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着眼于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从战略上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战争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后勤建设的特点与规律,从不同层面全方位地对军队后勤建设作出了许多重大的决策和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是我军新世纪军事斗争后勘准备的根本依据和行动指南,对加速军队后勤现代化建设,实现保障有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后勤谋略论     
现代战争中,国家经济实力未必能顺利转化为后勤保障能力。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战时表现得特别强烈,在国家经济转换成后勤保障实力过程中,后勤主观指导随着作战手段不断向高技术领域发展,也正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地左右着后勤。为了便于认识后勤主观指导在军事后勤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将现代战争、国家经济、后勤保障实力与后勤主观指导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作用力的效果,构成这样一幅示意图(见图1)  相似文献   

3.
一、空中进攻战役经费保障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多次现代战争实践证明了这样一个观点:现代战争从某种角度而言是后勤之战,后勤保障能力是决定战争命运的幕后之神,而战争所需要的各种武器装备、生存条件和指挥、控制、通信、信息系统等发挥效能无不都是经费的转化,强有力  相似文献   

4.
胡主席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战争就是打保障”,“没有强大的综合保障能力,很难赢得作战胜利。”这一重要论断,科学定位了后勤保障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作用。贯彻落实胡主席重要指示,就是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后勤建设全局,着力在“五抓”上下功夫。1抓保障能力的提高,在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后勤准备上下功夫后勤工作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不断提高保障能力。一是强固龙头意识,狠抓战备建设。抓龙头保打赢,是后勤工作的第一要务,是当前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使命任务,要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突出抓…  相似文献   

5.
军用装备是军事力量的主要物质基础,通常包括战斗装备、保障装备和后勤装备。现代战争的实践证明,作为战争的主要物质手段,其准备和消耗的规模越来越大。因此,准确掌握各种装备的损耗状况,特别是战时损耗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军用装备战时损耗特征的分析,利用随机过程理论,建立了描述军用装备战损的数学模型,并对某一类特殊军用装备的战损情况进行了考察,导出了平均损耗速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用科技增强战斗力,势在必行.这是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的要求,是我军实现革命化和现代化的要求,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后勤技术保障能力的要求.现代战争,科技落后,就要挨打.军队将是一个“科学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武装集团”.如果说在经济建设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对国防建设和部队建设来说,科学技术就是重要的战斗力因素.因此,我们对用科技增强战斗力应有十分清醒的认识,要把它放到战略的高度,用气力去抓.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军后勤建设正处在适应新军事革命和现代战争要求的转型期。因此,研究和把握预备役部队后勤保障的特点和规律,对指导我们有针对性地做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摒弃在抓军事斗争后勤准备上那些过时的观念和做法,用新思想、新观念来筹划和指导后勤保障工作,用新标准来规范和衡量后勤力量,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军情,适应"打赢"要求的后勤保障模式。一、结合部队实际,建立健全后勤保障机制现代战争从后勤保障角度看,突出的特点是消耗大。据统计,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先头部队第三步兵师(其兵力近2万人),每日弹药消耗  相似文献   

8.
海湾战争集中表现了现代战争破坏力猛、需求量大、突发性强、立体性强的特点。为此,我军后勤建设必须贯彻"攻防一体"的指导思想,强调后方工程的坚固和隐蔽;必须坚持"军民兼容"的发展方向,注重战略物资的储备和配套;必须挖掘"平战结合"的深层潜力,谋求交通运输的灵活与快速;必须确立技术导向的战略原则,力争后勤管理的科学与高效。海湾战争给人们重要启示:强化军队后勤现代化建设意识,承认军队后勤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尊重军队后勤现代化的特殊规律,并充分照顾其综合性与系统性,实乃天下大势和战争实践的发展向人们提出来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9.
文章围绕邓小平不同时期关于后勤地位和作用的思想进行了阐述,强调后勤在现代战争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第一生产力与军队后勤建设》(王传武)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学说的重大发展,对于新时期军队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就这一科学论断对我军后勤建设的指导作用作了有益的探讨,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后勤在军队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军队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后勤建设,树立依靠科学技术加强后勤建设的观念。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后勤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后勤管理水平。特别是要增加科研训练经费投入,培养门类齐全、业务精通、技术娴熟的后勤人才。  相似文献   

