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兵、预备役部队战时动员后组织的应急训练,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实施战时动员后,对快速集结起来的预任军官和预编士兵所进行的成建制军事训练,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向现役部队过渡,尽快形成战斗力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阶段。应急训练有利于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动员中和动员后的部队管理,有利于遂行作战任务。民兵、预备役部队战时动员后应急训练应确立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民兵后勤专业分队是省军区系统遂行应急应战任务最常用的重要力量,必须切实编好训强。在编组上,要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兵员流动特点和应急保障动员要求,突出在主要交通要道附近地域编建,依托行政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中等专科以上院校等单位编建,优先编有稳定职业、有固定收入、无后顾之忧的人员,确保用时找得到、召得来。结合后勤动员潜力调查,按  相似文献   

3.
李岩  李得放 《国防》2010,(9):25-25
近年来,河南省汝南县人武部认真抓好民兵应急分队整组点验、装备配备和军事训练,不断提高民兵应急分队动员支前能力。一是按照应急应战一体化要求,着力构建以交通要道为轴线、以重要目标为支撑的任务式组织布局,采取就近联片编组、联村建班、乡镇建排、企事业单位建连的编组方式统编,  相似文献   

4.
做好应急民兵动员各项保障工作,是应急民兵完成任务的前提。下面,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应急民兵动员的后勤保障工作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适应形势任务发展需要,着力构建应急专业力量体系.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专业力量是后备力量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实施动员行动的基础,必须从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中突出出来,重点筹划、重点建设,形成与安全形势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建设格局.反恐维稳队伍.按照“建在身边、抓在手中、用在关键”的要求,在继续巩固应急分队市(地)建营、县建连、乡(镇)建排的基础上,高度关注边境一线地区、敌情社情复杂地区、大中城市民兵反恐维稳分队建设,将村级治安分队纳入反恐维稳力量加强建设,探索“网格化”执勤、村级警务室联建和组建常备民兵应急分队的方法路子,着力解决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力量不足、装备器材配套率低、防暴训练针对性不强、关键时刻反应慢等问题,确保一旦有事能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国记  董红利  孔健 《国防》2012,(4):33-34
坚持把增强双应能力作为根本目标.深化民兵调整改革,最关键、最根本的还是要提升以动员能力为核心的应急应战能力.必须坚持双应一体,把应急与应战捆在一起抓、绑在一起建,“以应战牵引应急,以应急促进应战,重点提高“三个能力”.一要着力提高动员能力.不论是应战还是应急,首要的是把民兵动员组织起来.  相似文献   

7.
张金柱 《国防》2005,(8):42-43
同时,全面加强民兵工作,不断增强国家“应急”和“应战”的能力。要深刻认识民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历史上我国进行的任何一场战争中,民兵作为实战力量,与现役部队优势互补;作为保障力量,在遂行战场勤务上发挥独特作用;作为动员力量,成为部队兵员补充的主要来源。近期世界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国防后备武装力量在现代战争中的民兵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地位越来越重要。美国在海湾战组成部分,是保证国家安全稳定争中动员了24.5万预备役人员,发展的一支重要战略力量。新形在伊拉克战争中动员了15.5万势下,改革和加强民兵工作,必须预备役人…  相似文献   

8.
何志祥 《国防》2013,(4):36-37
2012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南省三沙市,7月24日祖国最年轻的城市三沙市在西沙永兴岛正式挂牌成立。随之成立的还有驻守祖国最南端的军事机关三沙警备区,担负三沙市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协调军地关系、城市警备等任务;三沙民兵队伍,担负侦察巡逻、宣示主权、维权护渔、应急救援等任务,成为中国海上民兵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海上民兵是中国民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与岛礁主权宣示、海  相似文献   

9.
《国防》2016,(5)
近日,吉林省军区着眼建强"应急应战的指挥部",把强化指挥神经作为关键环节,组织所属人武部、预备役团级单位106名应急动员通信骨干集中强化训练.集训以无线电台、卫星等应急通联手段实战化运用为重点,贯穿受领任务、装备开设、沟通工作、情况处置等应急动员通联保障全过程,培养锻炼了民兵、预备役通信队伍,提升了遂行应急应战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军区立即启动省、市(州)、县三级民兵预备役应急机制,动员民兵预备役部队5万余人参加战斗。抗震救灾后勤保障中,省军区部队没有保障分队、保障装备和战备储备物资,但仍出色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认真总结其中的得与失,对健全民兵预备役应急动员后勤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民兵预备役部队后勤保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民兵应急动员后勤  相似文献   

