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动员将呈现以下特点:科技动员成为重要内容,精确动员是主要目标,网络化动员将成为主导方式,快速动员是装备动员发挥效能的重要保证,军民融合式发展是装备动员建设的主要依托。加强信息化条件下装备动员建设应完善应急与应战相结合的装备动员体制,充实各动员职能机构,强化对动员活动的组织领导;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做好应急动员准备,使装备力量建设随时随地处于良好状态;建立军民融合式装备科技动员体系,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究,提高装备动员的军民兼容程度。  相似文献   

2.
装备动员建设,是部队履行新使命装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备动员具有"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功能,也是其建设的重要方向。装备动员工作是"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的重要内容,要立足现有条件,改善装备物资器材的储备格局,以提高保障的机动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要从组织体系、运行机制、装备动员的信息系统开发与运用等方面完善装备动员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保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必须从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从建立健全装备动员组织机构、拓展装备动员产业基础、搞好装备动员潜力调查、制定装备动员预案与实施装备动员训练、完善装备动员法规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强装备动员体系能力建设,提高装备保障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4.
张奕  程春喜 《国防科技》2013,34(1):51-54
从近年来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看,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装备动员非常重视,文章研究信息化战场外军武器装备动员发展的显著特点。对于构建军队装备动员建设和发展体系,适应军队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探索符合国防建设需求的装备动员途径,提高军队战时装备动员和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潘俊明 《国防》2005,(6):44-46
大力加强民用装备动员建设,全面提高战时装备支前保障能力,既是国家武装力量装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应急作战装备准备的重要内容。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部队装备建设的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用装备动员工作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下功夫,求突破。(一)理论先导,研究科学指导民用装备动员新课题。先进的军事理论是武装力量各项建设得以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民用装备动员是一项全新的正在探索的工程,目前在指导理论上还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从而影响和制约着动员实践的健康深入发展。因此,紧紧围绕当前民用装备动员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装备资源动员作为装备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现代战争和突发事件的需要具有重要作用。模块化是提高社会装备资源动员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社会装备保障性资源模块化和生产性资源模块化两个方面探讨了社会装备资源模块化动员的模式,并从完善装备动员领导体制和完善社会装备资源动员法律制度两方面探讨了社会装备资源模块化动员的协调机制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7.
辛凤民 《国防》2011,(11):22
装备动员是将装备资源潜力转化为装备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加强装备动员建设,是增强国家整体动员能力、提高军队战斗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装备动员建设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必须紧紧围绕装备动员建设的特点规律,认真梳理"瓶颈"问题,扎实研究对策措施,努力推进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恩祥 《国防》2007,(6):33-34
所谓边境地区应急作战一体化装备动员保障能力建设,是指围绕边境应急作战任务,通过装备保障力量整合、装备保障方式结合、装备保障指挥联合、装备保障训练聚合、装备保障资源融合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将参战的所有装备动员保障分队,锻造成"应急能用、应战管用"过硬队伍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战争中,装备的作用越来越大。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战争就是打装备,是装备体系的对抗。因此,搞好装备建设,建立强大的装备动员能力和完善的装备保障体制,是打赢高技术战争的一个重要条件。装备动员是一个新问题,我国过去的动员体制虽然涉及装备动员,但装备动员不突出、不统一。本文就装备动员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动态能力是装备动员发挥应急功能的关键。装备动员动态能力是存量能力、流量能力与增量能力的聚合体,具体又可分解为预见能力、学习能力和整合能力,分别对应着识别、配置和转换三大功能,并通过装备应急需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纳入与融合得以实现。在机制层面,动态能力依靠装备动员节点各部门与系统间的耦合与联动,即职能协同的关联效应,以联动式、节点式、归口式三种主要途径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1.
官应权  刘占原 《国防》2013,(11):42-43
装备动员作为将装备保障潜力转化为装备保障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军队装备保障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按照信息化战争要求,加强装备动员建设,对于提高装备保障能力和军队“打赢”能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装备动员是国防动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武器装备建设深化拓展的重要领域,是全面提高应急应战装备保障能力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3.
装备动员力量建设,是实现建制力量与动员力量优势互补、提高装备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方法,探寻影响动员力量运用效果的原因组态。研究发现,不存在单一影响装备动员力量运用效果的必要条件;分析得出能够产生高水平动员力量运用效果的两种装备动员力量生成模式,分别是排故能力强的技术型装备动员力量和筹组能力强的指挥型装备动员力量。所提方法可为提升装备动员力量运用效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陆军装备保障动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参与要素多、协调难度大,需要立足当前国情军情,着眼陆军使命任务,根据陆军作战任务非线性、多元化的特征,以陆军战略任务为基本依据,针对陆军作战方向、作战对象、强度规模等,将当前任务与长期战略有机结合,突出基地级与部队级两级联动。要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动员特点,以加强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动员建设为契机,优化动员体系,完善法规制度,加快理论创新,深化需求分析,建立军民融合式装备动员体系,加强装备动员信息化建设,促进新体制下陆军装备保障动员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玉龙 《国防》2006,(1):61-62
人与装备是构成战争的基本要素。信息化战争虽然改变不了人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但装备对战争胜负的作用已经明显上升。因此,在国防动员建设中,要把搞好装备动员作为提高国防动员效益的新增长点。省军区系统作为国防动员的重要职能部门,要积极研究探索装备动员的有效途径,提升保障未来战争的能力。一、创新思维模式,谋划适应未来战争装备动员的新思路要按照“真打真准备”的要求,系统而有重点地筹划装备动员工作。一是注重前瞻性,瞄准作战需求筹划装备动员工作。坚持把装备动员建设放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大背景下去思考,放在…  相似文献   

16.
提高国防动员建设质量。这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省军区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这一要求,紧紧围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积极适应"市场"与"战场"的发展要求,把提高支援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动员能力和应对本地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稳定等多样化任务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依靠和广泛动员战区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增强应急应战的整体动员能力,努力把国防动员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有效提高了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综合能力。本期刊发了部分单位的经验做法,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袁昭 《国防》2005,(3):33-34
国防动员建设要适应国家安全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着眼应付突发事件,提高应急动员能力。为此,必须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按照应急动员要求理顺国防动员体制近些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国防动员体制建设取得了由分散到集中、由单一到整体、由偏重兵员动员到实现综合动员的转变,但与应付突发事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要提高国防动员体制的平战转换和高效运转的能力,必须建立健全平战一体的应急动员体制。主要应解决好“三个一”的问题:一是实行一元领导,进一步明确国防动员委员会平时负责领导国防动员建设和战时实施国防动…  相似文献   

18.
装备是军队战斗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军民通用装备动员建设足军队装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新阶段,省军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要求,发挥预备役部队寓兵于民的优势,加强预备役部队军民通用装备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战时装备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9.
汤中应 《国防》2007,(8):34-35
未来应急作战中,内陆军分区担负的兵员动员、战场防卫作战、保障畅通等任务,无一不涉及到装备动员问题.特别是在遭受敌先制反制的情况下,一旦通信、电力、交通、运输等系统遭受袭击,要迅速消除袭击后果,恢复其应有功能,必将动员大量的专业装备投入工程作业,很多装备将直接补充、替代被毁损的系统装备.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装备动员工作主要包括武器装备科研动员、武器装备生产动员、技术保障力量动员和军民通用装备动员,按阶段划分为平时准备、战(急)时实施和复员3个部分,具有应急应战、威慑、转换及服务的功能。装备动员与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在内容上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装备动员工作具有5个方面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