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航材保障是装备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部队作战和训练任务的完成。深入开展军用飞机航材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研究,探索新的航材配送中心选址方法与手段,对于配送中心的科学选址,提高航材保障工作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军用飞机航材保障特点,综合考虑任务成功率、经济性和战时道路损毁等因素,提出了军用飞机航材保障配送中心选址方法,建立了配送中心的选址模型。最后,给出了具体算例,验证所建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物资仓库保障效能仿真模型就是立足物资仓库的实际,运用GPSS仿真语言对物资仓库保障的运作流程进行分析,运用GPSS仿真进行模拟仿真,并对相应的仿真数据进行分析。构建起物资仓库保障效能测度模型,应确立仿真系统的边界,明确物资仓库系统随机过程,采集所需数据。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应急物流研究成果基础上,探索应用虚拟仓库理论和仿真技术研究应急物流中的协同库存问题.为此,构建了军事虚拟仓库系统及其协同控制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并针对军民、军军仓库间的应急物流协同保障策略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在应急状态下合理调度和管理各类仓库资源,改进应急物流条件下仓库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军事虚拟仓库及其组织结构形式.以及博弈论的相关知识。结合军事后勤系统的特点,采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的方法分析了军事虚拟仓库的组织结构模式,在假设的合理的条件下模拟3种组织形式的博弈过程。通过各个模型的最终纳什均衡,指出了3种组织结构形式运作的结果和其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噪声构成.结合我军现有的后勤保障体制,提出现行保障体制的合理与不合理的地方,并给出了改进方案,对优化全军后方仓库布局及管理和战备物资储备及应急保障有着重要意义,可以为总部决策提供咨询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配送中心角度考虑后勤仓库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使物资配送的效率越来越高,配送中心建设的方法论也日趋成熟。从后勤仓库与配送中心的相似性出发,从配送中心的角度来考虑后勤仓库的建设,通过外部环境论证、内部力量分析和地址选定三个方面来系统确定后勤仓库建设的诸方面,最终目的是提高物资保障效率。  相似文献   

6.
从基于多Agent的虚拟油料保障网络安全优化出发,论述了虚拟油料保障网络引入Agent技术的动因.从网络安全模型框架、内部安全保密机制、通信安全、数据库及信息交换安全、用户交易安全等方面设计了基于多Agent的虚拟油料保障网络安全模型框架的建立和试验验证过程,为确保油料保障网络安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首先以装备可靠性为依据,以任务要求中任务时间、出动飞机数量、任务可靠度等参数为约束,建立了保障资源的配置模型;在确定保障资源配置基础上再以保障任务时间为优化目标,建立保障任务调度模型和调度算法,按照保障专业调度优化,为保障方案制定奠定了重要基础,对实行精确化保障有重要现实意义,对基层级的保障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虚拟仓储的特点,分析了虚拟仓库的资源基础,将库存资源、在运资源和部分在生产资源、在用资源纳入虚拟仓库控制之下,构建了一个由控制层、资源层和储备层构成的库存优化体系结构,给出了其包含实体仓库、控制中心、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在内的网络拓扑结构,并研究了相应的库存优化模型,为维修保障物资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军事虚拟仓库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军事虚拟仓库可以有效改进我国当前军事仓库物资储备机制,健全储备结构,优化储备布局,提高储备效率。研究军事虚拟仓库对于促进军事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军事虚拟仓库的概念及作用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其主要特点,并对军事虚拟仓库的信息网络结构、功能结构以及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评价仓库保障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仓库储存能力,仓库的收发能力等。传统的评价方法只是以仓库空间利用率、叉车完好率等指标作为评价的依据,而忽略了包装对这些指标的影响性。以包装箱容积利用率和包装质心分布等因素对仓库保障能力的影响为出发点,分析了箱式包装对仓库保障能力的影响性。  相似文献   

11.
