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读书之乐     
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手捧着一本喜欢的书读,其实也是一种享受。从小到大,我没有太多爱好,只喜欢读书。携一缕清风,品幽幽清茗,看史事九千,行通途八百。无须身临其境,你便可以走马塞上,看楚汉交兵。读书的乐趣,只有自己知道,那是一种甜甜、醇醇、浓浓的感觉。读书使我增长知识。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而我却要说,读书也无止境。入伍时由于自己知识的贫乏,使我懂得了读书  相似文献   

2.
当下,阅读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阅读的质量也面临着不断下降的危险。有人抱怨,如今的图书市场被各式各样胡乱拼凑、毫无思想的“垃圾书”所充斥,阅读浅俗化大行其道。究其原因,这是一个分众的时代,什么书都有人读,垃圾泛滥,知音难寻,书不敢读;这又是一个速食的时代,书成为纸做的快餐,成为变换的图画,索然寡味,书不屑读;这更是一个功利的时代,出书只以销量计,读书则为稻粱谋,作者读者都围着钱转,书不会读。当书籍从一种近乎神话意义的精神食粮变身为大众消费品时,我们应以怎样的心境应对阅读生活的变革呢?我认为,读书确实需要进入一种状态,需要一种有准备的心境,需要安静的心绪、渴求的心欲、专一的心志。  相似文献   

3.
读书与人生     
现在,读书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通过读书,提高了个人的学历和知识技能,提高了个人的人力资源价值,既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也能使个人在社会上得以生存和发展。政工干部要读理论书、军事书、后勤书、高科技知识书,还要读与政治工作相关的知识书,语文学、逻辑学、心理学、法学、市  相似文献   

4.
读书说序     
我读书有个习惯,先看序,后读正文。不仅因为瞅一眼序便能知道书的大致内容、风格。还因为序也有迷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名言宣志     
《政工学刊》2007,(7):64-64
2006年9月,温家宝总理接受英国《泰晤士报》采访。记者问道:“你在晚上睡觉前最喜欢读什么书。掩卷之后,有哪些问题常使你难以入眠?”温家宝回答时一口气背诵了六句名人名言,“形象地告诉你,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经常读哪些书、在思考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6.
著名美学家和教育家朱光潜认为:“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他指出:“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四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谈读书》)此外,朱光潜有一条重要的读书方法,即边读书边写作.他说,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要写就要读得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头脑里  相似文献   

7.
名言宣志     
2006年9月,温家宝总理接受英国《泰晤士报》采访。记者问道:“你在晚上睡觉前最喜欢读什么书。掩卷之后,有哪些问题常使你难以入眠?”温家宝回答时一口气背诵了六句名人名言,“形象地告诉你,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经常读哪些书、在思考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摘大观     
读书原是长寿方读书人在理性的引导下,获得了灵性、自由以及精彩的人生。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所谓“医愚”,不仅是医治愚笨,且可使人开朗、消怒和化郁,有延寿之效。“读书有味身忘老”,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深切体会。我国自古就有杜甫之诗能解除病痛的传说,原因就在于“其辞意典雅,读之者脱然,不觉沉疴之去体也”。百岁诗翁葛祖兰曾说:“我的长寿之道就在读书与写诗,它使我胸襟豁达,心情闲适。”读书何以能够养生延寿?因为读书是一种涉及全身的活动,不仅有各种感官的参与,而且涉及大脑反射和意识活动。所以…  相似文献   

9.
谋事与读书     
李祖发 《政工学刊》2010,(12):55-56
人生两件事:做人与做事。做人、做事都很重要,做事先要学会做人,做人常常通过做事来体现做人的风格、艺术和境界。做人与做事是相通的,而且都与读书结缘,都能通过读书汲取智慧与启迪。人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做事与读书的内在联系就是:谋什么事,读什么书;读什么书,成什么事。  相似文献   

10.
书味细品     
读书如吃药。我国西汉时期的刘向就提出这样的观点:“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如果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读书不仅是医愚之良药,也是治病的良药。《唐诗纪事》里就明确指出:读杜诗可以“疗疾”。读书,虽可治病,但毕竟与中西药品的药理有所不同。它主要用于情志方面疾病的治疗,诸如弱智、疑虑、灰心、急躁、萎靡、气盛等等,大都可以通过读书得以调理和矫正。读书如吃饭。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过:“读书如吃饭,善食者长精神,不善食者生痰瘤。”人都需要吃饭,但吃些什么,怎么个吃法,却是大有讲究的。同样道理,虽说是读书,但是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也…  相似文献   

