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国民经济动员组织指挥,是指为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战争需求,对国民经济动员工作进行的计划、控制与协调等一系列决策活动。战时经济动员涉及到工业、农业、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电信、科技等行业和部门,没有统一的指挥与协调,就不可能将分散在社会各  相似文献   

2.
叶健  吴春龙  陈力 《国防》2002,(7):24-25
搞好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调查是编制经济动员预案和建设经济动员信息化系统的基础。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国民经济动员潜力,对于制定战时后勤保障计划、合理使用地方经济动员保障力量,实施军地一体化的战时后勤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夺取未来战争胜利的关键环节。 一、强化组织领导,筑牢基础工程 国民经济动员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工作,它的潜力调查任务涉及到国民经济诸多部门、行业和领域,是一项较繁杂的系统工程。应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强经济动员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来抓,切实加强  相似文献   

3.
曲新勇 《国防》2014,(10):19-22
所谓体系动员能力,就是通过信息系统将动员体系诸要素、单元、子系统高度聚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发挥系统最佳效能的整体动员能力,其本质是以作战需求为牵引,以动员资源的信息处理为依托,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动员活动,将处于分散状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装备技术等战争潜力,快速转化为定向聚合的战争实力。较之传统动员,体系动员能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综合集成为手段,将各动员单元、动员要素联为一体的系统网络平台,实现动员潜力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转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潜力的增效作用。其在动员行动与作战行动衔接上体现为协调性,即能消除传统的动员与作战行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差距,保持动员系统与作战系统的适时匹配;其在动员指令下达与传递上则表现为高度的精确性,即通过信息系统准确感知动员需求、科学生成动员方案,使供需对接更加精确;其在动员行动的执行上表现为智能化,即依托动员网络,合理选择与调用整个体系内处于"恰当"时空点的潜力资源,使动员保障适时、适地、适量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周涛 《国防》2003,(2):37-37
信息产业动员,是指国家将信息产业部门及相应的体制,有组织、有计划地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进行的活动。它包括信息人才动员、信息生产业动员、信息机械制造业动员、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动员等。信息产业动员具有高渗透性、知识(技术)密集性、高效益低消耗性和逐步国际化等特点。 信息技术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出现,只不过在当时仅仅以对光、声、形、文字、图像的传递与储存为主而  相似文献   

5.
美国战争动员体系是一个由组织体系、资源体系、法规体系和计划体系等战争动员活动各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在240多年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国家安全形势和支援保障战争需要,美国不断调整改革战争动员体制,强化动员基础,建立健全动员法规和计划体系,战争动员体系逐步形成并发展完善,战争动员能力不断提升,在历次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览美国战争动员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总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国防》1996,(4)
国民经济动员是指国家为满足战争需要,将经济部门及其相应的体制,有组织、有计划地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的活动。目的是调整经济资源配置,调动国家经济能力,提高生产水平,扩大军品生产,保障战争的需要。通常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财政金融、邮政电通信、医药卫生等方面的动员。它是战争动员的重点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7.
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各级经济动员管理部门的职能,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可分为高层、中层、基层和具体动员对象四个层次。宏观经济动员系统应具备动员潜力管理、资源调度分析、预案生成与管理、计划管理、预警体系及管理、动员预测和模拟演练等功能;微观经济动员系统应具备产品储备管理、技术物资和财务管理、潜力分析、转产能力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征用补偿是战争动员的有机构成部分,是经济实力转变为战争实力的关键性环节。从战争动员的属性分析,战争动员具有完全的公共物品的性质,需要政府的干预,经济补偿是解决市场失效的重要手段。改革和完善我国现有战争动员征用补偿制度,建立系统的制度体系,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法制建设,是优化国防资源配置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经济动员潜力和经济动员能力是经济动员活动赖以进行的两大基本要素。经济动员活动过程就是积蓄经济动员潜力和增强经济动员能力并将经济动员能力作用于经济动员潜力的过程。文章从概念上明确了经济动员潜力和经济动员能力的含义之后,进一步阐述了两者间的关系,提出了增强经济动员潜力和提高经济动员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主动作为,建强经济动员队伍,完善动员力量体系,抓好经济动员演练,在加强动员力量建设上有新思路。要着眼供需矛盾,及时了解动员需求,准确掌握动员潜力,实现供需无缝对接,在完善军地对接机制上有新突破。要主动服务,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利益关系,充分发挥经济动员部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激发各方内在需求上有新举措。  相似文献   

