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研究了由聚氮烷(PSZ)和聚碳烷(PC)热解制得的三种陶瓷的组成、结构与特性。研究表明,PC热解到1250℃产生Si-C陶瓷,其结晶相是β-SiC微晶,PSZ在N_2或NH_3气氛中热解则分别产生Si-N-C与Si-N无定形陶瓷。这三种陶瓷在Ar_2气中1300℃到1500℃处理以研究其热稳定性。结果证明Si-c陶瓷从微晶变为β-SiC结晶态,Si-N陶瓷从无定形态变为α-Si_3N_4结晶并伴随着可观测到的重量损失而Si-N-C陶瓷维持其元素组成及β-SiC微晶态直到1500℃。  相似文献   
22.
X射线脉冲星导航是一种全自主的导航方式,在深空导航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针对短时高精度导航的需求,分析了影响导航精度的主要因素,论证了通过增大探测器面积实现较高导航精度前提下缩短探测时间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PIN探测器阵列的探测方式,并设计了-PIN探测器阵列前端模块及相应的后端处理电路。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PIN探测器阵列的探测方案在扩大探测面积的同时,仍可以保留-PIN探测器的优良性能,能够有效缩短探测时间,将来有望应用于X射线脉冲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23.
以粘胶基碳纤维毡为原料,经CVD沉积碳增密处理后,采用酚醛树脂浸渍-裂解对C/C预制体的密度进行调节,通过气相渗透反应工艺制备了C/SiC复合材料.利用SEM对C/C预制体和C/SiC复合材料的显微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VD碳和裂解碳对C/SiC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VD碳含量较低时,碳纤维将受到气相的反应性侵蚀,反之则造成复合材料中残余碳含量过高、SiC基体相含量偏低,材料力学性能下降.当CVD碳的体积分数为17.5%、裂解碳的体积分数为12.0%时,得到的C/SiC力学性能最佳,其强度和模量分别为217MPa和209 GPa.  相似文献   
24.
利用微波脉冲注入实验平台,对基双极型晶体管低噪声放大器进行了损伤效应实验。在微波脉冲对基双极型晶体管低噪声放大器损伤的失效分析中,当低噪声放大器增益下降大于10 dB时,发现基双极型晶体管出现了永久损伤。通过对比测量基双极型晶体管损伤前后的电特性以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损伤后晶体管的微观特性,结果表明:基双极型晶体管被微波脉冲损伤后,基区的材料烧蚀导致发射结和集电结短路,不再具有PN结特性,导致器件失效。  相似文献   
25.
基于三维集成电路技术实现的三维静态随机存储器,其电路中使用了大量的过通孔。目前过通孔制造工艺尚未成熟,使得过通孔容易出现开路或短路故障,从而给三维静态随机存储器的测试带来新的挑战。现有的过通孔专用测试方式虽然能够探测出过通孔的故障,但需要特定的测试电路来实现,这就增加了额外的面积开销,同时加大了电路设计的复杂度。因此,提出一种使用测试算法来探测过通孔开路故障的方法。在不增加额外面积开销的情况下,通过内建自测试电路解决三维静态随机存储器中过通孔的开路故障检测问题。结果显示,该过通孔测试算法功能正确,能够准确探测到过通孔的开路故障,并快速定位过通孔的开路位置。  相似文献   
26.
聚合酸硫酸铁(PFSS)是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它是结合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两类絮凝剂的优点所开发的一类新型絮凝剂。在本文中,主要研究了采用一步法生产工艺,以FeSO4·7H2O和Na2SiO3·9H2O为原料来制备聚酸硫酸铁(PFSS)絮凝剂。在制备试验中,主要考察了Si/Fe比值、聚合时间、反应时间、聚合反应温度等影响因素对其絮凝效能的影响。最后,通过与聚合氯化铝(PAC)对不同浓度的煤泥水的絮凝对比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聚酸硫酸铁比聚合氯化铝有更好的絮凝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
针对航天电子系统控制模块对集成电路的抗辐射需求,在130 nm部分耗尽绝缘体上(Silicon-On-Insulator,SOI)工艺平台上设计了一款基于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的控制芯片,并分别从晶圆材料、制备工艺、版图设计的角度对芯片进行了总剂量辐射加固。流片测试结果表明,芯片的调节精度达到了5×10~(-12),与进口抗辐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水平相当;在长时间频率稳定度方面,芯片优于国外抗辐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对芯片进行的模拟辐照试验表明,芯片在300 krad(Si)的总剂量辐照条件下依然可以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