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搞好优秀士兵评比工作王德好在贯彻《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开展优秀士兵评比过程中,有的单位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分析起来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1.择老选“优”。一些单位优秀士兵评比中的“择老”问题较为突出。评比优秀士兵多是在超到期的老战士中挑选,尤其是挑选那...  相似文献   

2.
信息窗     
制定细则搞"双争"战士创优路子清某部组织基层开展周评好人好事,月评争当优秀士兵积极分子的活动,促进了争当优秀士兵活动的经常化。他们制订评比细则,把优秀士兵的条件具体化,使战士在评比时有据可依。比如,在团以上组织的比赛中取得名次,为连队争得荣誉者原则上可评为本周好人好事。严重违纪受到连以上点名批评者,本周内不能评为好人好事等7项。有了细则,鼓励什么,反对什么非常清楚,战士如何去争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评选时谁强谁弱也一目了然。接着再将评比结果张榜公布,要求所有连队制作评比公布栏,统一挂在连部。把评比结…  相似文献   

3.
做好"三个层面"士兵的思想工作傅玉胜,杨振荣从士兵工作、学习和行为表现所处的状态看,有先进、后进和中间之分。在全面贯彻落实《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开展"争创先进连队,争当优秀士兵"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做好"三个层面"士兵的思想工作,对于提高基层建设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一)兵源。美国预备役军官主要来源于各种军官学校、后补军官学校或军官训练学校的毕业学员;各军种在地方院校开设的后备军官训练团所培训的优秀毕业学员;按规定退出现役转服预备役的军官;具有军队所需专业特长的文职人员;预备役部队中的优秀士兵。预备役士兵的主要来源有:现役士兵服满规定的最低服役期后,将服役合同中剩余的时间改服预备役的人员;服满合同年限的现役士兵再次服预备役的人员;直接从在校学生和社会青年中招募服预备役的人员。  相似文献   

5.
常新 《政工学刊》2000,(3):18-19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明确确定了“双争”活动要遵循着眼建设、坚持经常、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从部队开展“双争”活动的实践看,只有做到着眼建设、坚持经常,“双争”活动才能收到实效,而走出在“双争”活动上存在的认识误区,又是确保“双争”活动实现着眼建设、坚持经常的前提和基础。走出把“双争”活动等同于评功评奖的认识误区,用“双争”活动促进部队的全面建设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同志不能正确理解评比先进连队、优秀士兵与评功评奖的关系,误认为“双争”评比就是评功评奖,从而导致“双争”活动中,全面不争、单项争的现象,导致“双争”…  相似文献   

6.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明确指出:为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军开展争创先进连队(其他基层单位冠以编制名称)和争当优秀士兵(士官、学员、义务兵)活动。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7.
评比过后要四防按纲建连姚德武争创先进连队和争当优秀士兵评比活动已经结束,要保证这项活动坚持经常,健康发展,必须防止和克服"四种情绪"。一是要防止和克服自满松动情绪。这种情绪一般表现在先进层。有的连队被评为先进或标兵连后,感到争创先进的目标已达到,大功...  相似文献   

8.
在基层部队开展争创先进连队和争当优秀士兵,是贯彻落实《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的有效形式和重要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重点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争先”和单位“创优”的关系,重在激发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上下功夫。《军队基层...  相似文献   

9.
将帅起于卒伍,士兵永远是军队的主体,士兵永远是军营里最美最实的风景,士兵成才也是军队战斗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想要给士兵成才下个定义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翻遍大小词典,找到了成才的释义:成为有才能、有用的人。军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士兵又是这个群体中极为重要的个体,那么,士兵成才又该如何定义呢?  相似文献   

10.
从政治指导到心理疏导,从老师变导师,由战友成网友,作为离士兵最近的首长,指导员角色的演变,背后是工作方式在变,是时代在变。时代已经信息化,战场环境也已电磁化,最基层的政治工作者,用他们的变固守这支军队优秀内核的不变。建党93年,政治指导员在军队87年。近百年来,政治指导员不断变脸扮演多种角色。他们是党支部书记——军队最基层党组织的领头人;是老师——从看图识字开始给一支军队扫盲;是导师——为军营迷茫青年点亮人生灯塔;是心理医生——用疏导去指导士兵如何  相似文献   