11.
实施科技兴后勤发展战略,丰富和发展了我军后勤建设的理论和指导思想,确立了科学技术在后勤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了在过紧日子的条件下缩短我军后勤与外军后勤差距的步伐,提高了后勤保障能力和军事经济效益。科学技术对后勤建设的推动作用是全方位的,走科技兴后勤之路关键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2.
后勤应急支援保障力量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和突发事件保障的“拳头”力量。在军队后勤院校中组建应急支援保障实体,是后勤院校适应现代战争保障需要,深化教学改革,走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实战保障有机结合路子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3.
进行主要方向作战的后勤准备,不仅包括后勤物资的储备、后勤设施的建设、后勤设备的研制与配备等物质方面的客观内容,而且还包括战时应如何对后勤力量予以科学运用等作战指导思想方面的主观内容。其中,谋略运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从军事谋略活动在主要方向作战后勤保障行动中的地位作用、本质内涵、显著特征、主要任务和实施的原理、方法等方面,对我军后勤系统在遂行主要方向作战后勤保障任务时应确立的基本军事谋略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军民兼容大后勤是相对于军民分立的军队后勤而言的一种军事后勤保障模式。现代战争与和平的转换规律、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对立统一、高技术战争的特点都要求建立军民兼容大后勤保障体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建立军民兼容大后勤提供了外部环境,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为建立军民兼容大后勤提供了物质基础,人民战争的历史实践为建立军民兼容大后勤增加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代战争对后勤保障的依赖性,决定了后勤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对外军后勤人才培训特点的介绍,提出了实现我军后勤人才培养转型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于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军装备的逐步改善,后勤工作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过去我们是小米加步枪,对后勤依赖还不算很大。现在不同了,无论是军需给养、武器弹药、装备器材,都得靠强大的后方供应”①。综合国力的强弱,后方保障的好坏已经成为决定现代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后方保障工作,担负着把国家经济部门为战争而生产的物资转送给军队,并从医疗和技术上保持和恢复军队战斗力的繁重任务。在过去历次战争中,后方勤务就极为重要,在现代战争中,没有后方保障将寸步难…  相似文献   

17.
抗美援朝期间,为适应现代战争需要,我志愿军从建立与作战情况相适应的现代后勤指挥体系,确定与作战样式相适应的新型后勤保障模式以及加强后勤战斗化建设等三个方面,努力加强后勤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为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军后勤也由此迈向了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现代战争不单是表现为军事实力的较量和国家总体实力在战争中的运用,科技的发达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影响和制约战争。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全面体现了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战争对后勤“人员流”、“物资流”、“能量流”实施的全程跟踪,以及实施的实时指挥与控制实现的适时、适地、适量的精确保障。我军后勤必须紧紧抓住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军事变革,以信息化战争为牵引,深入研究信息化战争对后勤的影响与要求,实现后勤指挥权限分层、多维监测、集约化分布式有限互通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集中体现了现代战争高技术、高消耗、高破坏的鲜明特点。从后勤保障的角度看,“大流量”是其显著特征之一,主要表现在流程远、流量大、物流杂、汇流和分流多、补给强度高等方面。这正如外刊评论的那样,“海湾战争成为第一次‘大流量’战争”。那么,美军在这场“大流量”战争中是如何组织后勤保障的?有哪些做法可资我们研究、借鉴呢? 一、统分结合,建立了庞大、有序、高效的后勤补给系统与“大流量”和多军兵种合同作战相适应,美军从总部到战区,到各军兵种部队,建立了上下衔接,统分结合,上统下分,通统专分的后勤支援体系,保证了庞杂的后勤补给行动能够有序、高效地运转。在总部一级,由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设的  相似文献   

20.
《国防》1999,(11)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如何提高后勤系统的快速反应和整体保障能力?河南省军区党委在抓人武系统后勤建设的实践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