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池志勇 《政工学刊》2013,(12):62-62
青年毛泽东早在长沙师范读书的时候,在其宿舍里订了一个“三不谈”的规定:一不谈金钱;二不谈身边琐事;三不谈男女方面的问题。被同学们誉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相似文献   

2.
著名美学家和教育家朱光潜认为:“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他指出:“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四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谈读书》)此外,朱光潜有一条重要的读书方法,即边读书边写作.他说,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要写就要读得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头脑里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的「三不谈」毛泽东同志在学校读书时,曾有「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女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做到「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任弼时同志的「三怕」任弼时同志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  相似文献   

4.
俄国剧作家克里雅白宁说:“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这第三种方法就是读书能有所创造.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 :“学则智 ,不学则愚 ;学则治 ,不学则乱。自古圣贤 ,盛德大业 ,未有不由学而成者。”学习 ,是人生的第一需要 ,而读书则是人生走向成熟的阶梯。江总书记讲过 :“学习 ,实践是成才的必由之路。”纵览古今中外 ,凡能成大器者往往都是那些嗜书如命、勤奋好学之人。读书 ,不同的人有不同方法 ,但归结那些学有所成者的读书方法不外乎是“三心”。即 :“雄心、苦心、恒心”。所谓“雄心” ,就是为理想而读书。俗话说 :“志不立 ,天下无可成事”。古往今来 ,成大事者 ,大凡都是抱着远大志向去读书的人。从“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孔子到…  相似文献   

6.
短波     
△济南军分区充分发挥人武部门优势,积极做好军民共建的牵头协调工作,推动了共建的发展,大军区总结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邢建亚孟凡模) △浙江舟山军分区抓典型做到“三有”:有海岛特点、有时代气息、有生命力;“三多”:多层次、多测面、多途径;“三不”:不粉饰、不拔高、不一刀切。  相似文献   

7.
党建荟萃     
《兵团建设》2006,(3):35-35
园牧队党支部联系群众“六必谈”近两年,农一师新农公司幸福城农场园牧队党支部与职工和住户谈心 350余次,解决职工、住户实际困难 160余件。该队党支部经过摸索,探索出“六必谈”方法。即发现片区住户对领导或管理工作有意见必谈,对住户不敷衍不回避,以心换心;住户在工作与生产中有困难必谈,设身处地为住户解决实际问题;住户在工作中出了问题必谈,帮助住户化解矛  相似文献   

8.
谈军人不谈军校生那是到中国不去北京,谈军校生不谈他们的感情那是到北京不去长城。为什么?有诗为证: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爱情扑鼻香。你瞧瞧就知道了。刚入军校之时,队干部就给我们打了一个“霹雳”,又下了一场“暴雨”:不许谈恋爱。当下,“恸哭”者有之,窃喜者有之。“恸哭”者长叹四年“出家”如何度过,窃喜者欢喜“出家”四年了无牵挂,往后的日子可想而知。个别“有情人”终于寂  相似文献   

9.
读书与求真     
在部队上下大兴学习之风之际,我想起了中国哲学史家张岱年先生的求“真”治学之法:“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真积力久”。窃以为,治学若此,读书又何尝不需要率“三真”之性呢?书是先人智慧与现代知识的结晶,一册在握,便能分享先人的遗产,面对当代的文明。书也是承载历史教训与进步思想之舟,不读书、少读书,无疑令人在迷茫的历史沙漠中徘徊,自然也会  相似文献   

10.
美国进行“不依赖跑道飞机”概念研究 2001年,美国航空航天局选中波音、西科尔斯基和贝尔三家公司为其深入研究“不依赖跑道飞机”(RIA)概念,以缓解荚国机场面临的交通拥挤问题。波音公司的方案为“先进民用倾转旋翼机”;西科尔斯基公司的方案为“反速旋翼机”(RVR);贝尔公司的方案为“四  相似文献   

11.
日前,笔者前去了解某装甲旅开展网上读书情况,在该旅局域网的“留言簿”中看到了这样的留言:网上读书,使我学到了许多在实际教育训练中没有学到的东西;网上育才,圆了我的大学梦;网络是我了解世界的窗口……该旅政委杨以理说:“开展网上读书,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在丰富内容、营造环境、健全机制上下功夫,让官兵上网有看头、有学头,使官兵变网上‘玩’为网上‘学’。”他们是怎样开展网上读书活动的呢?“网馆”留住了读书者的脚步“网上图书馆”开通初期,官兵们上网读书,下网论网,网络成了官兵们谈论最多的话题。然而,短时间的“门庭若市…  相似文献   