11.
人民武装动员领导体制作为人民武装动员活动开展的组织保证,直接决定着动员工作的成效.中国人民武装动员领导体制从萌芽、形成到发展成熟的过程,反映了人民武装动员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示了人民武装动员领导体制的巨大作用,体现了人民武装动员领导体制建设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深入研究这一过程,对于加强新时期人民武装动员领导体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动员将呈现以下特点:科技动员成为重要内容,精确动员是主要目标,网络化动员将成为主导方式,快速动员是装备动员发挥效能的重要保证,军民融合式发展是装备动员建设的主要依托。加强信息化条件下装备动员建设应完善应急与应战相结合的装备动员体制,充实各动员职能机构,强化对动员活动的组织领导;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做好应急动员准备,使装备力量建设随时随地处于良好状态;建立军民融合式装备科技动员体系,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究,提高装备动员的军民兼容程度。  相似文献   

13.
赵相权  王小东 《国防》2013,(2):37-37
国防动员准备是国家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军事威胁而在平时进行的准备活动。做好国防动员准备,对于建立国防动员体系、积蓄动员潜力、提高快速动员能力、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保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必须从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从建立健全装备动员组织机构、拓展装备动员产业基础、搞好装备动员潜力调查、制定装备动员预案与实施装备动员训练、完善装备动员法规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强装备动员体系能力建设,提高装备保障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5.
杨新  杨通长 《国防》2015,(2):25-26
部队组织演训活动,在立足部队自身通信装备难以保障演训活动通信需要的情况下,往往需要组织动员地方通信资源进行保障。为大力推进部队演训活动通信动员保障建设,必须健全通信动员相关法规、完善军民通信标准规范、加强军民一体化通信保障演练、加大通信动员监管力度,全面提升部队演训活动通信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李国记  孔德勇 《国防》2009,(11):20-20
动员法规是国家为动员实施而制定的法律规范,是国家行使动员权限的法律保障,是明确全体公民和社会组织在动员中权利和义务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动员工作条理化和制度化的重要保证。国防动员应急建设涉及社会诸多要素、关联军地诸多部门、关系单位和个人诸多利益,牵涉面广、政策性强、落实难度大,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国防动员的立法与体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法安 《国防》2002,(10):11-14
1793年法国国民公会颁布《全国总动员法令》,开了世界近代史上动员立法的先河。此后的200多年间,发达国家为适应工业时代大规模战争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动员需求,不断加强动员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尤其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动员实践,使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和组织体系。我国的战争动员,虽然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兵》2020,(5):F0003-F0003
2020年4月15日,是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防动员系统各单位纷纷组织多样化宣传活动,从国防教育到安全知识培训,从图片展到实物讲解,一场场活动,提高了大家的国家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官兵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9.
刘万龙 《国防》2016,(11):19-22
当前,我军演训活动多在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组织下实施,对国防动员实战化建设的成效检验现实而直接、带来的启示深刻而复杂.国防动员系统作为我军联合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贯彻能打胜仗的强军之要,坚持实战化牵引,推进实战化转型,不断提升实战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20.
葛永宏 《国防》2010,(10):13-15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深刻指出,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必须遵循体系建设规律,立足我军实际,搞好科学统筹,加强基础性关键性建设,走开从系统到要素再到系统的路子。国防动员作为保障打赢的重要制胜因素,必须积极适应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生成需要,着眼体系对抗和体系功能发挥,由传统的以谋求单元要素优势为主向以谋求动员体系整体优势为主转变,大力加强体系动员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