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线性可调汽蚀文氏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可调汽蚀文氏管”课题研究的阶段报告。为了提高变推力发动机的控制精度,要采用带有特殊型面调节锥的线性可调汽蚀文氏管。本文证明了这种调节锥的形状应为一旋转抛物面,并得到了实验验证,也给出了这种使流量与调节锥行程为线性关系的文氏管之设计方法。为了便于设计,对参数间的关系及有关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本文可供从事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和文氏管流量计的研究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前言具有固定流通截面积的汽蚀文氏管在一般工业部门中应用巳相当广泛。随着火箭与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固定流通截面的汽蚀文氏管已被大量使用。由于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出现,它的推力与混合比需要调节因而流量可调汽蚀文氏管已被迅速采用而得到发展。实践证明对双元推进剂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与混合比的调节来说它是一个很有效的装置。  相似文献   

3.
低温可调汽蚀文氏管是低温流量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本文选用步进电机控制调节针锥的位移。通过大量冷态试验,在大范围变化工况、变化喉部面积及变化背压条件下,利用水对低温流量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得到了流量系数、压力恢复系数的变化规律。利用液氧标定,对冷态试验结果进行修正。并将低温流量控制系统用于三组元模型发动机热态试验中,成功实现了流量调节和工况转换。  相似文献   

4.
以气氧/煤油作为推进剂对火箭发动机进行流量连续调节试验,研究火箭发动机连续变工况过程中的燃烧特性。火箭发动机通过可调气蚀文氏管连续调节煤油流量。试验在富燃工况(混合比0.405~0.690)下成功点火,并实现了混合比、燃气总流量连续调节。试验发现流量连续调节过程中,当混合比小于0.535时,燃烧室压力随煤油流量减小而增大;当混合比大于0.535时,燃烧室压力随煤油流量减小而减小。同时,特征速度和燃烧效率随混合比增大而增大,并且混合比小于0.535时特征速度、燃烧效率增大的速率大于混合比大于0.535时的速率。研究表明推进剂流量与燃烧效率同时影响燃烧室压力。当混合比小于0.535时,燃烧效率的影响占优;混合比大于0.535时,推进剂流量影响占优。  相似文献   

5.
线性可调音速喷嘴工作特性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组合发动机模态转换的要求,连续稳定调节推进剂流量十分关键。为此,针对气体推进剂,在常规音速喷嘴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调音速喷嘴。通过塞锥改变音速喷嘴的节流面积,进而实现流量的连续调节。采用两次包络线方法设计塞锥型面,使得可调音速喷嘴具有线性的流量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仿真研究可调音速喷嘴的工作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反压小于临界反压时,可调音速喷嘴流量不受反压影响。可调音速喷嘴保持临界状态的临界反压比随流量的减小呈增大的趋势。线性可调音速喷嘴的流量与塞锥位置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流量系数高且几乎不受塞锥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输热管道内部流体流量及温度分布的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管道外壁温度分布,使用FLUENT建立管道充分发展段对流换热模型,并联合MATLAB利用有限体积法和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形成了识别管道内流体流量及截面温度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管道内流体流量及截面温度的识别问题,讨论了管道表面温度测量误差及测温点个数对算法识别结果的影响。数值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改善数字通信系统再生中继器定时提取电路性能的两项措施-RC动态自偏和石英谐振器窄带提取电路,是本刊上一期发表的“小同轴四线组数字系统自动均衡放大电路的计算与试验”一文的姐妹篇。  相似文献   

8.
目前微型航天器正在积极地发展中,微喷管在其推进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微喷管进行进一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运用DSMC(DirectSimulationMonte Carlo)方法从分子运动论层次对轴对称微喷管流动现象进行模拟,分析了喷管流量以及尺寸大小对喷管流动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喷管流量及尺寸对流动特性和微喷管性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CH3)2SiCl2和N2H4 反应产物为先驱体制备Si/C/N纳米微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CH3)2SiCl2和N2H4反应产物为先驱体,在H2、NH3气条件下,用化学气相裂解法制备出Si/C/N纳米复合微粉这一全新的合成体系.对温度、气体流量,H2/NH3的比例等合成工艺条件对微粉的性质、形貌、组成等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讨论,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初步讨论了产物裂解机理及组成的变化形成机理.所合成的Si/C/N微粉为无定型球状颗粒,N的含量从16.49%~26.75%可调,粒径最小达40 nm.  相似文献   