11.
王晓军 《国防》2006,(11):59-6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全面建设的理论基础。军人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第一要素,军队的主体是士兵,士兵的来源靠征兵。在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自觉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着眼打赢信息化战争,改革士兵征集制度,全面提高新兵的科技文化含量和综合素质,推动军队战斗力持续增长和履行新使命的能力不断增强。一、更新思想观念,奠定征兵改革的思想基础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战争要求,改革士兵征集制度,必须加强全民…  相似文献   

12.
尊重士兵人格、维护士兵切身利益,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央军委制定了依法治军的方针,即依法带兵,依法管理。依法保障士兵人格权,是依法带兵、依法管理的主要环节,是关系我军政治本色和民主制度建设的重大问题。一、士兵人格权的法制保障是新时期依法治军的必然要求士兵人格权的法制保障是指依据宪法。民法、刑法、国防法、三大条令条例等法律法规来保护士兵人身安全,保证全体士兵正常的生活、工作,保证士兵不断提高以科学文化为主体的综合素质,促其在部队健康成长。士兵是军队的基础,是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对象,从…  相似文献   

13.
军委张震副主席在济南考察时提出:人武部门要按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的精神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对此,省军区党委成员进行了认真学习和领会并一致感到,虽然《纲要》是军队基层建设的大纲,但其基本精神对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同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借鉴《纲要》提出的开展争创先进和争当优秀士兵活动的做法,在民兵、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军区积极适应军队战略指导思想的“两个转变”,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按照江主席“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总要求,结合《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总部下发的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意见》,在民兵预备役部队中广泛开展了“争创先进连队,争当优秀民兵、预备役士兵的活动”,推动了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全面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兵员成分的更新,一大批高学历士兵和特长兵涌入军营。这部分人才资源给部队建设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但在现实工作中,有的单位却没有很好的发挥这部分人才的优势,使一大批优秀士兵人才被埋没,造成人才紧缺与人才流失并存的现象。士兵是军队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开掘士兵中的人才资源,是当前各级党委和机关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修正视角,向士兵群体要人才在有的单位,常听领导同志发出人才难觅、人才难留的感叹。原因何在?概括起来主要是三种视角偏差造成的。①选才上的“仰视”。在有的领导意识里,人才都来自上边,热衷于到外面请,到上边要…  相似文献   

16.
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来源在征集。没有高质量的征集,就没有高素质的军队。去年,许多地区不同程度出现征兵难问题,应引起各级高度关注,必须下大力谋求征集对策、畅通征集渠道、化解征兵难题。  相似文献   

17.
龚辰  苏锐 《国防》2003,(4):45-45
士兵是军队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士兵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既是军队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又直接关系着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未来战争的成败。对此,我们既要在思想上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更要在行动上把提高兵员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关系军队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事来抓。 兵员知识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和战争形态演变的产物。在冷兵器时代,由于战争是面对面的厮杀,战胜敌  相似文献   

18.
李鹏 《国防》2002,(11):41-41
认真做好退伍士兵安置工作,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改革,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减员增效,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退伍士兵安置政策在许多方面不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退伍士兵安置难、安置质量下降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退伍士兵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影响社会的稳定,削弱了适龄青年应征的积极性,制约了兵员质量的提高。为此,建议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在研究解决退伍士兵安置问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重视兵到官的角色转换蔡杭,黄立枫为解决基层军官缺额问题,加强军队基层建设,三总部确定从优秀军士长、专业军士和军士中选拔部分现役军官。由士兵生长起来的干部,在部队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也有部分同志进入角色比较慢。解决好这部分同志提干后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然而,当将军先得当士兵,否则成为将军就是传说。要想让传说变为现实,必须脚踏实地地从当好普通一兵开始。沈阳军区某高炮团大学生士兵柴梓淞,就是这样一位怀着将军梦、脚踏实地向前进的士兵。柴梓淞入伍一年就被评为"携笔从戎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兵标兵",荣立三等功。让我们打开他的日记,看看优秀士兵是如何成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