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礼者 ,敬意之谓也。朱熹注《论语·为政》曰 :“礼 ,谓制度品节也。”按此注释 ,礼应是泛指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不论表示敬意抑或规范 ,这个礼重点之处不应是落实具体的钱和物。然而 ,一提起礼 ,今日人们联想到的必然都是实体的物质。君不见 ,在媒体广告上公开宣传的“送礼有理” ,“收礼有利” ,决然不是精神的东西。礼由精神性的嬗变为物质性的 ,并非自今日始。礼可以馈赠 ,赠送的当然只能是实物 ,即谓之礼物或礼品 ,当然 ,今天送礼的“功利目的”更直接了 ,如要办成事 ,没有“礼”的“润滑”也很困难的。更有一些为官者 ,按职论价 ,以送…  相似文献   

2.
时下,礼物已经从表示尊敬、关爱、友好等原始内涵中逐渐变异,送礼的目的、方式等等,已经被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揉进了尘滓,蒙上了阴影。近几年,军营中官兵之间的送礼现象亦有所抬头。“来而不往非礼”。“礼”尚往来耶?“礼尚往来”已经成为现代人际交往约定俗成的准则。在军营,个别人为了求发展,在考军校、改选士官、职务调配等问题上,给首长送礼拉关系、要照顾;在战友、同事过生日、立功受奖等时机“随礼”表庆贺。一来二往,助长了送礼之风。《礼记·曲礼上》有云:“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礼”,…  相似文献   

3.
“理”与“礼”的感想师保明「理」即指道理、理由和真理等。「礼」指礼物。「理」与「礼」原本风马牛不相及,但现下却有了某种必然联系,不信你瞧:某部汽车连炊事班两位炊事员都想学开车,以便复退后有个致富技术。按理说.让大李去最合适。因为大李思想上进,工作突出...  相似文献   

4.
有个“赌棍”,名叫黎长根,是江西吉安县上溪乡礼坊村的基干民兵。前几年,由于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上溪这个穷乡僻壤有2/3的人染上了赌博的恶习。黎长根也跻身于“赌棍”这个行列。当父母察觉之后,好言规劝,他听不进去,仍然我行我素。从此,他越输越想赌,根本无心参加生产劳动……他在人生的岔路上越走越远了。眼看黎长根就要陷入罪恶的深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上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蔓延 ,一些战士出于各种不同的动机 ,给干部送礼的日渐增多。无论何种情况 ,战士给干部送礼大多是出于无奈。要建立纯洁的官兵关系 ,干部在给战士退礼时 ,要讲究方式方法 ,不能太生硬 ,以伤战士自尊 ,要诚恳地对战士进行思想教育 ,做到退礼有理有“礼”。一些战士受人际关系“物化”的影响 ,为达到某种愿望 ,往往在入党考学、立功受奖、战士提干、骨干调配、选改士官、新兵分配、选调学兵、探亲休假和犯了错误以求减轻处罚时 ,用礼物充当“敲门砖” ,开方便之门。干部如果“来者不拒” ,将助长…  相似文献   

6.
从孝德的养成看,先秦儒家认为是天经地义;颜之推则认为父母威严而慈爱是前提条件。从事亲的内容看,先秦儒家认为敬亲、顺亲更为重要,强调精神事亲;颜之推认为养亲最重要,强调物质事亲。从事君的内容看,先秦儒家重视以“心”忠君,颜之推更重视以“才”忠君。从事死的规定看,先秦儒家要求厚葬,并祭之以礼;颜之推反对厚葬之风,并且不必拘束于烦琐的祭祀之礼。  相似文献   

7.
信息的特征     
一、信息跟物质和能源不同,物质和能源是消耗性的,而信息则是越用越多的,是自增值的积累.二、与物质和能源相比,信息既是劳动者的观念的输入物.又是劳动者的输出物.由于任何人的劳动能力都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因此信息既是物质生产力.又是精神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礼尚往来”,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也是流传几千年的一种社会风尚。《礼记·曲礼上》载:“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人情,讲礼节。亲朋好友、同学同事或战友之间的礼尚往来,为加深理解,增进友谊之必要。“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还有什么人间情趣呢?  相似文献   

9.
以礼治军:先秦奴隶制军事文化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夏、商、西周三代 ,由神权与宗法王权的紧密结合 ,不仅使超人间力量的宗教意识获得社会属性、宗法等级名分制度获得精神思想与秩序上的构建 ,而且促使最初事鬼神的礼逐渐演绎成衡量一切社会行为的规范与准则。以礼治军、以礼治兵即是这一社会思想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此 ,在春秋以前的统治阶级中 ,礼既是治国、治军的根本 ,也是使用战争暴力的主要依据 ,并且是衡量战争的重要价值尺度。故尊礼、重信、轻诈和“先礼后兵”等是春秋以前战争的重要特点。春秋战国时 ,随着社会发展和天命神权观念的动摇 ,礼崩乐坏已成趋势 ,战争中尊礼重信必然成为历史笑柄。然以礼治军、治兵虽渐淡出历史舞台 ,但其作为中国军事文化之源 ,仍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任卫新 《兵团建设》2004,(11):51-53
我们代表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慰问演出的全体演职人员,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5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亲切的问候,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1.
“形”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著名军事典籍《孙子》兵法,就有以“形”立篇的专门篇章。本文想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形”与“示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孙子·形篇》之“形”是表示军事实力的概念《孙子·形篇》中“形”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含义?这个问题在古今众多的《孙子》兵法的注家中,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读了他们对于“形”篇之“形”的注释,使人感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很有影响的《十一家注孙子》中,曹操注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李筌注曰:“形谓主客、攻守、八阵、五营、阴阳、向背之形”。杜牧注曰:“因  相似文献   

