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军队资金管理存在着供应管理渠道过多、银行帐户开设过多、资金借(贷)垫款过多及预算外经费管理混乱等问题。为确保部队经费的正常供应,提高军队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尽快理顺财务管理渠道,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资金管理体制,清理整顿银行帐户,严格银行帐户管理,下大力清理回收借(贷)垫款,严格执行预算外经费收支“两条线”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张友  朱政江 《国防》2014,(9):21-21
近期,广西军区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推进军银融合深度发展,全面加强部队资金监管。一是抓源头。开展账户资金清理整顿,撤并违规账户,收拢分散资金,收缩资金存储银行范围,从源头上把控资金流出。二是控风险。研发运用军队单位银行账户和资金监管系统,依托银行结算网络和数据,对所有单位的账户资金进行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3.
刊中报苑     
兵团召开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会议7月30日,兵团召开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兵团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明确清查任务和职责,通过清理,摸清各项强农惠农资金的种类和数量,对各项强农惠农资金进行全面检查;要突出清查重点,严厉查处违规行为,深入分析当前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抓住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建立健全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2001年8月)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2日 集团公司召开本系统事业单位电话会议,贯彻中央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帐户清理整顿工作会议精神,并对集团公司事业单位进一步做好银行帐户清理整顿工作进行部署。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忠良出席会议,副总经理黄国俊主持会议。 16日 集团公司召开扭亏增盈(经济活动分析)会议。 21-23日 集团公司核电站生产准备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杭州召开。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华祝、中核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定凡,副总经理康日新、王炳华,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赵成昆等参加了会议。 22日 中组部“三讲办”派出回查组到中…  相似文献   

5.
30多年来,国防科研事业费一直是按照行政事业经费的管理办法,实行预决算管理的。1988 年以来,国防科工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库存物资挂帐、建立试验成本核算帐、统一成本项目、开展试验成本分析,逐步摸索出了既不同于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又不同于行政事业费核算的科研试验成本核算的新路子。清理固定资产,库存物资实行挂帐。国防科工委后勤部财务部在抓科研试验成本核算时,把固定资产的清理、挂帐作为成本核算一项主要工作来抓。下发了《关于开展物资清理和固定资产核算的通知》和《国防科  相似文献   

6.
目前军队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资金分散、帐户开设不严、宏观调控乏力等弊端。因此,必须更新观念,加速军队资金管理体制改革;调整结算中心职能,建立区域性的三军一体的资金保障中心;改革各级银行帐户的开设;适应会计制度改革需要,实行单供权益资金管理。  相似文献   

7.
4月10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人武部将上级下拨的一批新棉被运抵人武部并立即交付民兵训练基地投入使用,这标志着该人武部新年度民兵军事训练各项后勤供应保障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人武部重视抓好民兵开训前的后勤保障准备工作,确保后勤供应保障扎实有效。一是做好资金准备。及时向上级和地方财政部门请领拨付训练经费,确保民兵军事训练的资金需要;二是加紧进行物资准备。根据年度民兵军事训练保障范围及要求,对民兵训练物资进行清理,对差缺物资及时申请补缺,对训练基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流动性强、使用频繁、流量大的特点,给资金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加强资金管理方面应突出抓好"四个强化"。强化"三个机制"是加强资金管理的必要前提。首先要强化资金管理党委负责机制。资金管理应切实纳入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定期分析财经形势、财务工作和资金管理情况。对年度预算、工程建设、重大投资、大宗物资采购、大项经  相似文献   

