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孙成华  陈阳 《政工学刊》2009,(10):55-56
就地缘政治而言,中国是一个有辽阔海疆的陆海复合国家。在冷兵器时代的古代中国,海洋的阻隔作用远远大于交通作用,统治者认为国防的重心在陆而不在海,直到明清时期演变为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因此,古代中国对海洋的认识,一直未能超越舟楫之便、渔盐之利的范围,“历代君民”漠视海洋,“皆舍海而注意于陆”。即使郑和下西洋也不是以海外贸易和经济利益为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是世界上最早接受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影响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3世纪,就有记载包括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的文献。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据日本最早的历史文献《古事记》(公元712年编成)和《日本书纪》(720年编成)载,285年,百济学者王仁到日本,“献《论语》十卷”。应神天皇令太子菟道稚郎子以王仁为师.学习中国的儒家典籍。《论语》不仅记载有中国大思想家孔子关于“修身、齐家、治国”的言论:也记载有孔子论兵的内容,如关于“王道”政治、“安内攘外”、重视武备、慎兵事,以及关于军事训练的论述等。王仁既然  相似文献   

3.
本届香山论坛的主题是“合作与共赢: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我们觉得这个主题恰逢其时.很多经济学家把21世纪说成是亚洲世纪,因为亚洲现在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亚洲正在崛起.中国的增长吸引了很多国家的注意,因为中国块头大,中国增速快.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国家利益追求十分明确,即要在21世纪中叶前建成一个“新的日本,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继续保持经济大国地位。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在世界上火得很,世界震惊,美国害怕,日本对谁都敢说“不”。从1991年到2002年,日本的G D P年增长1.1%,不仅大大低于高增长时期,也低于世界同期平均增长率。这就出现了所谓的日本“十年低迷”、“失去的十年”的说法,日本人从政府到民间也都不停地“哭穷”。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讲甚至还可能是一个假象。因为,从1991年至2001年,日本海外总资产年平均增长…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这是一个从各个方面都重新整合和飞速运转的时代。在我国,先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城乡人口与经济互动等原因,出现了产业工人的“下岗”和“再就业”问题;继而又由于二十多年中国高等教育的积累与普及、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知识工人和机关干部也面临着下岗或转岗的问题。由于世界在加速变化,获得经验的时间越来越短,就连一些过去很紧缺的外资雇员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 而比我们更“知识”的西方世界早就面临了相同的问题。西方著名记者德鲁克早在上一世纪 80年代就提出,财产权在历史上有三…  相似文献   

6.
纵观中国军事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决定军事文化发展水平及其在军事实践中作用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各个时代军事主体的“军事文化自觉”。“百家谈兵”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文化自觉意识的萌芽,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冷兵器形态军事变革的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战国中晚期至明清之际,儒学对兵学进行整合进而将兵学完全纳入儒学的思想体系之中,这一方面为兵学的发展取得了官方合法地位,另一方面造成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自觉意识的逐渐迷失,导致中国没有率先完成热兵器形态的军事变革;在“救亡图存”时代主题的召唤下,中国近代军事文化自觉意识逐渐复苏,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开始向近代军事文化进行“历史性转型”;20世纪,是中国追求独立富强的世纪,也是中国催生和培育先进军事文化自觉意识的世纪。进入21世纪,适应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创新发展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必须进一步树立和强化中国先进军事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7.
《孙子》是中国古代一部成熟的兵书,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管子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齐人继承和发展管仲的思想而形成的,其主要思想均见于《管子》一书,涉及政治、军事、哲学、经济、文化等内容。《孙子》与《管子》的军事经济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就军事经济思想的全面性而言,《管子》较《孙子》有所发展和提高;就中国古代军事经济思想的形成而言,二者有着渊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古人观星的历史与世界上其他古老民族一样非常悠久。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天空中的星星好像镶嵌在天幕上,而这个天上的大幕在自东向西旋转,每昼夜旋转一圈。那么旋转的中心呢?古人发现天上有个点是不动的(称为北极),天幕上的星星都在围绕北极转圈圈(见图1)。古人还找了离北极点很近的星作为“北极星”,帮助人们肉眼观星时更容易辨认出北极。因为真正的北极点不一定有合适的亮星,在肉眼观星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大潮流,世界各国都为发展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自己国家的综合国力进行了深层次的战略布署和调整,相继推出了很多很著名的计划,比如象“星球大战”,“尤里卡”,还有英国的“阿维”,日本的“生命科学”等计划。这一切都说明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到知识型的发展时期,在这样的发展时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而振兴本国、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的作用。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科学技…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亚太世纪,国际社会似乎都这么认为。然而,美国的奥巴马政府则认为“21世纪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并宣称“亚太地区对美国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心”,“决不能让别的国家决定其未来”,“美国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这一系列咄咄逼人的宣示,出自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等首脑政要之口,可见其意想之重、意欲之强。人们不禁要问,美国在亚太到底想干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看,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边防、消防本科教育是公安高等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是近代、尤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艾森斯塔德指出 :“现代化是从 17—19世纪形成于西欧和北美 ,而后扩及其他欧洲国家 ,并在 19世纪和 2 0世纪传入南美、亚洲和非洲。”① 卡恩认为 :“这种或那种形式的现代化是今天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趋势。”②在这个当前世界的历史潮流面前 ,如何选择适合本国的社会发展模式 ,如何真正能给本国人民带来实际效益 ,这是许多正在走向现代化、加快社会发展的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现代化只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是当代中国的历史选择。然而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没有经过充分工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本世纪突显的生态环境危机 ,很多学者寄希望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主流传统文化中“天”和“人”的概念与西方传统中“自然”和“人”的概念 ,“天人合一”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不等同。文章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天”的理解可以概括为道德化的天、主宰之天和自然之天三种 ,其中自然之天与西方人讲的自然含义基本接近 ;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天人合一的理解有天人相通、天人混一不分、天人合德、天人相类和人定胜天五种 ,其中第五种理解就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意 ;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14.
岳胜军  于超 《国防》2005,(1):75-75
回溯人类文明长河,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至欧洲思想启蒙运动时期的英国,再至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德国,而至上世纪初一跃而起的美国,“世界文明中心”次第更迭。而世界文明中心,通常就是科技中心、经济中心和军事中心,也往往是强国的发源地。世界科技发展史有力地证明,创新文化历来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没有文化的繁荣,科学技术就会因缺少精神原动力而停滞不前,进而也就不会有经济的繁荣、国家的兴旺与民族的振兴。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  相似文献   

