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曾晟 《政工学刊》2011,(11):26-27
人才建设是建军治军强军的基础性、关键性建设。它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一门学问。学习借鉴科学定律和原理,对于各级干部部门特别是人才建设工作者进一步拓宽视野,摒弃陈旧观念和不良的习惯做法,提高人才建设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彼得原理的启示:人才建设的最佳效益是合理使用人才而不是提拔人才。要达到人尽其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党几代领导人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我军人才建设思想。毛泽东军事人才建设思想为我军人才发展战略奠定了历史基础;邓小平军事人才建设思想奠定了我军新时期人才发展战略的基础;江泽民军事人才建设思想为我军转型时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指南;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军队人才建设重要论述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人才建设的根本依据和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抓紧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新装备操作和维护人才”,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央军委作出的重大决策。突出抓好这“四个方面人才”的培养,既是今后十年军队人才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军事斗争人才准备的当务之急。只有抓住“四个方面人才”培养,才能抓住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牛鼻子”,切实做到以关键领域人才建设局部跃升带动人才建设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型装备人才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要准确把握新型装备人才建设的要求,建立科学的人才建设体系,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拓宽人才生长途径,建好人才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5.
新军事变革与军队信息化人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战争时期,信息化人才是信息化部队的战斗力源泉和根本,军队人才建设的重点是"专业型 信息型"的信息化人才。进行信息化人才建设需要调整信息化人才结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多渠道、多方式培育信息化人才,建立健全信息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改善信息化人才生活待遇。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提出军事人才建设的五点重要思想:关于军事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的思想,对军事人才在军队全面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作了科学定位;关于培养军事人才要以革命化为前提的思想,准确指出政治合格是军事人才素质的灵魂;关于要建立和完善军事人才培养制度的思想,指出做好军事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出路;关于院校是培养军事人才重要基地的思想,要求院校要承担起培养军事人才的历史使命;关于宁肯让人才等装备,也不能让装备等人才的思想,指出辩证处理军事人才建设与武器装备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加强政治工作信息系统和装备建设的同时,必须突出政治工作信息化人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满足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指挥人才、参谋人才、专业人才和基础人才,为实现政治工作信息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马述宽 《华北民兵》2004,(10):10-11
近年来,河北省军区党委、领导按照江主席关于人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认真谋划人才建设工作,积极探索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营造人才发展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创新发展。特别是全军和军区人才工作会议以来,河北省军区各级紧紧围绕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凝神聚力,不断探索,扎实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下面我就结合军区人才建设的总体部署,就河北省军区人才建设的创新发展,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建设是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关键.从战略高度思考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建设问题,应立足我军人才建设实际,科学预测未来人才建设趋势,着力研究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建设的重点领域、重点对象、重点素质能力三个战略重点;预测规划、强化教育训练、优化人才配置三个战略途径;完善管理机制、加大投入力度、营造环境氛围三方面的战略保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兴安军分区党委注重把人才建设作为第一战斗力,坚持管训结合、育用并举,狠抓人才队伍建设,有力地推进了军事斗争准备和边防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全面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党管人才把方向,切实加强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一是抓摆位,牢固树立人才强军的战略思想。军分区整理编印了人才建设知识手册,先后  相似文献   

11.
全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加速人才培养”座谈会强调,要用江泽民同志关于人才队伍建设思想统一认识,牢固树立人才为本的思想;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加速我军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在全军形成大抓人才队伍建设的生动局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保证,是解决我军建设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当前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就是要抓好人才战略工程的实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用人才战略工程来统揽,按照人才战略工程的要求来展开。  相似文献   

12.
《政工学刊》2002,(9):44-45
人才是海军建设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关系到海军的兴衰成败。可以说 ,我国入世后 ,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最大的挑战是人才的挑战。如何积极应对挑战 ,加快海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落实科技强军战略、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实现海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优化育人机制 ,在提升人才素质上下功夫当前 ,海军专业技术人才正处在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当务之急是要抓紧实施人才战略 ,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教育 ,在改善人才素质结构上见成效。(一 )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培养政治合格的人才。政治素质历来是我军人才队伍建设的特…  相似文献   

13.
任奎  胡卫宁 《国防》2008,(11):20-20
国防动员人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对此,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加大国防动员人才建设调整改革的力度,切实用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盘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打牢国防动员人才建设的基础。一是  相似文献   

14.
许杰真 《国防》2004,(11):52-53
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就目前而言,应着力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着力培养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人才。人才是军队建设中决定性和关键性的因素。加强预备役部队信息技术人才建设是推进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为此,  相似文献   

15.
军队人才队伍建设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队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环节要抓.然而,从人才价值观的角度进行审视,关于人才建设与培养涉及了一系列理论和事实上的矛盾范畴,它们之间的关系亟待弄清理顺,否则将无法确定人才建设与培养的价值取向,人才的建设与培养及其价值实现也就成了空话.那么在人才建设与培养上,有哪些矛盾范畴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予以解决回答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两种规定性,都是质和量的统一.军队人才群体也不例外,它也是由质和量两个方面构成的.正确认识把握军队人才建设中质和量的关系,对于确立今后人才建设和培养的价值取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人们在研究军队人才质量与数量关系时,常常把军队人才的质量与数量,等同于  相似文献   

16.
何元茂  姜峰 《政工学刊》2011,(10):26-27
一、信息化建设高级管理人才的概念。信息化建设高级管理人才,是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实现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提高的重要人才支撑。对于信息化建设高级管理人才的概念应从以下三个角度予以综合理解。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部队建设发展,许多单位对高素质人才求之若渴,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但也有一些单位,或不注重人才培养,或不善于合理使用,或不切实际地引进人才,甚至是现有人才也要"孔雀东南飞",导致部队建设受到很大影响。人才是强国之本,强军之基。促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在人才资源开发上做文章,关键是要培养后继人才,用好现有人才,留住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8.
李月华 《兵团建设》2003,(9):19-21,29
人才资源通常指一定范围的人口所具有的知识素养、劳动技能、劳动素质等综合资源,主要以脑力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为标志,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关键力量。今年5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新时期我国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兵团提出2020年在西北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GDP1200亿元的目标。现在离2020年还有17年,如今40多岁的骨干人才,包括专家学者,到那时都将退出历史舞台。那么,谁来完成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关键是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一、建立德才兼备的信息化人才储备体系。人才是兴军之本,是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为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必须紧紧抓住信息人才这个根本。一是搞好调查摸底,建立人才档案。要结合每年整组,有重点地对计算机、现代通信、电子侦察、气象、自动化控制等高科技人才和装备进行潜力普查,对本辖区进行信息资源统计,统一建立信息化动员潜力数据库系统,准确掌握与信息化建设有关的高科技人才和装备数量、  相似文献   

20.
人才兴,事业兴。在军事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表面上是武器装备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河北某预备役团党委"一班人"本着"抓人才就是抓战斗力,出人才就是出政绩"的原则,始终把人才建设作为团队建设的奠基工程,按照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