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秀品格和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都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爱国主义是国家独立和解放的力量源泉,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因此,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和现实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崇高的道德规范,它是民族的灵魂、感情的纽带和团结的基础,能形成一个民族国家巨大的凝聚力,成为推动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起着决定一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主义”,本质上是指观点、思想和理论.1840年到1949年,110年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危机最为深重,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最为昂扬的时代.期间,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接受了时代的挑战和历史的检验,在忧患、抗战和求索中发扬光大,进入了新的更高的精神境界.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国魂”和“民魂”.所以中国近代史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独具优势,更应发挥特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范印华爱国主义是伟大的民族之魂,是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不仅使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充分展现,而且完成了由传统爱国主义观到无产阶级爱国主义观的创造性转换。也正因为如此,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5.
民族认同理论是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多个学科领域研究探讨的重点话题,其在促进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民族和认同两者的概念探讨出民族认同的概念及双重属性;民族认同与爱国主义有机契合,是爱国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爱国主义理论在新形势下的拓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作为我国人民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产生和形成的。研究整60年前武汉会战那段血与火的历史,重新感受那奔涌于我们民族血脉中、传承于神州大地之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它带给我们的激励和启示是深沉而久远...  相似文献   

7.
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不断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中国古代各民族英雄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壮丽、动人心魄的伟大史诗。今天,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使各族人民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前进。该文对古代爱国主义的思想内容及其代表人物、古代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以及继承和发扬古代爱国主义传统需要正确理解的几个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史论结合,夹叙夹议,读后可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吴笛 《中国军转民》2023,(14):24-25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存与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当代学生与教师已经逐渐形成爱国主义观念,但存在教师教学设计循规蹈矩、学生践行观念尚未形成等问题。基于此,文章采取具体个案分析方法,根据历史教学大纲进行课程设计,根据历史课堂内容深度挖掘历史课程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并进行课程设计,充分利用乡土历史资料等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巩固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之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然而然地延续和发展的,它来自人们对自己祖国的历史和现实的深刻了解,离不开经常、持久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此,抓好国防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国防生人员是不断流动的,要使爱国主义教育辐射到每个国防生,取得全面长久的效果,就要年年进行,长期坚持。青年大学生在上中小学时受过爱国主义启蒙教育,但容量较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职责的转换,自然需要继续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再之,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0.
侯健 《政工学刊》2000,(3):16-16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突出国家利益观教育。维护国家利益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和行动的归宿。国家利益是立国的基础,懂得自身利益的民族才是清醒的民族,自觉为自身利益而团结、而奋斗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国家利益产生动力,任何时候,国家利益都是激发爱国热情和凝聚民族精神的动力源泉。认清国家利益,并自觉为国家利益的实现而奋斗,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国家利益包括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两个方面。生存需求主要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发展需求主要是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良好的战略环境。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要使官兵懂得:维护国家…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无不受到他那博大而崇高的爱国主义之基本精神——忧患意识的驱动.邓小平的优患意识与中华元典开其端绪的忧患意识这一民族精神保持着深刻的内在一致性:追求中华民族居安思危,自强不息,挫而复起,穷且弥坚的精神动力.所不同的是,邓小平的忧患意识具有新时代历史变革的实践高度,充溢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才略,在忧患的运作及其价值实现方面达到了空前未有的自觉.忧患意识乃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给与积极的精神诊断,并以危机感为基础,以加快历史进程为主题,对现实存在进行辩证的否定、批判、怀疑与建构的自觉意识.它表达了知识分子、政治家和一切爱国者对民族历史的进化与提升所给与的终极关怀,从而成为爱国主义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范畴。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集中体现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改革开放事业这个最高层次上。我们今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教育人们自觉地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改革开放事业,这是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是当代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热爱祖国与热爱中国共产党在本质上是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1]团员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大学生团员工作后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承担着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人才和输送工作骨干的重要职能。新时代共青团如何有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教育和引领广大青年团员,是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爱国主义情感都没有固定不变的常态和定势,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但这种发展变化并非都是积极向上的,它象潮汐一样,有高涨期,亦有落潮期.国防教育的任务就在于把握住向上、向下两种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以便使爱国主义的航船,在潮涨期而不致随波淹流,在潮落期而不致搁浅沉舟,始终沿着正确的航道,驾驭着时代的潮汐,驶向民族和平安全、繁荣昌盛的彼岸.  相似文献   

15.
1997年7月1日,这是一个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历史性日子,是共和国历史上壮丽辉煌的篇章。在香港历经百年沧桑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中华儿女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爱国主义热情在世界亿万华夏子孙的心中涌流。香港的回归,是人心的回归,是华夏儿女几代人的殷切期盼和共同夙愿,是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因为爱祖国、爱民族,期盼祖国统一、强大,是中华儿女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凝聚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  相似文献   

16.
二、古代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既有一脉相承的共同之外,也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特征。纵观历史,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由于受到不同历史阶段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通常呈现出家国一体、国族一体、功业一体和思行一体的基本特征。 家国一体,与忠君思想相联系的爱国义义。在古代社会,爱国王义首先表现为忠君报国意识,特别是在地  相似文献   

17.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人们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古往今来各国军队鼓舞士气的一种有效手段.学习和研究外军政治工作,不难发现,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都很善于打“爱国主义”这张牌,注重用“爱国心”、“民族魂”、“国家主义”、“民族精神”激发官兵的民族自尊心和为之献身的责任感.从教育的特点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后,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感情和道德范畴,而且也是政治范畴。由于实现了祖国的统一,爱国主义具有了直接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生机勃发,爱国主义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展现出新的特质和风貌。 一、爱国主义指导理论的科学化 历史实践证明,爱国主义只有与科学的理论指导相结合,才能进发出巨大的精神力  相似文献   

19.
华夏民族在征服自然、创新社会、演绎历史的伟大实践中也创造了恢宏绚丽的民族优秀文化。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温雅畅融、弘萃通远的文化传统对于当代大学生彰显民族文化理念,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振奋民族雄起精神等皆大有裨益。为此,高校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将是德育施教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0.
军事爱国主义是一种特殊的人类道德现象,它产生的基础是民族或国家在军事活动中所具有的共同情感。从军事伦理学意义界定,它是一种调整军事主体(包括军事理论和实践活动)与国家民族之间价值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原则——以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为最高利益,以军事个体和军事集体的无私奉献为行为准则。 中国古代军事爱国主义是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的重要形态,其独特之处在于运用军事武装力量维护社稷、安定天下,践履道德义务,集中体现了古代军人爱国特有的精神和主体伦理特征。古代那些金戈铁马、狼烟奔突的战争活剧所孕育的卷帙浩繁的军事典籍莫不立足于军事爱国为基点,那些历史长河中流芳千古最为豪放悲壮的英魂无不是试身手以“补天裂”的爱国军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