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机动管线水顶油排空是管线使用中的一项基本作业,排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油水混合物,准确掌握油水混合比例是进行油水混合物切割的基础,故对油水混合物的检测尤为关键.结合机动管线的特点,选用基于电容检测原理的电容式双探针检测装置进行油水混合物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仅适用于精度要求不高、静置时间足够长、油水混合物已充分分离的场合.机动管线水顶油排空油水混合物的检测还需要探索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机动管线大量运用于抢险、救灾、作战等特殊场合,顺序输送多种油品(水)是其主要输送工艺.及时、准确地检测和跟踪混油界面是保证输送油品质量、正确进行混油切割、减少混油损失的关键.根据机动管线特点和使用要求,在分析研究国内外常用混油界面检测技术的基础上,采用超声波“波辐射”法,研制出一种新型便携式混油界面检测仪.  相似文献   

3.
排空是机动管线的一项经常性作业。在水顶油排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混油,因此混油的切割工艺尤为关键。通过对机动管线水顶油排空作业终端混油切割流程、设备操作的分析,提出了采用1个三通球阀代替2个闸阀的切割流程,自行搭建了实验平台,测量了三通球阀的流动特性,论证了三通球阀作为机动管线混油切割阀的可行性。实验表明,新流程的使用降低了切割操作难度,提高了切割作业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输送流量在线实时监测是准确掌握机动管线运行工况、优化运行方案、分析判断泄漏的关键之一。分析了容积式、速度式和差压式等常用流量监测技术的技术特征与使用条件,根据机动管线的作业特点和要求,优选出涡街流量监测技术作为该管线系统的流量在线实时监测技术;分析了机动管线输送过程中管道振动对涡街流量计计量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抗振防干扰技术,并应用于机动管线涡街流量监测装置的研制。样机试验表明,采用抗振技术的涡街流量监测装置检测精度能满足机动管线流量在线实时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5.
利用悬挂装置穿越承插式管线的分析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机动管线配备有制式悬挂装置,它是机动管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管线穿越沟谷。目前有两种制式悬挂装置分别用于DN100和DN150槽头式机动管线的跨越,在只考虑基本荷载和风荷载条件下,分析计算利用现有两种制式悬挂装置实现150mm承插式管道150m跨越的可行性,得出一套完整的计算参数,对机动管线的跨越工程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一些顺序输送混油计算公式中存在的问题,在κ-ε紊流模型和使用壁面函数法处理近壁区问题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顺序输送混油新的模型,并利用PHOENICS软件成功地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且首次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地显示出管内的混油浓度分布,并通过浓度曲线的对比,对油品输送次序对混油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机模拟能够为顺序输送混油机理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准确而便利的手段.同时也对影响混油的其他一些因素(高差、阀件、温度等)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7.
用于跟踪机动和非机动目标的算法有很多[1]—[4]。对机动目标和非机动目标可以使用不同的算法。检测目标机动的能力能为给定的态势提供良好的算法。通常采用一些特定的技术实现机动检测。神经网络为实现目标机动检测提供了一种新工具。已经为这种应用开发测试了两个不同的网络。一个网络使用方位数据,另一个网络使用滤波器残差。方位数据先被仿真,然后被滤波,以便为这两种网络提供所需要的输入。使用反向传播算法训练每个网络,该算法是一种被资料证明的普通梯度下降训练算法[5]。已经研究了很多不同的多层感知结构。这里介绍的两种结构能在训练和测试时提供最好的性能。对这两个网络进行了相互比较,并且与一个特定的门限算法进行了比较,给出了相对性能数据。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神经网络实现目标机动检测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机动管线最大悬空长度与管子和连接器的强度,以及允许的最大折转角等因素有关系.对机动管线两种连接接头、不同铺设形式时的挠度和管子折转角进行理论分析.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别用两种连接器连接管线构成不同长度的悬空段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悬空段过长,管子会有塑性变形,可靠性降低;超过允许的折转角度,接头处也可能泄漏.两种连接器连接的悬空段,挠度的大小差别明显.综合分析得出采用两种连接器连接的管线最大悬空长度,可以指导管线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机动管线水底穿越江河,裸管铺设在河床上,由于水流的作用,通常需要施加压载才能保持稳定.针对机动管线在水底的受力情况,研究管线受力的影响因素,探讨管线能够保持稳定的临界流速,并以DN150管线为例进行计算,得到管线需要施加压载稳管的临界流速;提出采用机动管线配备的管子和器材,以管线充水作为压载的稳管方法,并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机动目标跟踪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机动目标跟踪方法。一种基于新息序列的最快检测方案被设计出来,用于目标机动的快速检测。对给定的虚警概率,得出了最小机动检测延迟的最佳滑动窗口长度。检测到机动后,用增加机动项的方法修正系统模型。文中提出用递推算法来估计机动幅度。使用该估计,修正的卡尔曼(Kalman)滤波器可被用来对目标实施跟踪。仿真结果表明尤其是在目标机动过程中该算法具有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装甲车辆润滑油监测数据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装甲车辆变速箱润滑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油样中铁谱磨粒浓度和油液污染度之间的关联性,为润滑油不同监测参数间的相互验证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油料装备战场应急维修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信息化战争对油料装备战场抢修快捷、有效和适时的要求出发,建立了油料装备战场应急维修技术体系,该体系由智能自修复维修技术、战场原位应急维修技术、伴随应急维修技术、定点应急维修技术和远程可视化应急维修技术五个层次组成,其关键技术是智能自修复技术和原位应急维修技术。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实现维修敏捷化、精确化、信息化是油料装备战场应急维修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某重型柴油机机油在使用过程中混入柴油、冷却液、烟炱等污染的情况进行模拟试验,在纯净的机油中分别混入柴油、冷却液和烟炱并搅拌均匀,配成不同百分比的模拟污染油液,利用油品传感器FPS(Fluid PropertySensor)测量模拟污染油液的黏度、介电常数和温度。试验表明:当机油中混入柴油、冷却液和烟炱时,机油的黏度或介电常数随着混入的百分比变化而变化;试验得出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式。通过实车机油质量的检测认为:该方法可以用于机油的在线监测,为机油的按质换油提供监测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汽油与柴油混合用作柴油机应急燃料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急燃料对于提高战时油料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在-10#军用柴油中掺入90#车用汽油(简称为汽柴混合油)为例,从柴油机燃料应具有的品质性能着手,分析了汽柴混合油作为柴油机应急燃料的可行性。把车用汽油和军用柴油按照不同的比例掺兑,将试验结果与军用柴油的性能要求和美军应急使用指标对某些理化性能的要求相比照, 指出了汽柴混合油作为柴油机燃料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WQ-1蜡膜薄层防锈油的研制过程、配方、制备工艺和性能等情况。实验室理化性能测定和实际使用结果表明,该油具有油膜薄、防锈性好、耐水冲洗、抗划伤和不油腻、不粘手等特点,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武器防护材料。  相似文献   

