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工作流系统权限管理的权限控制是工作流的重要因素.对传统的访问控制权限进行改进,在基于角色和任务的工作流权限管理系统中将任务与组织、时间进行关联,并使用Petri网来对工作流进行建模,在工作流推进的不同时段,采用不同的存取权限表来实现权限控制,为工作流的权限管理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机制中角色分层不能反映部门的组织结构、不适用大量用户的系统。通过引入用户组使系统的组织层次在用户组的层次结构中得到反映,对用户组的授权代替了组中所有用户的授权,解决了部门权限管理和大量用户的授权问题。基于用户组的访问控制模型在灵活和可扩展性、可接受性、机制的经济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一种含工作流Web信息系统的访问控制模型设计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含工作流的Web信息系统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系统应用模式。针对现有TRBAC模型在此类系统应用中存在的控制数据冗余、效率低下等不足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访问控制模型,该模型将RBAC与TRBAC进行结合,并按操作级别对角色与权限进行划分,通过引入流程历史信息等约束条件实现动态授权中操作权限与执行上下文的紧密关联,较好地实现了动、静态授权的分离,在保证系统安全的同时降低了访问控制策略的复杂度,为此类系统访问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参考性框架。最后以基于Web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为例描述了模型在应用中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4.
装备保障知识管理系统是实施装备保障知识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结合业务流程研究其关键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业务流程的知识组织思想,建立了装备保障业务模型框架,包括组织模型、过程模型、控制模型和信息模型。改进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使用户访问权限与本职工作关联;将拉取和推送两种模式相结合,实现了装备保障知识供应的快速性和智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访问控制模型无法对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做到合理的统一控制,尤其是对动态的、随机的访问请求控制不完善,使得攻击者总能找到脆弱点,也使得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无法避免用户误操作引起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授权的机密性和完整性访问控制模型,将BLP模型和Biba模型结合起来,通过引入预授权机制,对一些随机动态的访问活动进行合理控制。运用条件控制项,对主体执行任务的权限进行实时监控,动态地授予和取消主体执行任务的权限,实现系统机密性和完整性的统一,同时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可用性,有利于信息的双向流动。给出了模型的应用实例,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证明。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技术(role-based aecess coiltrol RBAC)在权限管理中引入角色的概念,把资源的访问权限分配给角色,通过给用户分配角色以及角色之间的继承关系简化权限的管理。在分析现有的权限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RBAC模型的权限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实现了安全的权限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移动计算环境下访问控制的需求,在传统RBAC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地理区域的概念,提出了基于地理区域的RBAC模型.利用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各种位置感知系统,获取访问者的地理位置信息;在地理区域上定义了集合运算,为避免区域的重复定义,提出了最少区域集合的概念;对改进后的模型给出了形式化定义,利用最小区域集合为角色在不同的区域分配权限,并描述了基于地理区域的RBAC模型中实现访问控制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8.
由于角色分层与组织结构无关,导致权限继承不能依赖于系统的组织.提出继承域的概念,建立基于继承域的角色层次模型,给出改进模型的定义、继承规则、约束条件和角色权限求解算法.实例证明改进模型能清晰地反映系统的组织结构,解决权限继承问题.域属性的引入使得角色的层次结构和权限的分级管理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9.