装备保障仿真模型体系是装备保障仿真平台设计的重要。针对装备保障中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特点,分析了装备保障仿真的主要,对装备保障仿真模型进行了功能上的分类,提出了面向任务的装备保障仿真模型体系结构,讨论了模型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模型实现形式。最后,介绍了海上巡航任务下的舰船装备维修系统仿真实例。实例表明:面向任务的装备保障仿真模型体系从顶层界定了模型建设范围和,能够适应装备保障仿真需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试验装备维修保障任务重、效益不高,试验部队维修保障力量不足等问题,对试验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模式进行了研究,依据军民维修保障力量担负任务的主次程度,构建了以地方维修保障力量为主、军方力量为辅,以军方维修保障力量为主、地方力量为辅和军地维修保障力量联合编组的"民主军辅、军主民辅、军地联合"的3种试验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任务的连续出动舰载机航空保障重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舰载机和各种保障资源进行调度是提高舰载机航空保障效率、保证舰载机所承担作战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手段。为了克服以往研究中没有考虑作战任务变更对舰载机航空保障调度的影响,使用重调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基于任务的连续出动舰载机航空保障重调度问题,建立了连续出动舰载机航空保障重调度模型。采用免疫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可以避免模型的解空间可能出现组合爆炸问题。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的应对由作战任务变更所引起的重调度问起,算法求解速度满足作战需求,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远程火箭炮武器系统是我陆军实现远程火力压制的“撒手锏”装备,其保障效能能否充分发挥直接影响战役进程.针对传统效能评估方法存在的不足,从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在建立训练或作战任务模型、功能组成模型、维修任务模型、维修保障系统模型和保障效能评估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虚拟样机、失效试验与实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自然故障过程进行仿真,基于Monte-Carlo方法对战场损伤过程进行仿真,开发了远程火箭炮武器系统仿真评估系统,通过灵敏度分析,指出了平时和战时维修保障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联勤保障部队战役仓库保障队是遂行联合作战、联合训练、联合保障任务的基层营级单位,因编制人数大多不足50人,在组织架构上只设党支部。针对分散化部署、扁平化结构、合成化精兵和独立化任务等特点,保障队党支部研究如何发挥营党委"前沿指挥所"和连党支部"一线战斗堡垒"的双重职能作用,持续加强组织建设、搞好科学统筹,不断提升自主抓建能力,对于战役仓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军装备保障配送中心选址决策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影响海军装备保障配送中心选址决策各因素的分析,建立了海军装备保障配送中心选址决策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体系中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剔除其中相互影响且对指标体系贡献较小的因素,实现了指标体系的精简和优化。对优化后的指标体系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证明该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全面地对后方仓库的管理保障能力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完善和加强后方仓库后勤保障能力,借助SPSS软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含基本业务、组织管理、安全工作、战备建设和基础设施5个方面的后方仓库管理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验证其可行性。该体系的构建对后方仓库的定级分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今后仓库的发展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北海舰队某水鱼雷仓库,着眼新军事变革和未来战场需求,积极转变保障思路,拓展使命任务,经过三年艰苦努力,使仓库由原来的单一保管型转变为固定阵地保障与野外机动技术保障综合型。仓库实际战场装备保障能力,经过了跨舰队辖区机动保障演练、联合演习、专业技术比武等多次重大军事活动检验,先后夺得海军、舰队专业比武5项第一。他们自主研发的水雷机动检测设备、保险器参数测试仪等战场技术保障器材,分别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并在装备系统推广使用,为部队战斗力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针对面向任务的装备保障建模方法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面向任务的装备保障需求模型的基本结构,并从装备、弹药、油料、维修备件、维修人员这五方面讨论了模型的具体流程和算法。使用本文构建的装备保障模型,根据任务装备损坏数量和保障需求的关联关系,在已知装备战损、修复率和分布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装备弹药基数等信息,可以计算获得相关装备的保障需求信息,最后通过一个作战任务想定案例说明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维修备件供应保障费用较高、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借助自主式保障(AL)理念设计了面向AL的维修备件调度与供应优化框架,提出面向AL的战略级仓库维修备件供应优化思路。在此基础上,为了解决战略级仓库备件供应路线规划不科学、弥补半定量经验方法不足的情况,建立了带混合时间窗的多供应地——多需求地维修备件供应路线优化模型,设计了求解模型的GA-SA混合算法。最后运用算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