9.
目前军队资金运行管理存在资金管理混乱、监督控制不力、超范围使用现金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法规制度、强化流转控制、健全监控机制和加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军各部队后勤部门大都建立了物资保障中心、物资供应站等机构,通过实行“统一筹措、统一供应”的物资集中采购方式,基本实现了对部队所需各种物资的统筹统供。但是,从当前运转情况看,在物资集中采购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笔者总结出了一种新的采购方式——物资伴随采购,并通过在所在单位的试行,证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部队资金的控制必须贯彻和执行统一、适当从紧、按标准和归口控制的原则。然而,现实却与此相背离,出现了资金来源多渠道,资金收支混乱,部队社会集团购买力失控,大量正常资金被挤占等现象,造成部队资金低效运行。为改变这种局面,文章提出,实现部队资金有效控制,近期必须加强以下资金管理工作:一是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实现“一元化”控制;二是改进财务管理办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监督;三是按规定开设银行帐户,严格控制资金流动“总闸门”。此外,还应严格票据管理和部队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12.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本来不是新问题。但是,由于军队战略指导思想转变后,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需要,国防经费数量与军队建设需要的差距越来越大,钱少事多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在这样一种特定的条件下,研究这个问题,拿出新招,对于提高经费、物资的使用效益,保证部队建设的需要,十分必要。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一、要进一步加强物资管理。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资金是以生产资金、货币资金、商品资金三种形态不停地运动着,并不停地更替其形态进行循环和周转。在循环中不论在哪个阶段遇到了障碍,资金的运动都会中断,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军队物资部门面临的困难,本文提出要通过发挥军队物资部门的优势来增强物资保障能力,并提出了具体措施;调整组织结构,实施统筹供应,建立统分结合的物资保障体系;搞活物资工作,实行保供与经营并重,建立以物资供应协调中心为主体的军民双向流通的物资辅助保障体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实施面向市场、面向用户的物资筹供策略;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风险回避策略,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加强人力资源建设,营造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加强军队物资流通设施设备的现代化建设,提高物资保障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在军事经济活动中,备用金是由我军各级后勤财务部门根据本级各业务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零星采购物资、日常开支及出差人员必须携带差旅费的需要量来核定并拨付给各业务部门按规定范围使用的资金。它的使用范围包括:部队各部门零星采购物品支付的贷款;因公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按规定发放给个人的各种奖金,福利费等款项;结算起点以下的其他支出以及因部队执行任务需要而按规定经批准所准备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一些单位擅自多头、多处开户,出租、出借帐户等问题较为严重,还出现了公款私存、利用银行帐户买卖股票和为单位及个人捞取好处等严重违纪问题。对此,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军队银行帐户管理,除严肃银行帐户管理纪律、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监督机制外,还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一、强化领导干部表率作用首先,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政策水平。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绝大部分基层单位领导干部都是从军事和政治干部中提拔的,他们不少人对军队银行帐户管理规定不清楚,又很少虚心倾听财务部门的意见,这样,执  相似文献   

16.
会计工作的一切活动,其最终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会计工作要适应和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强化管理意识,把工作的重点,从传统的记帐、算帐、报帐工作转移到会计预测、决策、控制、监督、分析等方面来。一、价值管理在军队有限的经济资源中,物资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搞好物资计价核算,加强物资价值管理,保证物资安全,对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会计人员必须做到:  相似文献   

17.
军队物资部门资本金制度的建立是对军队物资资金管理模式、核算模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它是物资工作“适应市场、保障战场”的必然选择。它明晰了军队物资部门产权关系、依法确认了军队是物资部门唯一投资主体,调整和理顺了军队物资部门的资金结构,深化了军队物资工作改革。  相似文献   

18.
在过紧日子的情况下,搞好部队标准经费的管理,充分发挥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显得尤为重要。83226部队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了一条加强标准经费管理的有效途径——建立军队物资保障中心。文章论述了建立军队物资保障中心的意义,着重探讨了完善军队物资保障中心的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19.
物资保障改革的核心是资金运动形式的改革,资金保障模式决定着物资供应方式和供需双方的行为方式。分析传统资金保障模式,依据军事经济效益原理和资金集中使用管理的财务原则,结合军队物资供应机构的实践经验,军队物资供应资金保障应选择“项目预算拨款 周转金”模式。  相似文献   

20.
实行资金集中支付,是军队财经改革的重要内容。2003年以来,军事经济学院以解决难点为突破,通过撤并银行账户,规范会计业务,设立资金结算点,建立财务局域网等举措,强化了信息管理,完善了预算管理,拓展了资产管理,从而大大提高了服务保障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