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有一位厂长,在用人之长的同时,也善于用人之“短”,如让“吹毛求疵”的人担任质量监督员,让“谨小慎微”的人当安全生产监督员,让“爱讲怪话”的人当纪检监察员,让“斤斤计较”的人当仓库验收员。这些平时被认为缺点严重的人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各司其职,发挥了很大作用,使工厂效益大增。这位厂长说:“作为管理者,要善于把下属的短处转化为长处,这才是智者的用人之道。”  相似文献   

2.
感念古诗词     
当 经历了 1 6年两地分居的生活 ,丈夫终于痛下决心作出让我随军的决定时 ,透过镜片 ,我看到了他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光。多年来 ,我们忍受着聚少离多的相思之苦 ,在丈夫的支持和鼓励下 ,我用心血和汗水精心营造出一份令人羡慕的事业。我知道丈夫作出这个决定是不容易的 ,因为他明白 ,这个决定 ,将让我放弃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和优越的城市生活 ,并让已不年轻的我 ,再去面对一个新的开始。但我深深地理解丈夫 ,他爱海、爱舰、爱他的事业胜过一切。一位心理学家曾讲过 :给丈夫幸福、成功 ,也许是女人最有价值的终生职业。于是 ,我告别了年迈多…  相似文献   

3.
有两家用人单位面对同一批求职者进行面试之后 ,得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结论 :一家觉得这些求职者都有缺点 ,于是在发出了“人才难求”感叹后抱憾而去 ;而另一家却觉得这些求职者各有优点 ,进而得出“人才不少”的结论 ,满载而归。面对同样的求职者 ,为什么两家用人单位却得出不同的结论呢 ?这恐怕还是因为用人观念的不同。一家先看“短” ,一家却是先看“长”。古人说 :“人之才行 ,自古罕全 ,苟有所长 ,必有所短。”先看其“短” ,就很容易被其“短”所惑而不见其“长” ,或者误以为其“短”超过其“长”而斤斤计较 ,横挑鼻子竖挑眼。这在过去…  相似文献   

4.
隐字小议     
袁浩 《政工学刊》2007,(5):52-52
说到“隐”,自然让人想起历史上隐居不仕的隐士。上古时代的许由,尧要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到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颍水据说就是安徽巢湖城内的一汪池塘,后人便称之为“洗耳池”。东汉的严光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即位后,他改名隐居到富春江畔钓鱼去了。刘秀让他当谏议大夫,他怎么也不肯受,甘做钓翁。至今浙江桐庐还有他的钓鱼台。其实像许由、严光这种消极逃避现实的态度并不足取。他们在世人的眼里只不过是奇人、怪人而已,形象也难称高大。你纵有天大的本事,如不愿报效国家、造福人民,又有何用?  相似文献   

5.
当黎以冲突再次陷入紧张时,在阿拉伯人眼里,他是一位超级民族英雄,但在以色列人和美国人眼里,他是“另一位本·拉登”。以色列最近连续采取3次“斩首”行动,希望灭他于无形。可是,他3度重新出现在电视上,对以色列的军事打击极尽嘲讽之能事。他的隐身术之高连无孔不入、屡创奇迹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都在他面前碰得灰头土脸。他就是哈桑·纳斯鲁拉。“斩首”,以军连挥3板斧在过去3周,以色列空军采取了3次秘密“斩首”行动,目标只有一个——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以色列人的制导炸弹将被怀疑是纳斯鲁拉藏身之处的“目标大楼”…  相似文献   

6.
在驻地党委政府领导的眼里,吕金灵,一个入伍29年、获得过20多项荣誉的上校军官,是一个爱武兴武、尽心尽力的实干家;在干部职工的眼里,是一个把工作当作事业,把人武部当成家的人;在石拐区人民群众的眼里,他就是军人的代名词,是群众的贴心人,是党培养的合格军人。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始终铭记在心的"三句话"。"不能忘记当兵时说过的话,  相似文献   

7.
曾晟 《政工学刊》2001,(11):46-46
某先生是大家公认的模范丈夫。每当有人邀他听音乐会 ,他会以“今天是我夫人的生日”为由拒绝 ;参加应酬时 ,也会告诉其他人 ,要早一点回家陪夫人 ;出外旅行从不会忘记买礼物送给夫人。但是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 ,此先生金屋藏娇的事曝光了。他不仅和一个女人同居了 10年 ,而且这个女人还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周围的人知道这个消息后 ,都不禁哑然失笑。因为大家没有想到 ,这样一个“忠实”的丈夫 ,竟然会有外遇。这是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多湖辉所著畅销书《看不见的人心》中的一个事例。对此 ,多湖辉从心理学的角度作了以下阐释 :某先生因为自己…  相似文献   

8.
文摘大观     
记住这些人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活在世上,难免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有的可能是一面之交,有的可能终生难忘,有的可能失之交臂,有的可能一见如故……无论怎样,总会遇到一些让你难忘的人。这些不同的人,对你的人生态度或为人处世会有所裨益:1.遇到你真爱的人时,要努力争取和他(她)相伴一生的机会。因为当他或她离你而去时,一切都为之晚矣。2.遇到可信赖的朋友时,要好好和他(她)相处下去。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得到一名倾心的知己真的很不容易。3.遇到相助的贵人时,要记得好好感激,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因为他(她)是你人生的转折点。4.遇…  相似文献   

