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以下简称《国防法》)第一章“总则”的内容相当丰富,它高度概括了以后各章的内容,明确了《国防法》的立法目的和依据《国防法》的适用范围、国防的地位和作用,规定了国防建没的基本任务、国防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国防义务以及国防活动中的奖惩等事项。我们学习《国防法》,首先应当着重理解《国防法》的适用范围和国防活动的基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国的国防基本法律,一般都把确定国防领导体制作为其首要内容。我国《国防法》以规定“国家机构的国防职权”的方式,明确和完善了我国的国防领导体制。《国防法》对国家机构国防职权的规定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对宪法已经明确规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主席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依  相似文献   

3.
如何按照《国防法》的规定,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各级兵役机关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春暖花开的季节,笔者采访了河北省军区司令员滑兵来少将。 滑司令员拿着《国防法》说,建国40多年了,我们国家终于有了一部《国防法》。这部法律的颁布施行,为加强和促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防法>规定: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征兵、民兵、预备役、国防教育、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国防交通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1997年3月14日,是一个载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凝聚亿万人民共同意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在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并于当天公布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全面迈入法制化轨道,国防法制建设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回顾这10年,国防法作为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武装力量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和全军官兵的广泛拥护。加快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马俊鹏 《国防》2007,(5):39-40
我国《国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征兵、民兵预备役、国防教育、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国防交通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防法第一章总则,体现了国防法总的精神,是国防法其他各章的总纲,也是国防活动的总规范。学习这一章,要着重领会以下内容: 一、国防法的适用范围 国防法是国防方面的基本法律,对它的适用范围作出界定,关系到整个军事法体系的适用问题,因而十分重要。国防法第二  相似文献   

8.
陈功  李相刚 《华北民兵》2013,(12):27-27
11月14日,北京市平谷区人武部邀请军事科学院罗援少将为全区处级以上干部作题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和软实力建设》的国防教育形势报告,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国防观念和比患意识。近年来,平谷区人武部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坚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教育重点,通过组织过国防日、参加国防动员演练等形式,强化他们的国防意识,不断把贯彻落实国防法引向深入,使各级领导自觉按照国防法规定的职权,充分发挥主  相似文献   

9.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将危害国防利益罪作为一类罪纳入了本法。新《刑法》对危害国防利益的各种犯罪行为及其法律责任均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对于充分发挥刑罚的威慑力,打击和遏制危害国防利益的犯罪活动,保护国防利益不受侵害,对于推动我国国  相似文献   

10.
《当代海军》2001,(10):46-47
1.《国防教育法》是何时颁布的? 答:20()l年4月28日 2.《国防教育法》根据什么制定的? 答:根据《国防法》和《教育法》。 3.我国《国防法》何时颁布的? 答:1997年3月14日 4.《国防教育法》对国防教育地位和作用是怎么表述的? 答: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滚力、提商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5.《国防教育法》规定国防教育的方针是什么? 答: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 6.国防教育的原则是什么? 答: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 7.《国防教育法》规定国防教育内容与…  相似文献   

11.
制定和实施《国防法》,将国防建设纳入法制轨道,是依法加强和巩固国防,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性措施。自去年《国防法》颁布实施以来,面对新形势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山西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主动抓住机遇,积极迎接挑战,在不断强化党管武装的同时,重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遇到的新矛盾。在以往法规建设的基础上,依据《国防法》制定了适合本省实际的《山西省民兵预备役工作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推动全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公民和组织在国防活动中的行为,是通过其履行国防义务与享有国防权利来实现的。公民和组织只有明确自己的国防义务与权利,才能更好地履行保卫祖国、抵御侵略、维护统一的神圣使命。为此,我国《国防法》第九章对公民和组织的国防义务与权利专门作了规定。它包括以下内容: 一、公民和组织的国防义务  相似文献   

13.
黄彦蓉 《国防》2001,(10):42-42
人民政府抓征兵工作是法律赋予的职能和职责。1955年7月,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兵役法》就明确规定由人民政府负责办理本区域的兵役工作。1997年3月颁布的《国防法》,从更高层次上进一步明确了这个问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征兵、民兵、预备役、国防教育、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国防交通、国防设施保护、退出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全民国防教育办公室邀请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海军指挥学院、南京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院校和驻宁部队的有关专家、教授,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概论》一书,最近由东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22.5万字,并附《国防法》全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对该书的编写和出版给予了关心和支持,并同意将他在全国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草案)说明》作为该书的代前言。该书在编写过程中,严格遵循《国防法》的基本精神,吸收军内外学术界和法学界的研究成果,同时注意与我国颁布施行的国防法规以及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国防法规,与古今中外国防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与我国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国际及我国周边形势、世界新军事革命等问题有机地结合,较好地体现了“理论性、系统性、准确性、实用性、可读性、新颖性”相统一,不失为普及《国防法》的一本好教材,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干部群众以及部队官兵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我们殷殷期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以下简称国防法)已由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从此,社会主义祖国有了自己的国防法。这表明伟大的中国人民进一步在政治上站起来了;有法律保证的国防事业将真正成为全民的事业,作为“四个现代化”之一的国防现代化从此将展开崭新的一页;一切同国防事业有关的人们从此都能从法律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一切国防工作人员的利益也能因此而得到永久的保障。我国国防法的隆重出台,是举世  相似文献   

16.
国防法制是制定、实施国防法的有关制度的总和。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制度:一是制定国防法以及与此有关的制度,即国防立法制度。包括国防立法权限划分制度、国防立法程序制度和国防法的效力等级制度等。二是保证国防法得以实施的有关制度,包括执法制度、司法制度、国防法的监督检查制度和法制宣传教育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国防法的有关规定,国防动员法进一步明确了国防动员建设的基本任务,为国防动员建设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国防动员建设就是和平时期的国防动员准备,是国家根据国防的需要,在和平时期打牢国防动员组织、思想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国防资产及国防资产证券化的界定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六章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国家为武装力量建设、国防科研生  相似文献   

19.
国防科研生产领域第一次有了基本法律保障本刊特约评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八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以下简称《国防法》),这是我国国防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法制建设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依法建设国防以法治军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  相似文献   

20.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是关系国家和民族荣辱兴衰、生死存亡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以下简称《国防法》)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民国防教育的高度重视。民兵、预备役人员作为我国国防后备军的成员,要带头学习贯彻《国防法》,积极接受国防教育,不断增强现代国防观念,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努力为加强国防建设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