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旋转弹体入水弹道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已有的实验资料与经验 ,给出了弹体入水空泡的数学模型 ;分析了旋转弹体与空泡壁相互作用引起的弹体上的流体动力特性 ,提出了一种预测旋转弹体入水弹道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2.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过程作了简要的理论分析 .以典型的 135型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为研究对象 ,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 ,建立了燃油喷射系统的数学模型 ,并应用特征线法和改进欧拉法 ,对其工作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数值求解计算 ,模拟了燃油喷射系统部分常见故障时的工况  相似文献   
93.
编队构形设计是分布式干涉SAR系统总体设计的关键问题,它必须紧密结合系统性能评价和编队运动规律进行。针对星载分布式干涉SAR的双站、斜视、空间基线等特点,以主星带辅星群分布式InSAR为例,建立干涉测高精度与基线矢量的关系;以直角坐标过渡,建立基线矢量与卫星间轨道根数差的关系,从而建立了测高精度与卫星轨道根数差的关系;以雷达工作的中间时刻达到测高精度最优值为设计准则,得到双星和多星编队设计方法;仿真分析表明根据上述设计方法得到的优化编队构形,其测高性能要优于干涉车轮和干涉钟摆编队。  相似文献   
94.
针对树状军事通信网中的文件传输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寻找最优的树图边着色算法,该算法保证了边着色后的树图中"延迟损耗"总和最小,并由求取最小"延迟损耗"的反向推导过程得到最优的树状通信网文件传输方案.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是,其中为顶点数,为树的最大度.  相似文献   
95.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师生时空分离的人机授课方式和自主学习的全新教学模式,学习者在现代远程教学活动中占有主体地位。远程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进取精神,以强化学习者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防空兵C3I系统C3CM(C3I对抗)的分析,建立了防空兵C3I系统C3CM能力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评估模型,介绍了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权重的方法,并给出了具体实例证明其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7.
水幕防火分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型水幕进行了防火分隔效果的试验研究,证明水幕能有效阻止火灾蔓延,降温隔热效果明显;试验验证了水幕防火分隔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影响水幕防火分隔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水幕用水量、厚度以及水幕水滴的直径,所得的结果对水幕防火分隔设计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8.
树干杂波是叶簇穿透(FOPEN)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UWBSAR)图像中叶簇隐蔽目标检测的主要干扰,能否有效抑制树干杂波是目标检测成功与否的关键。利用UWBSAR的大积累角成像特性所提供的目标方向性信息,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提出了一种识别并抑制树干杂波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识别并抑制FOPENUWBSAR图像中的树干杂波,增强叶簇隐蔽目标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99.
通过计算提出了天基核爆炸光辐射探测指标要求,根据对源项信号特征的分析,设计了具有通带为1~4000Hz带通滤波器的天基核爆光辐射探测电路,采取了降噪措施,并以实验检验了其灵敏度、信噪比、频率响应和动态范围等性能,提出了软件修正系统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
We consider a make‐to‐order production–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one supplier and one or more customers. A set of orders with due dates needs to be processed by the supplier and delivered to the customers upon completion. The supplier can process one order at a time without preemption. Each customer is at a distinct location and only orders from the same customer can be batched together for delivery. Each delivery shipment has a capacity limit and incurs a distribution cost. The problem is to find a joint schedule of order processing at the supplier and order delivery from the supplier to the customers that optimizes an objective function involving the maximum delivery tardiness and the total distribution cost. We first study the solvability of various cases of the problem by either providing an efficient algorithm or proving the intractability of the problem. We then develop a fast heuristic for the general problem. We show that the heuristic is asymptotically optimal as the number of orders goes to infinity. We als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euristic computationally by using lower bounds obtained by a column generation approach.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euristic is capable of generating near optimal solutions quickly. Finally, we study the value of production–distribution integration by comparing our integrated approach with two sequential approaches where scheduling decisions for order processing are made first, followed by order delivery decisions, with no or only partial integration of the two decisions. We show that in many cases, the integrated approach perform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sequential approaches. © 2005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