11.
孙根生  钟北明 《国防》2012,(12):16-16
为进一步提高全区战备工作水平,前不久,福州警备区以抓好指挥所演习和野战化训练为契机,通过动员集结、摩托化机动、野外宿营和重要目标防卫等多项课目演练,重点检验13个县(市、区)民兵分队的"五种能力"。一是检验应急动员能力。严格按照民兵分队动员时间规定,采取快速下达命令、组织指挥、编组人员的方法,组织人武部带民兵分队完成动员集结演练,13支民兵应急分队1400余人均在1小时之内集结完毕,人员出动率达90%。  相似文献   

12.
赵辉  陆明  华勇 《东北后备军》2006,(11):37-37
当前,民兵应急分队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战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未来战争一旦打起来,作为国防后备力量,怎样才能有效地快速组织动员民兵应急分队,确保部队和社会稳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从国防后备力量在快速动员中的地位看,民兵应急分队快速动员应突出优点、借助优长、发挥优势,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3.
农业大县民兵应急分队应以县城组建为主,以乡镇组建为辅。 一、民兵应急分队的合理布局。农业大县民兵应急分队以建两个连队为宜。一是以县城为重点,组建一个民兵应急连队,这样便于集中,便于训练,更有利于应付突发事件,战时又能  相似文献   

14.
唐斌  任丰乐 《国防》2006,(3):46-46
质量建军是时代潮流。新形势下,提高民兵预备役整体建设质量,重点应围绕“四个方面”下工夫。(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军事斗争准备质量。要从更高层次综合筹划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努力提高军事斗争准备质量。一是应急动员有准备。按照“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要求,重点抓好预备役部队,民兵专业技术分队、对口专业分队和应急分队建设,加强应急快速动员和执行任务演练,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持续动员有能力。编实建强各类拟动员力量的组织体系,并从战略全局出发拟制持续动员计划(方案),明确各级各类组织(人员)在战争动员时…  相似文献   

15.
周汉江 《国防》2013,(9):34-35
急时应急是民兵预备役队伍的重要职能任务。随着非战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上升,我们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应急力量建设,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紧建队伍、强能力、做准备、抓落实,确保危难之际、关键之时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鲍际国 《国防》2012,(12):25-26
(一)坚持常态化,构建民兵应急力量组织新体系.民兵应急力量建设向常态化方向转变,是全国民兵工作会议提出的新要求.应本着"任务牵引、建需一致、常态高效"的原则,坚持科学编组,形成布局合理、队伍规范、精干管用的民兵应急力量新体系.紧贴实际合理编.根据人口分布、经济条件、地理地貌、水文气象等特征,科学评估可能突发的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按照市级建应急营、县级建应急连、乡级建综合应急排的建制规模,有针对性地组建反恐维稳、森林扑火、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应急队伍,逐步形成与应对非战争非传统安全威胁要求相适应的民兵应急力量组织格局.围绕质量扎实编.  相似文献   

17.
刘瑾  闵捷 《国防》2013,(11):17-18
民兵建设是国家武装力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训练是国家武装力量建设的中心工作,要以“能打胜仗”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军委总部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和改进民兵军事训练,切实打牢民兵快速动员和应急应战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怀良 《国防》2007,(5):49-51
动员和组织民兵进行支前保障,是应急作战浅近纵深省份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应急作战浅近纵深省份要认真分析研究动员和组织民兵支前保障可能担负的具体任务,科学确定组织动员民兵遂行支前保障任务的基本方式,不断提高民兵遂行支前保障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加强民兵应急力量建设,既要着眼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需要,又要考虑地方动员潜力和经济社会承受能力。因此,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原则,建成集战备执勤、抢险救灾和维护稳定“三位一体”的民兵应急力量,对于提升民兵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方胜  阳波  刘艳军 《国防》2016,(12):44-45
边防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边境地区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要充分认清组建边防一线民兵应急力量的重要意义,科学把握边防一线民兵应急力量组建的主要关节,健全完善组建边防一线民兵应急力量的运行机制,有效发挥边防一线民兵应急力量的特有作用,为建边、稳边、强边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