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把诗意美贯穿于语文教学中,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就诗意美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是连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我们可以透过它清晰地窥见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看出一个人的情操人格;语言是人的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人生活在这样一个瑰丽的语言世界中,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就是培养人自身.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传道、授业、解惑",往往只抓住字、词、句、段的分析与理解,而忽视语文教学中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美.这些美具体地体现在语文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上.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来源于日常生活,又通过作家的艺术提炼、加工和改造.日常口语丰富无比,但它如同一条波涛汹涌的江河湖海,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还有待于我们去澄清、净化;而文学语言则规范、纯正、健康,也更为准确、生动、鲜明.所以,语言的艺术随处都在树立着语言美的典范和楷模,特别是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明净如山间的清泉,清纯似含苞的花蕾,欣赏这样的篇章,自然而然的会受到语言之美的教育和熏陶.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语文中的语言之美,不能忽视语言美的特征.笔者认为语文中的语言美主要有情趣美、色彩美、声韵美、简洁与繁复美等等.  相似文献   

3.
<正>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所占的比例是非文学作品的3倍。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特有的形象感染力来组织文学作品的教学,是理所当然的。然而不少教师,对此仍缺乏应有的认识,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进行支离破碎的知识讲解和空洞抽象的思想归纳,脱离作品的故事情节、环境及个性化语言,对人物性格进行架空分析,脱离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对艺术特色进行公式化、概念化的抽象。总结……于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就只能是望梅止渴,缘木求鱼。  相似文献   

4.
一、影响学生对文学作品感悟的因素 (一)教材的提示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编写者为读者(学生)提供了该文学作品欣赏方面的许多提示,每个单元前有总体阅读提示,每篇课文前有重点阅读提示,课后练习中有课文重要内容的提示,部分课文还附有别人鉴赏体会、专家评析,以及有关网址提示,如高中语文第四册<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后附录了摘自<世界短篇小说名著鉴赏辞典>的专家评点和网址(华人教育网WWW.0-100.com.cn),每单元后有某一类文学鉴赏分析方法提示.这些教材的提示为学生把握文学作品的总体特征起到了奠定基调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这些提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己的思维,把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感悟限制在一个事先设定的大框框里.  相似文献   

5.
在漫长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美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有催化、加速作用,美育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 首先,语文教学本身就具有丰富的知识性,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变的艺术性.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学习知识,还在于提高思想认识,进行艺术教育.这几方面的完美结合所形成的整体创造能力,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语文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认识人物美,体会人情美,欣赏艺术美,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琳琅满目的美的殿堂里生情悟道,对所学知识愉悦耳目触发情思,从而形成整体创造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因此,作文也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然而,对于多数学生来讲,一提起写作文就头疼、害怕。对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表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甚至鼓励学生提  相似文献   

7.
我们以前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成为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是观众。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师的想法观点,看起来省下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没有经过自己的摸索,总归难以成为自己的东西。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没有品味、消化、吸收的机会。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占去了学生大部分时间,还统治着课堂教学,严重禁锢了教师学生的思想,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淡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惟有进行新课程改革才是语文教学的出路。作为教学现场的课堂是一个多维立体的动念场,被新课程解放了的教学创造力,将在这里迸溅智慧的光彩。教师在其间获得专业…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语文教育中,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每一册课本中的文学作品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人教版语文新编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更占有一半以上的篇幅,但就我国当前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看,文学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要说中学生,即使一些大学生,他们对文学的隔膜与浅近功利的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文学缺乏症已经到了令人忧虑的程度,加强语文特别是文学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重视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着重培养欣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很明显,文言文教学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可是笔者从近年来的文言教学中发现,许多老师在教学实际中与教学大纲大相径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被串讲得支离破碎,把大量的课时花费在文言文教学上,无限制的加大容量,拖长时间,力求“深”、“透”,一学期下来,头晕脑胀地完完全全地陷入了古纸堆中。其结果是学生疲惫不堪,瞎忙一阵,啥也没学到。针对此现状笔者下面提出几点不太成熟的看法。一、观念改变,激发兴趣从现代教育的观念看,教学活动的…  相似文献   

10.
审美教育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它的任务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中学语文教学则是借助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改变人的思想、意识活动的教育手段与过程。它的任务是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发现美、理解美、表述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茅盾的《风景谈》采用曲折含蓄的笔调,融社会美于自然美。沙漠风光、月夜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憩趣、北国晨号六幅图画展现出一幅恢宏博大的…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现代语文教学应该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新修订的<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要打破模式化、程序化,强调人文精神,倡导个性化;要引导学生自主习作,拓展思路、大胆创新,写出鲜活灵动、个性张扬的作文.为此,就必须培养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主体性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在教学实践中体现重视人的强烈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主体性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语言素质应用能力的核心.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教师的角色是教学全程中的总设计和导演.营造双向式、多向式和全向式的交互课堂教学氛围,将全息思维方法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内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维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谈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是工具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导致语文教学扭曲化,使学生对其产生了冷漠、厌恶,甚至抵制的情绪。课改“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基本理念的提出,使语文教改有了更为切实的方向。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应该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了达到使学生迅速学会有关语言和文学知识,又能达到陶冶情操的双重目标,要触动学生的真情实感,诱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就必须创设相应的情境。情境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能让学生感受性强,注意…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究竟应该如何操作,才能有效地体现这一理念,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可能呢?我在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努力尝试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发学生"于不疑处生疑",有所发现,有所创见,试图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一些合适的学习方法,在阅读课文学习中,指导学生依据各自特长尝试运用学法学习课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的阅读自主起来.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必然要涉及到语文课的本质与属性,看来似乎是个人人皆知的问题,但真正上升至理论层面来阐释,却又是难下定义的.尤其是面对职业教育基础课的语文教学而言,不是语文课本质属性是什么,而是我们面对着职校学生这样的群体最需要语文课的何种本质与属性来解决教育中的矛盾,实现教育目标.有人说语文的本质是言语性,还有说工具性、知识性、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等等,也许这是解构主义多元共生的观点.但是面对着语文课这么庞杂的内涵,又面对职校学生这样一个庞大特殊群体.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为实现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目的,建构以人文关怀为主线的语文教学,应该说是现代教育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需要新型人才,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能力.语文教学要发展,就必须坚持以培养创新能力为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创新是思想内容与观念上的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语文教学的立足之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在教学中谈尊重生命不仅指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指尊重学生的创造欲望.因此,有生命的教学,首先要求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而非为了应试而进行的各种训练.它强调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鼓励,相互沟通,彼此启发,共同分享与协作.……  相似文献   

18.
“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学习的精髓,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科学有效的方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才能真切地体会课文的深意和情味,悟出文章的道理;只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品味文章,才能获得语言经验的顿悟和积淀,进而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目,其中有不少还是古今名家之作。教学中,通过讲解、朗读和背诵等形式,深入指导,强化训练,学生才得以不断吸收、消化。久而久之,养成习惯,美的语言就会脱口而出。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以读为本,加强朗读教学的训练呢?一、为学生创设…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一个重要理念就于它对语文教学评价的改革,它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美学教育规律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发掘美、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以便充分发挥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