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军人之美     
贾凤山 《国防》2006,(11):77-78
法国艺术家罗丹有句名言:这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千姿百态美的事物,诸如行云流水,湖光山色,天上彩虹,地上绿茵,宁静的生活,多彩的艺术,英雄的业绩,壮丽的人生……在这些美的事物、美的现象中,有朵艳丽的奇葩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军人的美。军人之美,美在那威武阳刚的气质。古典诗词中对军人美的描述,几乎都是赞扬阳刚之气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些无一不是军人阳刚美的写照。军人的阳刚之美,集中体现在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它的任务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中学语文教学则是借助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改变人的思想、意识活动的教育手段与过程。它的任务是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发现美、理解美、表述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茅盾的《风景谈》采用曲折含蓄的笔调,融社会美于自然美。沙漠风光、月夜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憩趣、北国晨号六幅图画展现出一幅恢宏博大的…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把美学界定为"艺术哲学",或"美的艺术的哲学",其研究对象仅局限于艺术美,是从研究它的概念开始,他在驳斥了康德关于真实的事物是不可理解的观点后指出,美与真是一回事,最后给美的定义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4.
<正>无论宇宙如何运动,社会怎样发展,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都是永恒的.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归要结底就是以真、善、美为主题的.真善美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墨子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一言道出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即精神文明要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社会主义的今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谈数学美     
美的本质、审美及美的创造是美学的要素,美学在众多学科交叉互融中极具活力,于是数学美就应运而生,其与美学相辅相成。本文对数学美的本质、特征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对于屈原的死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如果开拓思维,从更广大的文化原因来谈,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当时的楚地文化从本性上说是一种巫术宗教文化。作为这种文化的虔诚者,屈原在当理想和现实绝望之时,天然地迷恋和认同于鬼神召唤便带有某种必然性。二是更为先进的北方理性文化使先知先觉者屈原痴迷地沉醉其中。在美政理想无法实现时,这种执着和恪守又是其选择死的重要缘由。三是从更为宏阔的思想长河来看,中国儒道释相互融合的中华民族成熟的文化人格还没有真正形成并成熟。只有经过两汉,穿过魏晋南北朝与隋唐,到了两宋时期才渐趋成熟。人们才可以更加圆润地对待人生的困境和生死。这种从文化上对屈原之死所作的整体阐释,为我们了解和把握屈原的死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林强爱山,几近痴迷。贡嘎雪山,海拔7556米,巍峨神奇,被称为"蜀山之王"。20多年来,林强围绕贡嘎雪山,足迹遍及方圆数百平方公里山山水水。这座山在他的心里越来越重,成为了他灵魂的家园。他震撼于大山之美,用镜头捕捉美、表现美、传播美,让更多人得到美的亭受。山里人的贫穷与大山的壮美形成的巨大反差,深深刺痛了他,使他感到如山的责任。改变山里人的生存状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他20年来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最美     
人生于天地之间,为万物之灵长。只有人,才能深刻地感悟美、创造美、建设美。美是事物的外在形态,但更多的是人对事物的主观感受。美的评判标准,因人而异;但美又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亘古不变。你会沉醉于美酒美食,流连于美山美水;你也会忘情于美丽的容颜,陶醉于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诗文、高雅的书画……美来自心灵的愉悦、情感的共鸣,既来自于外在,更来自内心,来自文化,来自文明。  相似文献   

10.
社会美的具体形象的力量与导向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要把社会美放到具体的田野工作中去考察,把富于创新理念的美育理论置于具体的背景中去理解,这样有利于深入发掘蕴含于群众之中的社会美资源。要在悬置经验本位和相关理论假设的前提下得出个案研究的新结论。在美育领域,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是审美主体,因为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对待审美对象,实现主体与客体的互通共融。社会美的无限的丰富性内容有待于我国美学美育工作者去发现,重要的是要从具体的鲜活的事例出发。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是连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我们可以透过它清晰地窥见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看出一个人的情操人格;语言是人的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人生活在这样一个瑰丽的语言世界中,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就是培养人自身.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传道、授业、解惑",往往只抓住字、词、句、段的分析与理解,而忽视语文教学中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美.这些美具体地体现在语文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上.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来源于日常生活,又通过作家的艺术提炼、加工和改造.日常口语丰富无比,但它如同一条波涛汹涌的江河湖海,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还有待于我们去澄清、净化;而文学语言则规范、纯正、健康,也更为准确、生动、鲜明.所以,语言的艺术随处都在树立着语言美的典范和楷模,特别是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明净如山间的清泉,清纯似含苞的花蕾,欣赏这样的篇章,自然而然的会受到语言之美的教育和熏陶.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语文中的语言之美,不能忽视语言美的特征.笔者认为语文中的语言美主要有情趣美、色彩美、声韵美、简洁与繁复美等等.  相似文献   

12.
真善美是典型的本质特证.真、善是基础,美是外在表现;真的、善的必须是美的.追求美是人的一种天性.因些,任何一个典型,要引起人们的共鸣,并群起而效仿之,它必须具有美感.这正是典型的魅力所在.因此,在抓典型过程中,如何使其具美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心灵美是可贵的,但直接启发人的是行为美.因此,坚持心灵美与行为美的有机统一,是典型生命力的源泉.不知打什么时候起,我们在抓典型中,热衷于挖掘其“闪光”的语言,总结其“崇高”的思想境界.从欧阳海推驮马时的丰富想象,到文革时一些典型的“格言”,这些似乎都没有在群众中留下什么印象.倒是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焦裕禄风雪天背粮慰问老贫农的形象深深铭刻在人们心中.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典型影响人们的是什么?思想?行为?或是二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书法艺术当归与美术门类。书法首先应该是美的。书家应当遵循美的创造规律,探求汉字书写的艺术表现。朴素与自然,乃美之至高境界。老子曰:"朴素为天下之大美。"又曰:"道法自然。"见素抱朴,素以为绚;书亦有道,大道自然。  相似文献   

14.
论审美体验     
美的体验的作用在于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审美主体通过审美感知因素、情感因素、理解因素和行为因素的介入 ,以及审美的深度性、共鸣性和创造性 ,达到对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青春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意味着活力,意味着希望。青春如歌,一首动人的歌;青春如画,一幅新美的画。当青春坚守军营的时候,那是一首振奋人心的歌,是一幅气壮山河的画;那是一种风骨的美,一种崇高的美,一种阳刚的美;那种美感天动地,那种美摄人心魄。  相似文献   

16.
美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在我们向现代化进军的各种社会实践中,审美因素越来越大量地显露出来,人们欣赏美、热爱美,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实践着美.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健全的美育,同时军队思想政治工作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也日益呼唤着把美学运用到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中来.具体分析,审美教育可能有四个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美,无处不在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抹阳光、一片花瓣、一泓清水,无不蕴含着美的情愫、诗的意境,禅的机趣。或大或小,或浓或淡,或多或少,只要你用心地体会和感悟,美,随处可见;美,触手可及;正所谓:一花一世界,枝叶总关情。一路前行,美就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18.
论图书馆员服务的真善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员服务需要真、善、美,服务价值是真、善、美的统一,也是图书馆员服务的升华。  相似文献   

19.
端午节指农历五月初五,本名"端午"。端午是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忌日。屈原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不满楚国腐败,主张政治改革,并写了许多抒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诗篇。公元前278年,由于楚政治更加腐败,首都郢也被秦国攻破,  相似文献   

20.
<正>屈原以其峻洁的人格、杰出的艺术成就,为后人所景仰。然而,先秦古籍中皆不传其人其作,可见屈原不为时人所重视。真正认识屈原及其作品价值的是汉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