标准上下功夫。《规范》是建立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础上 ,根据我军性质和特点 ,制定颁发作为全军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军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一部分 ,决定了必须以《纲要》所体现的社会道德要求为遵循基础 ,同时我军又是一个具有特殊使命、管理机制更加…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 :“发展要有新思路 ,改革要有新突破 ,开放要有新局面 ,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这一要求虽然是针对全党工作的大局提出来的 ,但对做好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结合部队政治工作的实际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我深切地感受到 ,部队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必须与时俱进 ,在“新”上求出路 ,在“破”中求发展 ,在“变”中求活力 ,在“行”中求实效。一、发展要有新思路 ,就是要在“新”上求出路十六大报告新风扑面 ,不仅对近年来党的创新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概括 ,而且还提出了许多新…  相似文献   

17.
胡主席指出:“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建立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是军队人才建设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运用和谐理念抓好人才建设,就是要让人才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和谐发展,进一步开发人才资源、激活发展动力、理顺人才结构,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和不竭的智力支持。树立和谐流动的理念。(一)盘活人才资源。发挥党对人才工作的整合优势,构建人才资源整合的总平台。一方面,搞好顶层设计。遵循“需求牵引、通盘规划、突出重点、分类培养、整体推进”的思路精心规划,确保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纵向衔接、横向…  相似文献   

18.
近日,湖北省荆州军分区为迎接奥运圣火的到来,更好地参与到北京奥运会中,结合部队实际,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角度出发,利用现有人才资源,组织动员高学历,高素质干部担任英语老师,开展“百日英语培训”活动,受到军分区上下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9.
承德某预备役团在抓部队建设中,始终瞄准信息化建设前沿,牢固树立“出人才就出战斗力”的观念,坚持以健全机制为突破口,注重在“管好人才、育好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上下功夫,着力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收到了良好效果,该团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上过大学、学过技术、掌握一门特长的战士逐年增多,“特长兵”的出现为军营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尤其是随着现代化装备在部队的广泛应用,基层单位的各个岗位越来越需要有各种技术专长的“特长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特长兵”可以弥补基层部队人才短缺的实际。但是,随着“特长兵”的不断增多,个别基层单位已不再以“特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