12.
身处艰险乐奉献记陕西省劳模共产党员龚正礼●阎冬他26年如一日,坚守在军工企业最危险、毒性最大的火工品药剂制造这个艰苦而危险的岗位上,以“敬业爱岗、务实进取”的企业精神和军工战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不畏辛劳,乐于吃苦,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奉...  相似文献   

13.
防诱     
《唐文粹·猩猩铭·序》中有这样的寓言:一群猩猩特别爱好喝酒,喜欢穿木屐学人走路。猎人掌握了猩猩的这个习性,就在树林间摆上了美酒和木屐,“恭候”猩猩。猩猩始见,大骂曰:“诱我也,慎勿上当。”思之再三,相谓曰:“盍少尝之?慎勿多饮矣!”可一试其味,面对美...  相似文献   

14.
近 2 0年来 ,我国有众多专家、学者对“矛盾与悖论”进行了专题研究 ,并在相互切磋与争论之中使研究内容拓宽加深。本刊上期刊载了荒冰教授《再谈语义悖论的解析———答黄展骥教授》一文对黄先生提出的“‘复合命题’谬误来消解两千多年来极困难的强化谎者悖论”等等观点持有非议。本期刊载“悖论”研究知名学者黄展骥先生的《“矛盾与悖论”研究的大进展———答荒冰教授》一文 ,对荒先生所提问要作些澄清与答复 ,并从中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我们本着“问题愈争愈清 ,真理越辩越明”的精神 ,欢迎致力于“矛盾与悖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讨论 ,以推动“矛盾与悖论”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摘大观     
人生五计南宋时有位名叫朱仲友的人,曾把人生的渐进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都进行了自我设计,简称为“人生五计”(即生计、身计、家计、老计、死计),大意是:10岁为童,谓生计;20为夫,谓身计;30至40,择利而行,谓家计;50之年,谓老计;60以往,谓死计(见《容斋随笔》)。他的这个设计,拿现代人的寿命看,未免有些不尽合理,但是他所设计的每个阶段的人生目标和内涵,还是可供今人参考的。例如,朱先生与别人谈他的“人生五计”之说,当谈到“老计”,对方就沉默不语;谈到“死计”,对方就大笑嘲讽他“好一条策计。”朱先生只有叹息:“难道人人都…  相似文献   

16.
这是太行山脉的一个早晨,秋风在机场的跑道上飞来飞去,飞来飞去的还有几只舒展的苍鹰,风越刮越劲,鹰愈飞愈高愈远,把李建民的目光引向云天。这时,他不由得想起自己任团长两年来,从这个“飞行员摇篮”里飞出的150多只雏鹰,他们现在飞得好吗?  相似文献   

17.
“致仕”制度,即我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凡元勋宿将以礼“致仕”者,一般都能得到优厚待遇。这是封建朝廷用以笼络人心,并促进人事更迭的重要手段。各封建王朝对以礼“致仕”官员的待遇规定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升秩加衔唐代以前,皇帝对“致仕”的功臣,常常加授官衔,以提高其社会地位,但没有形成制度。宋代规定文武官“致仕”者,可晋升一等,有的经皇帝特准,可以加升几级。对官衔很高的,则晋爵封王。这种加转的官衔,是一种只表示官员地位和俸禄的虚衔,宋代叫“寄禄官”,有的朝代则称为“散官”。  相似文献   

18.
家属来队后,你暂时从集体中幸福地“出列”,开始了集体目光打量下的“私生活”。只是这个“私生活”暂时打破了连队的既有生态,也考验着部队以及当事人物质、身心、精神诸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治理的湘军非常有战斗力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关于曾国藩的治军思想 ,学术界却少有研究。笔者认为 ,曾国藩自己所说的“用恩莫如用仁 ,用威莫如用礼” ,就是对其治军思想的全面概括。同时 ,笔者从以仁申诫、以仁相处两方面分析了“仁” ;从气质之礼、处世之礼、制度之礼三方面分析了“礼” ,尽可能详尽地总结了曾国藩的治军思想。  相似文献   

20.
辞典上对“精神”一词的解释有两种:一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二是指由内在的因素而表现出的活力。通常人们所讲的精神大多指第二种。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精神与物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在一定的条件下又能对物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古今中外,凡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都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传统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民族精神,涌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历史代表人物。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