9.
因为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禁酒令"——"禁止公务人员工作日中午饮酒",如明知故犯,就地免职,河南省信阳市市委书记王铁声名鹊起。面对质疑之声,王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他的"铁腕"之名由此而始。身为信阳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王铁又用一颗"铁心"书写了爱军、强武、为人民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在已过去的一年中 ,有一个名字受到“点击”的次数最多 ,那就是“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杨利伟 ,不仅在国内 ,而且在港、澳、台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人中 ,都刮起了强烈的“旋风”。通过“百度”搜索到的“杨利伟”相关网页高达 196 0 0 0篇 ,他成为中学生的头号偶像 ,在中央电视台 2 0 0 3年度“感动中国”评选中居于首位 ,受到成千上万人的敬仰欢呼。那么 ,我们不禁要问 ,在当前社会中 ,商品经济充斥弥漫 ,伴生着形形色色的歌星、影星、球星以及大批追星族 ,而杨利伟又何以获得民众更广泛的关注和热情呢 ?人们之所以对杨利伟关注…  相似文献   

11.
学会用人之“短”周志亮有一位副连长,三年前受命于一个连续发生案件、事故的后进连队当连长。三年后,连队不仅甩掉了后进的帽子,而且成为上级表彰的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荣立三等功,成为"优秀基层主官"。有人向这位连长请教治军妙方,他笑而答之"学会用人之'短""...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说:“找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上和实验上的技能而己,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可能性、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教学实践表明: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的“土壤“,它可以唤起学生的热情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创造活动,让物理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秦汉之际叱咤风云的抗暴英雄项羽,在少年时期认为,“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他没有把书读好,就去学剑;学了一阵,又觉得“剑,一人敌,不足学”,提出要“学万人敌”。他的叔父项梁知道后,就教他学兵法,但项羽“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了。项梁教项羽学兵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兵法中阐明的谋略思想和指挥艺术等是带兵打仗的人所必须具备的;熟谙和精通了这些,才有可能掌握“万人敌”的本领。遗憾的是,好高鹜远、见异思迁的项羽,学兵法只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兵》2008,(6):28-29
诗人艾青有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汶川大地震,苍天无情,成千上万人再也仰望不到当晚的星空,无数失去亲人的人在雨中撕心裂肺地哭喊。这令我不自觉地惦念着那片天空,那片土地。对同胞的感同身受,让所有感性的中国人掉下哀伤的眼泪。  相似文献   

15.
常见一些同志在个人鉴定或述职报告中提到存在的缺点时讲道 :“学习不够主动 ,不够深入 ,理论功底不扎实。”轻描淡写 ,心中坦然。久而久之 ,“学习不够” ,俨然成了一条可以脱口而出、无伤大雅的“托辞”。一些同志之所以屡屡将“学习不够”写入总结 ,挂在嘴上 ,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种是由于家庭、工作、身体、能力等各方面的客观原因而学习不够 ,到总结时感到心中愧疚 ,这应该算作是检讨之辞 ;一种是由于主观上缺少学习热情 ,毅力上缺乏坚持 ,从而造成学习不足 ,这应该算作是尚有自知之明的反省之辞 ;还有一种是根本不想学 ,早把学习抛…  相似文献   

16.
一忌消极被动。一些官兵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目的不甚明确,在回答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什么的问题上,找不到令自己信服的答案。在学习中或消极或被动:推脱逃避者有之,敷衍了事者有之,盲目跟风者有之……其结果往往是徒有形式,白费功夫,收效却不明显。如此“劳”而无功、“学”无所获,既让人厌倦,又使人疲乏,更易滋长负面情绪而形成恶性循环。学习没有坚定的信念不行,没有积极的心态也不行,“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对学习不但要有目标,还要有动力;不但要想学,还要去真学。二忌贪图安逸。“书山有路勤为…  相似文献   

17.
领导说他“属牛”。因为他把钻床当成生命的一部分,确实有股子牛劲,正宗的金刚钻。同事们说他“属猫”。因为他常为请教难题悄悄找到别人家里去。妻子说他“属兔”。因为他仅仅把家当成临时小憩之所,钻床边还有一个窝。他自己说,我属于“钻床”。礼让要长工资了。可不是人人有  相似文献   

18.
用长与补短是对待人才的两个方面。但在“先用长”还是“先补短”的问题上 ,一些领导干部处理的并不是很好。有的领导对人才有一种偏见 ,认为人才都有一种傲气 ,爱挑刺 ,怕影响了自己的权威 ,因而使用之前要煞一煞傲气、磨一磨“棱角” ;有的领导抱着一种思维定势 ,过分强调人才必须先有艰苦地区的实践经验 ,“不历州县不拟台省” ,而且把地区的艰苦程度与人才的使用挂钩 ;有的领导没有认清补短的真正目的在于用长 ,单纯为补短而补短 ,补短没有针对性。如此种种用人误区 ,造成了一些单位一边喊“没有人才” ,一边又让身边的人才埋没、积压 ,…  相似文献   

19.
羊倌转行记     
新兵刚下连,这个汉语水平不高,有着五年放羊“经验”的蒙古族战士韩全宝,被组织选派干了沈阳军区某部第六任羊倌这个行当。上任之初,看到别人都去参加训练学习,自己却整天与羊为伍,不免产生了“齐天大圣”当上“弼马温”的感觉。找领导汇报思想说:“我可以放养,但千万别让我的父母知道。”担心被人瞧不起。他从小生活在蒙语区,生活习惯与语言运用差异较大,普通话要慢慢说上几遍他才能听懂,与战友们沟通困难,思想压力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20.
国防箴言     
吴子就是战国时期的大政治家和大军事家吴起。魏文候向他请教富国强兵之道,吴起借用古训,讲了这番话。大意是说,上古的帝王因为只知修其文德,废弃武备,所以他的国家为人所灭;夏禹时代的诸候有扈氏倚仗人多而好逞勇力,也丧失了他的社稷;贤明的君主要富国图存,就应该以此为教训,对内修其文德,也就是实行清明政治,对外则须整治武备,也就是加强国防以防患侵略。魏文候深为吴起这番话所折服,亲自设席,夫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