11.
多读书,读好书,是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成就事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必由之路。但如何提高读书的效益和水平,真正做到读有所需、读有所获、读有所成,却大有学问。要真正成为一名读书的明白人,必须克服"三疾"。一疾:藏而寡读,好买书喜藏书少读书。藏书的目的是为了读书,但藏书不等于读书。当前出版业日趋发达,几乎到了想读什么有什么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从小学到现在读书已20年有余,其间读过的书不少。唯一有种心灵感应、期期必看的刊物,就是《中国民兵》杂志。名校读书很苦,大量专业书要看,博士论文要准备,但这不影响我读《中国民兵》杂志的兴趣。与它结缘,还得从丈夫国成才说起。丈夫在黄河入海口的一个人武部当科长。我们婚后长期两地分居,平时靠电话联络。最初,我总抱怨他  相似文献   

13.
晚饭后,台灯下,一杯清茶,一本书籍,这是我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候,我爱读书,因为书是我的一个宿营地,能安置我的灵魂,放飞我的梦想;书使我从无知变得聪明,从幼稚走向成熟,使我的内心从贫瘠变得丰富,从枯燥走向宁静。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个多年未见的好友倾心交谈,快意平生;读一本好书,让我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希望,读一本好书,让我思维活跃并且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4.
由 于书市的繁荣 ,决定了每个人不可能读遍所有的书 ,这就需要有选择地取舍。而现在的书又是形形色色的 ,有益的有之 ,无益的也有之 ;有害的有之 ,有毒的也难禁绝。这就需要读书时要仔细辨清“颜色” ,认真加以选择。拒读“黑色”书。由于一些环节的疏漏 ,通过非法渠道出笼的政治上有问题的书时有所见 ,如以欣赏的笔调写黑社会内情的 ,写已有定论的反动人物的传记 ,非法编造未经审核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生活纪实”等。有的把革命前辈描写成流氓、地痞式人物 ,把其参加革命归因到报私仇、逃避家庭等 ;有的把我们的一些优良传统、民族文化极…  相似文献   

15.
书是开启人类智慧之门的钥匙,翻开一本经典之作,任由思绪在散发着浓郁墨香的字里行间畅游,你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告别无知,在读书中获取营养文不论雅俗,书不辞薄厚。华服能够装饰你的外貌,读书则能  相似文献   

16.
俄国剧作家克里雅白宁说:“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这第三种方法就是读书能有所创造.  相似文献   

17.
斗禾 《政工学刊》2013,(2):80-80
在贵刊去年第9期刊首读到郭松岩写的文章《人生失意好读书》,很受启发:人生失意之时,名利离你远去,本真向你走来,可以静心读书,可以让平常心回归疲惫浮躁的躯壳。失意之时多读乐读、多思勤想,是真正静下心来去正视自我、反思失意的重要途径。在失意中读书,也是从失败中奋起,从失意中走出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清代著名史学家王鸣盛曾说:“好著书不如多读书,欲读书必先精校书,校之未精而遽,恐读亦读之多误矣。”①《书目答问》的作者张之洞也说过:“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②可见一部精校精注的书,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传播、研究,其重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最近,由吴九龙为主编,杨炳安、吴如嵩、穆志超、黄朴民合编的,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读书学习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也是人们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几乎都是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度过的。多少年来在老师的教导下 ,我们读过许许多多、各种各样古今中外书籍 ,如揭示真理的经典著作 ,留芳百世的历史名著 ,凄惋动人的爱情故事 ,名垂千古的名人传著等等 ,可你是否读过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字之书 ?是的 ,“无字书”。记得还是在我很小的时候 ,就有一位长辈经常教导我们不但要勤奋学习 ,读好书本 ,汲取人类知识的营养 ,而且还要善于学会“从无…  相似文献   

20.
读书是享受     
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读书、买书、藏书,写读书心得。但那时多是为工作需要去读,读了用以指导工作。记得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和国防大学学习的三年时间里,图书馆是我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的唯一去处。退休前的三十几年时间里,我比较系统地学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