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型”人才的个性特征一、主动性: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积极进取。二、洞察力:富于直觉,对环境有敏锐的感受力,可以察觉到别人所未注意的情况和细节。三、交通性:思想通畅,善于举一反三。能想出较多的点子,提出非凡见解,做出异常成就。四、疑问...  相似文献   

2.
人才,是治军强军之本。江泽民同志指出:“未来的仗能不能打赢,军队会不会变质,关键在人。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一切都是空话。”他对人才建设极为关注,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才战略思想。各级必须以这一战略思想为指针,大力推进人才战略工程,努力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同志都希望自己事业有成,而性格在某种意义上对事业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前不久,笔者在部队搞了两个月的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干部、士官队伍中存在一些由于性格怪僻而引发的许多不良问题,出现了“四多”,即离群的多、有精神疾病征兆的多、婚恋变故的多、打架斗殴的多,有的甚至导致心理变态、行为失控、自残自杀。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利于部队建设,因此加强性格修养,也是提高干部、士官队伍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它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恩格斯指出:“人物的性格不…  相似文献   

4.
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某某脾气好,对上对下从不计较;某某性格不错,对人对事都能宽容。这种议论有一定道理,宽容与一个人的脾气和性格有一定关系,但不够全面。宽容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在为人处事方面的体现,也是我们成长壮大、成就事业的重要因素。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使人博大,宽容使人深邃,宽容使这个世界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5.
远离军营的男子汉●邓金声有位诗人曾说过:远离高山的人,性格中就会少了粗犷;远离碧水的人,思想上就会少了激昂。然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兵总部驻湖南江南机器厂的陆军代表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远离军营的男子汉不乏有性格上的粗犷和思想上的激昂。讲...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历史上,齐桓公拜管仲为相最终称霸中原;越王勾践多亏范蠡、文种二将相鼎力相助,方能一雪前耻;刘备三顾茅庐觅得诸葛亮得以三分天下。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今时代竞争日益激烈,人才的重要性尤为显著,作为领导者能否识得准人才、带得出人才、用得对人才和留得住人才,乃成败之关键。领导者要有一双慧眼,识得准人才。作为领导者要想识准人才,应当从细处着手,多渠道辨别人才,多角度查看人才,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一是言谈见思想。从一个人所说的话、所写的文章可以看出他有没有思想。  相似文献   

7.
军事人才是建军之本、兴军之本。培养造就跨世纪的军事人才已经成为全军上下的共识,但部分同志对“军事人才”这一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很有必要加以鉴别和探讨。归纳这些模糊认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视军中人才为军事人才。如《军事人才学基础》一书中,将军事人才定义为:“在军队从事的各项实践活动中,能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军队和保卫祖国的事业作出较大贡献的军人”。这种理解有两点值得商榷。其一,将军事人才的外延仅限于军人。诚然,军事人才的主体是现役军人,但穿不穿军装并不是划分军事人才与非军事人…  相似文献   

8.
指导员的性格何敏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指导员虽然有才干、有学识,但在战士中的威信并不高;有的指导员尽管才干和学识一般,却威信很高。这是为什么?如果稍一留心就不难发现,这些威信较高的指导员都具有一个往往被人们忽视的共同点,即良好的性格...  相似文献   

9.
孙南 《政工学刊》2023,(9):37-39
<正>习主席指出:“人才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军队兴。”我们搞现代化建设、抓军事斗争准备,固然有装备和经费上的问题,但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才。当前,全军各级“能打仗、打胜仗”的底气越来越足,“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态势越来越好,干部队伍建设“凭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的导向也越来越鲜明。但凡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力争把干部队伍建设得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0.
陆元泽:聊天中有大智慧和战士聊天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视他们情绪的变化和性格的差异来决定聊天方式和时机。对于性格内向的新兵应该单独聊,选在他心情不错的时候;对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应该集中聊,这样一方面能施展他们的才能,另一方面能带动工作的开展。摸情况,最基本的要掌握战士的家庭背景,家庭环境极大影响一个人的性格,班长自己要做好记录,有些时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现在的战士文化基础好,社会阅历丰富,可塑性很强,但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服理不服管”,所以聊天过程中要注意讲道理。  相似文献   