10.
身管柔性化对火炮动力后坐试验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火炮动力后坐试验过程中身管变形对火炮后坐复进运动的影响,以某自行火炮火力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构建了考虑身管柔性化的火力部分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中,炮膛合力以样条函数的形式直接作用在炮口前端。通过仿真,对比火炮后坐部分最大后坐速度、最大后坐位移以及最大后坐速度时的后坐位移和时间的仿真值与实弹射击过程中的试验值,结果表明,采用冲击的方式进行火炮后坐模拟试验时,身管柔性特征对火炮后坐复进特性影响较小,也证明冲击式火炮后坐试验装置的研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鹤管气阻与泵汽蚀所指的对象不同,但两者具有相同的物理意义,都是指当液体介质的绝对压力小于其实时饱和蒸气压时所体现的物理现象。阐述了鹤管气阻的原因及目前解决的措施,分析了离心泵汽蚀方程的物理意义。根据能量平衡方程,推导出吸入系统管道不发生气阻的安装高度方程,并与泵不发生汽蚀的安装高度方程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要保证离心泵正常工作,必须同时满足吸入系统工艺管道安装高度要求以及泵安装高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大流量气体减压器振动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大流量气体减压器工作过程中的振动故障进行分析,建立了减压器系统动态数学模型,进行了故障数值仿真,找到了简单有效的提高减压器输出响应稳定性的方法--减小控制腔入口面积,并得到试验验证.仿真结果还表明,大流量气体减压器的振动问题不仅和减压器本身设计参数有关,还和下游管路容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燃气流量可调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飞行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建立燃气流量可调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对燃气流量调节过程中发动机飞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低飞行高度或高飞行马赫数时,发动机有较宽的推力调节范围;随着飞行高度降低或飞行马赫数增加,发动机推力系数降低;随着燃气发生器喷喉面积变小,发动机推力和推力系数增加.  相似文献   

14.
对因特网上采集的骨干链路流量的分组到达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分组到达间隔时间的负指数分布拟合与独立性检验的方法,揭示了其不同于局域网流量的趋Poisson性质。提出了因特网骨干链路流量的类Poisson过程模型,对流量模型的到达间隔时间的分布函数及到达速率进行了讨论。利用仿真方法对流量模型与真实流量的排队分布及等待时间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类Poisson过程模型与真实流量的排队性能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饱和蒸汽流经水平冷凝管时汽-液分相流的流动和传热模型进行了讨论,并给出有关方程。用该模型对饱和氨蒸汽流经水平铝管时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计算,给出了流动参数和热学参数的轴向分布,并考察了有关因素对诸参数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文[1]中,H.T.Banks 与M.Q.Jacobs 讨论了集映Ω:R~m→(?)(R~n)的一阶微分,分别给出了Ω可微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本文改进了文[1]的工作,证明了[1]中条件(3.2)的限制是不必要的,从而得到了Ω可微的充分必要条件,及较为简洁的Ω微分解析表达式。在文中也讨论了Ω的k 阶微分,得到了Ωk 阶可微的充分必要条件及k 阶微分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文[1]的基础上,研究了灰不等式的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从实践中发现油温对离心式喷油器的喷油量有明显的影响,从而分析各有关因素,发现对流量系数的影响是主要的。本文根据整理实验数据,提出修正油温影响的经验公式,可供试验时修正用,从而求得准确的喷油量数值。该值与在标准点温度下的实测喷油量值,其误差在±0.5%以内。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讨论应用微控制器实现W~1平面内综合的离散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及流程,也适用于离散系统其它综合方法的实时算法。是《离散控制系统的W~1平面综合》一文的续篇。它们适用于应用微控制器及其它类型计算机系统构成的跟踪器、稳定器的综合及工程实施。  相似文献   

20.
1995年8月美军在诺克斯堡部队训练中心实施了先进作战试验的最后一项“重点传输”演习。此次演习以火力支援为重点,对于探测器材与间瞄射击分队之间数字化联系所需的战术、技术和作业程序进行了探讨。试验的最大特点是把实兵部队和虚拟部队纳入一个模型。本文讨论了先进作战试验中获得的初步试验结果和组织实施一项复杂的先进作战试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