12.
兵役制度改革后,部分士官走进了连队党支部委员会行列。调查发现,大多数“士官支委”在履行职责时力不从心,存有被动应付的现象。士官支委作用“软化”的主要表现士官支委作用“软化”主要表现在:(一)献计献策谈不起来。开支部会议时,在事关连队发展建设的重大问题上,个人意见不敢说,别人意见不敢驳。要么袖手旁观,一语不发,保持沉默;要么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心态;要么打“擦边球”,轻描淡写,谈一些“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小事。(二)思想交锋硬不起来。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避重就轻,含糊其辞,曲线迂回;批…  相似文献   

13.
感悟读书     
读书,使人增长知识;读书,使人聪慧;阅读,是一种有魅力的个体活动。古往今来,读书,一直为人们所追求、所崇尚。关于读书的重要性,“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些古训,至今仍被人们所铭记。  相似文献   

14.
谈及成才,问:“何以成才?”答:“勤奋成才。”问:“何谓勤奋?”答:“勤读书、善学人、多做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凝结的是一个人甚至几代人的智慧和思想文化成果,展现的是广阔而新奇的领域,可启心智,可开顽愚。大凡才干突出的人,无一不是好读善思者。勤读书,就要多挤时间,少些玩乐,像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学习和写作上”;就要结合自身文化和工作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读,需知用有限的生命去占有无限的知识是任何人也做不到的;就要不断培养读书兴趣,在日积月累中汲取知识营养。“一枝一叶一世界”。作为万物之灵…  相似文献   

15.
<正>有道是女人天生是为爱情而生的.“不谈爱情”的池莉其实从创作伊始就对婚恋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从最初引起文坛注意的短篇《月儿好》到稍后的《少妇的沙滩》、《长夜》再到创作成熟期以描写当代都市烦恼人生景观而轰动文坛的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及《金手》、《一去永不回》、《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直到近期作者将笔触伸向历史题材领域(所谓的“新历史小说”)的几部中篇《你是一条河》、《预谋杀人》、《凝眸》等等,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或几个“爱情故事”所构筑的婚恋世界,作家以女性的细腻情感与笔触,从生活的底层潜入这个世  相似文献   

16.
《政工学刊》2008,(9):63-63
<正>戏剧家克尼雅日宁的"有无法":要读懂书上没有的东西。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思维法":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才是真正的知识。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循序渐进法":要想一下子都知道,就意味着什么也不会知道。科学家波克的"消化法":读书不动脑,等于吃饭不消化。  相似文献   

17.
越忙越应学     
《三国志·吴书·吕蒙》载:一天,孙权召吕蒙议事,发觉他才识欠佳,于是劝他读书。吕蒙说:“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孙权说:“你事多,若不好学岂不更难胜任?”并且开了一系列书目,限期读完。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发奋苦读,笃志不倦,终成文武全才的将领。当前,学习的重要性已日益为大家所认识,但“越忙越应学”还未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有些同志成天事务缠身,忙忙碌碌无暇学习思考,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不是不想学,实在是没时间。”应该说,大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事情多、时间紧、工作忙是事实,但不能因为忙而疏忽了学习。明人刘伯温在…  相似文献   

18.
<正>《金瓶梅》抄本及万历丁巳(万历四十五年,1617)的初刻本,都没有传世.而现在能见到的《金瓶梅》三种版本:一是现存最早的版本,名为《新刻金瓶梅词话》(是初刻本的翻刻本);二是刻于崇祯年间(1628—1644)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三是刻于清康熙乙亥(1645)年的《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刻本虽不同,但均题为“金瓶梅”.然而,“金瓶  相似文献   

19.
文摘大观     
读书原是长寿方读书人在理性的引导下,获得了灵性、自由以及精彩的人生。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所谓“医愚”,不仅是医治愚笨,且可使人开朗、消怒和化郁,有延寿之效。“读书有味身忘老”,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深切体会。我国自古就有杜甫之诗能解除病痛的传说,原因就在于“其辞意典雅,读之者脱然,不觉沉疴之去体也”。百岁诗翁葛祖兰曾说:“我的长寿之道就在读书与写诗,它使我胸襟豁达,心情闲适。”读书何以能够养生延寿?因为读书是一种涉及全身的活动,不仅有各种感官的参与,而且涉及大脑反射和意识活动。所以…  相似文献   

20.
书味细品     
读书如吃药。我国西汉时期的刘向就提出这样的观点:“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如果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读书不仅是医愚之良药,也是治病的良药。《唐诗纪事》里就明确指出:读杜诗可以“疗疾”。读书,虽可治病,但毕竟与中西药品的药理有所不同。它主要用于情志方面疾病的治疗,诸如弱智、疑虑、灰心、急躁、萎靡、气盛等等,大都可以通过读书得以调理和矫正。读书如吃饭。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过:“读书如吃饭,善食者长精神,不善食者生痰瘤。”人都需要吃饭,但吃些什么,怎么个吃法,却是大有讲究的。同样道理,虽说是读书,但是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