针对在实时动态条件下多UAV任务规划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数据驱动的多UAV实时任务规划仿真平台,主要包括基于MultiUAV2的真实UAV群仿真平台和基于Multi-Agent的预测仿真平台两个部分。采用了A*算法对真实系统工作流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多UAV合成工作流模型,然后针对动态数据注入运行仿真的问题,研究了传感器任务重置及传感器的预处理方法。最后,通过一个仿真实例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内网安全是近年来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的网络信息安全研究领域.通过分析企业信息网内部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提出了以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为基础,包括安全基础、安全建模、安全应用等三个概念层次的内网安全模型.其中,安全基础层通过统一资源表示法、用户身份认证、用户权限赋予等技术完成内网资源的分类与分配;安全建模层整合自安全存储、信息加密、抗否认等安全服务,是内网安全模型的核心;顶层是安全应用层,支持全面的安全应用服务.最后给出了内网安全模型的实现框架设计以支持内网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系统仿真技术研究及其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舰炮武器系统全数字仿真为例 ,讨论了分布式仿真系统的设计过程 ,提出了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网络通信方案、多任务并发控制等分布式仿真中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就人的组队如何解决多任务环境中具有不定性情况下分布式资源管理等问题 ,在微机上采用具有音响—图形功能的 Turbo pascal程序语言 ,建立了一个可以控制的实验环境 ,经分析得出 :在此环境中 ,可以模拟、产生 C3分布系统方面基本的决策制作问题 ,且能充分适应于复杂性的逐步引入 ,可用作建立多人多任务动态决策模型的载体 ,开发组队决策的规范—描述理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合同网的任务分配机制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多Agent系统中,以解决分布式任务分配问题。在分析经典合同网协议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阶段筛选与招投标协商相结合的任务分配模型。通过招投标的可计算性评估,将主要计算任务放在招投标Agent内部进行并且缩小招投标范围,从而减少通信并提高效率;通过动态确定评估指标提高了机制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动态环境下的传感器-武器联合任务管理问题展开研究。根据在动态作战过程中出现的有效新目标、有效空闲传感器和武器数量设定阶段门限,以决定进入下一阶段的时机,从而构建多阶段的作战过程。从打击方案质量及系统响应时间的角度出发,分析构建分布式作战体系对系统作战效能的影响,使系统在每个任务管理阶段可以决定响应流程。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构建的分布式作战体系与设定的阶段门限可以明显提升系统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黑板模型的分布式指挥控制网络为未来复杂环境下海战中多平台间的高效协同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构建应用于多航母群联合海战的分布式协同网络,对多航母群联合海战下的系统负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多平台任务决策的数学模型,采用嵌套遗传算法进行了仿真求解,得到了理想的任务决策方案。最后对由于目标函数中内部负载权重系数不同取值所引起的不同任务决策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将基于黑板模型的分布式协同网络应用于多航母海战协同决策的科学性,为分布式海战协同决策网络的后续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数据链作为舰艇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能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作战任务的完成度。针对舰艇数据链技战术运用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理论支撑的问题,创新性地将作战任务完成度理念引入到舰艇数据链传输时限判定和实效性管控过程中,通过构建舰艇作战任务完成度量化评估模型,并详尽分析数据链传输实效判定因素,提出了基于作战任务的舰艇数据链传输时效性管控方法。  相似文献   

17.
指挥控制舱是武器系统中指挥控制的功能核心,通过多人协同交互完成指控任务。为提高人员协同效率和操控效率。建立了以完成所有任务的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的多人协同任务规划模型。在求解模型时,采用禁忌单亲遗传混合优化算法,通过无性繁殖的方法,减少了在子代中产生无效染色体的情况,提升了算法的效率,通过禁忌算法有效避免陷入局部极小值。通过实例分析,算法使总任务执行时间减少了12豫。本模型以及求解算法在解决指挥控制舱多人协同任务规划时具有可行性,对指挥控制舱任务流程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超算环境中科学工作流技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仿真领域。复杂多物理过程数值模拟、多阶段数据处理等应用往往需要使用多种应用软件相互协作,构建业务流程自动执行来提升工作效率。然而在超算环境中执行科学工作流应用面临着资源失效、任务配置错误等异常情况,造成工作流执行中断,严重影响完成效率,故容错功能对超算工作流应用的稳定持续运行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科学工作流的容错设计分类,并对典型工作流系统的容错设计进行分析评述;提出了基于决策树的事件-条件-动作容错模型,设计了非侵入式可扩展的容错架构,并针对自主研发的部署在超算环境下的科学工作流应用平台HSWAP,实现了运行时可配置的容错策略。在实际的工程仿真任务中,基于所提出模型和架构实现的容错机制为提高工作流执行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装甲武器是陆军及其两栖机械化部队实施地面突击的主要兵器,也是海军陆战部队实施抢滩登陆、岛屿攻防的主要兵器。装甲火控是装甲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直接影响装甲武器的打击效能。两栖装甲武器肩负海上、陆上的作战使命,使用环境更加恶劣,可靠性问题更加突出。描述了装甲火控的一般组成、功能及工作方式,基于两栖装甲武器的使用特点,分析了装甲火控基本任务、工作方式和作战环境的关系,建立了不同任务剖面的可靠性模型,为装甲火控可靠性设计、分析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