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仁利 《国防》2006,(12):31-31
北京市怀柔区人武部结合本地区特点制定《全民国防教育计划》,组织实施国防教育工程,努力提升民众的国防意识。一是建立多种基地搞教育。投资10万元设立永久性国防教育基地,建立了以慕田峪长城等名胜古迹为重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民兵训练基地和“青年民兵之家”为重点的爱军习武教育基地,以“国防教育一条街”为重点的社区教育基地。二是抓住各种时机搞教育。紧紧抓住全民国防教育日、重要节假日、兵役登记、征兵、民兵整组训练、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等时机,及时开展国防教育。三是运用多种手段搞教育。在当地主要媒体设立固定的国防教育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高平市人武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国防教育的新领域和有效途径,在突出重点、创新形式、完善机制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使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庄,逐步构筑起新时期的精神长城,国防教育在追赶全国百强、建设和谐高平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上级先后转发了我们在民兵预备役人员中开展征兵工作宣传、长征精神教育、战斗精神教育等国防教育经验,人武部被国防部表彰为“全国征兵先进单位”,被北京军区表彰为“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军区表彰为“预备役军官登记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国防教育深入发展,进一步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四川省沐川县坚持将全民国防教育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各级目标考核范围,坚持以党政领导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和青少年学生为重点,利用集中培训、议军会议、征兵宣传、双拥共建、走访慰问等时机,采取专题讲座、组织军训、散发传单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形成了人人关心国防、人人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用兵打仗都讲究灵活性,讲究因时、因地、因情、因势而变。孙子有言:“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兵家的这一法则,对今天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有现实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全民国防教育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必须因地制宜,联系实际,拓宽路子。近两年来,我们不断探求全民国防教育的“九变之术”。总的体会,是要赋予全民国防教育以新的内涵和生命力。由过去只抓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教育,拓展为以各级干部为骨干,以民兵预备役官兵  相似文献   

5.
刘峰岩 《国防》2001,(12):31-33
《国防教育法》的公布施行,为我们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机遇,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国防教育法》的精神为指导,按照“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全民国防教育再上新水平,实现新跨越,是新时期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罗士民 《国防》2006,(10):58-58
在邯郸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的大力支持下,邯郸市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并收到良好效果。该市国防教育办公室利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网站和大型广场,开办国防教育宣传栏目,普及《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民兵工作条例》、《河北省国防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和国防法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向社会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强化各级人员的国防观念,营造了良好的国防教育环境。其主要做法是:不断完善国防教育配套措施。该市印发了《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决定》,实施全民国防教育工程,以公务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学生为重点开展国防教育。出台了《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实施意见》、《党校国防教育办法》、《农村、企事业单位民兵国防教育“六好”建设标准》,以及《城市民兵政治工作改革意见》等文件。实施了与干部任免和奖惩挂钩的国防教育工作考评责任制,进一步规范了全社会的国防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殷东海 《国防》2004,(12):7-7
为了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和上级有关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指示,今年以来,北京市大兴区委、区政府、区人武部开展了以“爱中华、奔小康、强国防”为主题的国防教育活动。区里“四大班子”和乡镇(街道)领导积极参加“军事日”活动,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进行了国防知识竞赛和文艺汇演,组织大中专学生进行了“国防在我心中”演讲,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针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晋州市积极探索民兵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结合城乡实际,相继开展了以民兵为主体,带动全民参与的大型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深受广大民兵和人民群众欢迎,使民兵国防教育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连年被省市评为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和省级拥军优属模范单位。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宁津县在全民国防教育中,通过完善阵地建设,充实教育内容,变换教育形式,健全教育制度,不断把国防教育引向深入,最近上级转发了他们的经验。为建立正规化的教育阵地,他们坚持“三抓”:一抓县国防教育的阵地建设。1984年在建设民兵训练基地的同时,设置了民兵教育室:分学习室、电教室、普通教  相似文献   

10.
国防教育     
近年来,该区重视在公民中开展国防教育,坚持每年进行领导干部“军事日”活动,先后在全区组织开展了“国防在我心中”演讲会、国防知识板报评展、国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国防观念,有效地促进了民兵预备役工  相似文献   

11.
四川阆中市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实施了“国防教育百千万工程”,推动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先后被省军区、南充军分区评为民兵预备役工作、征兵工作和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去年,南充军分区还在该市召开了人武部正规化建设现场会。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泸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爱我国防,固我长城”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了良好风尚,出色地完成征兵、民兵预备役等各项任务,双拥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次被四川省军区、成都军区评为征兵工作、民兵工作和民兵参建参治先进单位,1997年被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双拥模范县。  相似文献   

13.
李国栋 《华北民兵》2008,(12):39-39
山西省原平市是革命老区,也是在国内较早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县、(市)之一。1989年,山西省委、政府曾在该市召开国防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中宣部、三总部、北京军区对该市的做法给予了肯定。近年来,在军地共同努力下,他们以新颁布的《国防教育法》为依据,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国防教育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全民国防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逐步形成了"教育组织网络化、教育内容系统化、教育对象全民化、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活动制度化"的格局。2006年,原平市被省政府表彰为"双拥模范市",被中宣部、教育部、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表彰为国防教育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4.
杨慧 《国防》2005,(5):32-32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国防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新形势下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不断更新国防教育观念,充实国防教育形式,提升国防教育水平。 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建构国防教育新观念。先进文化是引领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是推动国防教育发展的动力。抓好国防教育,首先要以先进文化为导向,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现代国防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精神力量的综合体,是渗透各个领域的“大国防”;…  相似文献   

15.
四川遂宁市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各级领导干部、广大青少年学生、民兵预备役人员为重点,坚持不懈、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全民国防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走上了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其做法是: 健全组织,形成合力,切实加强对国防教育的领导。早在1989年,遂宁市就成立了国防教育领导  相似文献   

16.
9月16日,在第六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到来之际,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武部积极发挥自身作用,结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在全区开展了以民兵预备役人员和中小学生为主体的国防教育活动。他们通过设立国防法规咨询站、国防知  相似文献   

17.
《国防教育法》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这个“基础”如何体现?平泉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和县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协调有关部门,在落实全民国防教育的实践中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创造出“以学校带农村,以学生带家长”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经验,受到省市领导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山西省柳林县人武部针对全民国防意识淡化、教育手段老化、阵地宣传弱化的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民国防教育法》为依据,以适应形势任务为牵引,积极研究探索,不断优化环境,在驻地社会中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覆盖渗透的教育格局,取得显著成效。人武部先后被山西省表彰为"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军民共建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9.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我们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谋划,创新形式,狠抓落实,使全民国防教育深入人心,扎实有效。一、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国防观念党的十六大要求全面加强国防教育,增强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各级人武部和国防教育办公室,认真抓好民兵刊物的订阅工作,以民兵刊物为主要教材,以民兵为重点,深入扎实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日前,蒙自军分区和开远、建水等10个县(市)人武部被成都军区政治部评为订刊用刊先进单位,受到了通报表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