16.
基于CATIA的油料装备电子样机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样机技术可以系统应用于油料装备的设计和开发,使高质量、高效和低成本的油料装备的研制和制造成为了可能。基于CATIA把电子样机技术应用于新一代油料装备的研制,对油料装备电子样机建立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流程进行研究,探索油料装备新的设计方法,避免了多次试制物理样机,大大节约了设计安装的成本,加速了研制进程。  相似文献   

17.
野战油库开设是战时油料保障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库址选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所以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野战油库的选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以油料周转量为重点考虑因素,在总周转量最小的前提下,建立了库址选择的鲍摩-瓦尔夫模型,同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从而解决了野战油库的库址选择问题,保证了战时油料保障能够快速顺利的进行。通过实例分析,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战役野战油库油料输送力量优化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科学、合理分配战役野战油库油料输送力量是战时油料保障必须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首先根据战役野战油库运油车分配模型得到一个运油车初始分配方案,然后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分配方案进行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不断调整,直至得到优化的分配方案,为制定战役野战油库油料输送计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控制网络是数字化油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油库控制网络缺乏统一的、成体系的建设模式和技术标准问题,提出将数字化油库的设计观念转为"先控制网络、后现场设备",进行了油库控制网络的总体设计;提出了油库控制网络的基本结构,将其分成主干控制网和区域控制网两部分,并分析了网络选型、防爆和带宽的有关问题;根据油库地域特点,建议主干控制网采用环型工业以太网拓扑结构,区域控制网采用环型或星型工业以太网。该解决方案已在数字化油库实验室中运行,传输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萃取-絮凝组合精制再生废润滑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溶剂精制再生废润滑油环保、经济、高效的特点,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应用极性溶剂为萃取剂、乙二胺为絮凝剂,组合精制再生废润滑油。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剂为正丁醇,精制时间为15 min,精制温度为25℃,剂/油质量比为5∶1,絮凝剂添加比例为1.0%。以该精制工艺操作,再生油性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黏温指数达130以上,闪点达200℃,酸值为0.05 mg.g-1,灰分质量分数降低到0.01%以下,金属元素含量显著下降,再生油产率为80.6%,各项性能基本上符合HVI150基础油指标,表明该精制工艺再生废润滑油可行,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