11.
家有老母     
父亲的突然离世,让我对母亲有了更多的依恋。工作再忙,每周也要给她打一次电话;出差路过或大多的假日,我都会赶回家陪她过上一两天。尽管在我的眼里母亲这一二十年都没有太多的变化,也没有太老的痕迹,快人快语,小跑着走路,但她毕竟已是83岁的高龄了。我常在心间发问:属于母亲的时间究竟还能有多少?我还能再尽多少孝呢?若真有一天母亲也像父亲一样突然不在了,我对家乡还会这般牵挂吗?我的世界还会这样精彩吗?不敢想像。  相似文献   

12.
祝谦 《兵团建设》2012,(7):28+30
人人都有追求,兵团人的追求是无私的;人人都有生活,兵团人的生活是苦涩的;人人都有性格,兵团人的性格是不屈的  相似文献   

13.
对长篇小说《生之水流》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技巧和法则的运用作了分析和研究,论述了其人物形象翅造的各具特色性、形神兼孙性和融入社会性特点;透视了其肖像描写的灵活多样性、语言描写的丰富多彩性、行动描写的富有特征性、心理描写的细致入微性、景物描写的寓情于物性技巧;揭示了其把笔墨、力气放在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地方,把人物放到最能表现其性格的环境,多侧面、多角度描写人物性格,从事物的变化中描写人物性格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人才建设,是部队的根本建设;人才素质,是战斗力生成的第一要素。新的历史时期,军队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突  相似文献   

15.
人才,是一个古老而热门的话题。自古以来,凡名王贤君,均重视人才。刘邦得天下,是因为重用了张良、萧何、韩信;刘备力量弱小而成"三国鼎立",是因为三顾茅庐得了"卧龙"。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其道理就在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恢复"元气",靠的是人才;美国的迅猛发展,靠的也是人才。据报载,目前仅中国在美的人才就有45万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这是邓小平所作的论述。在现代化建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6.
论资排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以前。《魏书》第六十六卷记载:崔亮任吏部尚书时,官员的位置较少,候选的人很多。前任吏部尚书李韶按照以前的方法推荐考核然后再选用人才,引起很多不满。崔壳则采取论资排辈的方法,不问备选者能力,专以资历多长为准。有人对这一做法提出了质疑,崔亮解释说:以往有许多的贤才和吏部尚书共同选拔人才,尚书可以根据推荐者的意见合理使用这些人才。然而现在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今天选拔和任用人才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吏部尚书一人手中,这就好比用一人做镜子去照天下人。现在官员的岗位那么少而候选者那么多,只好用论资排辈的方法作为权宜之计对他们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7.
原因之一:识人不准,埋Z人才。就全局的情况看,人才和人才苗子并不缺乏,问题就在于有些领导没能发现人才。领导识人不准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缺乏识人的慧眼。伯乐识良马,英雄识英雄。正确用人是领导工作的要旨,而准确识人又是正确用人的前提。许多出类拔苹、事业成功的人士,在谈及自己的成长过程时,都强调在关键时候多亏某某领导发现和重用,倘若不然,绝对不会有今天的成功。第二,识人选人范围大窄。有些领导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眼睛里只有身边的几个人,不深入基层,不接触全面,空发“人才难得”的感叹。人才不可能都在领…  相似文献   

18.
兴军之策,人才为先;打赢之本,唯在得人。当新军事变革呼唤军中万千英才时,各级领导干部不妨扪心自问:自己算不算人才?有没有识才的睿智、育才的良方、用才的明略?“庸才发现不了人才,人才才能发现人才。”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前伸“人才为先”的战略眼光;才会具备“伯乐识马”的本领,才会以求贤若渴的态度广纳英才;才知道从制度上完善用人机制,最终才能有“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给岗位、干成事给地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一些人不禁发问:“群众在哪里?”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并不简单。群众,不是一个泛化的概念,不是一个空洞的词汇,而是具体化的人,是无处不在的工作对象。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不仅白云深处有群众,而且身边处处见群众。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古代漫长的社会阶级斗争和反侵略的民族斗争中,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中间有些人对军事人才颇有研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军事人才思想。对这种思想加以整理和研究,可以给我们今天培养军事人才提供十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