15.
大集团战略,是中国一航实施发展战略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中国一航成立的五年多来,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改革和促进发展的措施,逐步实施了“整合、凝聚、创新、卓越”的发展战略,确立了“跻身于世界航空工业强者之林”的远景,并在五年多的发展中有着明显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一航又及时提出了在全集团建立统一的“一航”品牌的构想,这就有着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一、打造大集团战略下的知名品牌,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进入新世纪,全球新的经济秩序已经形成了知识经济的雏形。首先,资本的流动已经全球化,并促使第一、第二产业呈现出向…  相似文献   

16.
自从1840年中国古老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撞开后,近代中国每况愈下,赔款、割地、强迫开放,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如同铁链似的锁住了被喻为东方雄狮的古老中华。造成这一切灾难性的后果,仅外因而言,就是西方列强推行的“炮舰政策”。当年英国东方远征军第一眼看中的是香港。这块被喻为东方明珠的宝地──香港,在她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沦桑田变中,勾划了一个近乎天方夜谭的故事。一个世纪前,她在“炮舰政策”下被强行租让,一个世纪后,她在写歌燕舞声中平稳回归中国,是什么因素促使历史发生了这“沦海桑田”的变化?又是什么因…  相似文献   

17.
《政工学刊》2005,(5):64-64
经中国考古界的发掘和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的技术甄别发现,中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发明了冶炼和铸造生铁的技术并运用其达2000年之久,而欧洲工业国家在文艺复兴时才掌握了生铁冶炼技术,比中国晚了两千多年。该研究人员李延祥博士认为,提起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明,人们通常首先想到的是造纸、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四大发明,这是以对西方近代文明的推动和影响程度为标准的,也是欧洲学者提出的。如果以对中国文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把中国古代的创造发明排序的话,炼铁技术应排在第一位。(摘自《百科知识》)中国古代应有“…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21世纪日益逼近的脚步声,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悄然而坚定地向知识经济转变.一个新的经济进代——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是联合国研究机构与经合组织首先提出来的.根据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文件,知识经济被定义为“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它相对于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和以原材料、能源为基础的工业经济而言,强调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未来社会将是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相似文献   

19.
战车曾是古代战争的王牌。从公元前两千年巴比伦人开始使用战车起,到公元十三世纪印度人最后使用战车止,战车曾驰骋沙场三千多年。中国虽不是最早使用战车的国家,但使用战车时间最久,数量最多。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真正的“战车王国”。车辆由运输工具变成战争工具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作为运输工具的车辆,大约在夏朝初年就出现了,而把车辆用于战争却是夏朝末年的事。商汤灭夏之战中,曾动用战车七十乘,这虽不能肯定是车辆用于战争的开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无限期延长后的第一次审议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关于核战争的威胁,现在还不是沾沾自喜的时候。在21世纪,核战争仍然是很实际、很可怕的威胁。这就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严酷现实。”这话很值得深思。 20世纪七次核危机是核战争爆发前能量的积蓄 1945年7月16日,美国阿拉莫戈多核试验场一声巨响,宣告了核时代的来临。原子弹一问世,政治家们就迫不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