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化是时代潮流,加强海上行动信息动员建设是适应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现实需要.新形势下,必须坚持以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海上行动对信息动员建设的基本要求,突出抓好海上行动信息动员建设的关键环节,努力提升海上行动信息动员建设的质量效益,全面提高海上行动信息动员保障"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目前后备力量动员未能达成"一体化"、人力动员准备不能实现"及时化"、后备力量编组未能实行"社会化"和军事人力列编尚未纳入"法制化"的实际,加强我国军事人力动员准备,应强化一体化动员,注重应急动员,突出专业人才动员,同时,还要完善动员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3.
完善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体制应树立"大国防观",将应急与应战动员合二为一,使用一套组织体系,形成大国防观下的"国家动员机构";要把应急预案和国防动员预案统一起来,制定和完善各类抗灾抢险预案,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目标、应对策略、行动基本政策、解决危机的规则和程序以及方法等加以规定;要建立多部门共议、灵活机动的协作联动机制;要健全预警机制,设置风险"警戒线",规定预警事项处理程序;要完善有关动员的基本法,把国家动员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上升为国家意志。  相似文献   

4.
王法安 《国防》2003,(4):17-18
四、关于国民经济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这三个概念中,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是改革开放以后新提出来的两个概念,而且是动员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对于这三个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当前主要有四种看法:一是经济动员包括科技和信息动员;二是科技动员不应包括在国民经济动员之中,而应与经济动员并列;三是科技动员包括信息动员;四是信息动员是国防动员的“核心”,它不但应该与经济和科技动员并列,而且应该成为整个国防动员的“主体成分”。这些不同的观点或看法,反映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传统的经济动  相似文献   

5.
周文春  李路遥 《国防》2014,(11):32-33
应急动员行动涉及面广,指挥协调复杂,必须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挥体系。要着眼增强国防动员应急功能、提高应急动员指挥的权威性和时效性,优化应急动员领导指挥机构、健全应急动员协调运行机制、完善应急动员指挥保障手段。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由于受"和平宪法"的限制,其战争实力受到很大制约,但却非常重视战争动员建设和准备,具备强大的战争动员潜力.现有法律体系虽然没有突破"和平宪法"的约束,但在有关法律中对战争动员体制机制进行了明确,为战争动员提供了法理依据;人口众多、国民素质较高,坚持寓兵于民,具有丰富的人力动员资源潜力;通过建立"隐军于市"的国防工业体系,大大增强了整个工业体系的国防动员能力;经济和科技实力雄厚,可以为战争动员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7.
战争动员是指国家采取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进行现代战争动员,除了必须选择适当的时机、方式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确定合理的强度。 一、战争动员强度的内涵 所谓战争动员强度,是指国家为适应战争需要,由平时状态转为战时状态的行动强度,它主要体现在动员规模、转换速度、战备等级、持续时间等四个方面。 动员规模是衡量战争动员强度的主要因素。战争动员规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动员区域的大小。这主要指动员的地理区域而言。二是以武装力量为主的国家各种力量的动员数量。它主要包括动员的民众  相似文献   

8.
王法安 《国防》2003,(3):31-32
三、关于国防动员体系、国防动员体制和国防动员机制 这在个概念是近年来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基本范畴,弄清它们的准确涵义和相互关系,对于优化我国国防动员的系统结构、理顺动员体制、完善动员工作的运行机制都是很有意义的。我认为,这三个概念是从不同角度、不同范围和不同层面上,对国防动员这一社会实践活动所作的理论概括,它们各自有特定的内涵,但在实践中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9.
孙海成  陈玲 《国防》2008,(8):15-17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既是对我国民族意志的大考验、民族精神的大凝聚,也是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大检验、国防动员准备的大检验。在抗震救灾中,信息动员作为国防动员的一个重要方面展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姜延波  岳胜军 《国防》2003,(5):34-34
反战争动员,是指破坏、阻止和干扰敌方战争动员准备与实施的军事和非军事行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反动员的要素多、范围广、综合性强,决定了反战争动员应遵循“整体谋划、系统实施、确保重点、协调一致”的原则。反战争动员,既可以电子干扰、信息欺骗、心理攻击等软杀伤手段实施,也可以远程突袭、精确打击、火力压制和特种作战等硬摧毁方式进行。组织实施反战争动员,有利于削弱敌国防实力、潜力转化以及持续作战能力。高技术条件下的反战争动员,是智力战与体力战、信息战与火力战、经济战与外交战的统一,系统性、整体性强,在组织实施反战争动员过程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王江琦  武希志 《国防》2002,(3):26-29
经济动员准备是我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防动员准备中最为复杂的领域。经济动员的实质,是把社会经济资源转化为国家安全特别是战争所用资源的过程。为适应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经济动员必须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动员基础,必须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动员体制。按照这两个基本要求,目前我国经济动员准备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建飞  徐华 《国防》2002,(1):39-40
随着军事科技在现代战争中地位和作用的逐步增强,科技动员从经济动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战争动员的重心。科技动员作为国家统一组织科学研究部门和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战争所需科学技术的开发研究的行动,其根本目的是开发应用新兴科学技术,利用科  相似文献   

13.
王武英 《国防》2002,(12):19-19
现代战争动员具有内容繁多、工作复杂、时间紧迫的特点,要有效地组织战争动员,必须建立高效的动员体制.主要应做到"四化". 一是组织一体化.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国防动员领导机构,协调一致、上下联动、综合一体化程度较高.随着我国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战争动员机构都应有党、政、军领导和有关机关人员参加.这种一体化的战争动员机构对于调动本区域内的动员力量具有权威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军民融合战略的大背景下,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之处,分析了智慧国防动员信息系统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以及数据采集、资源管理、行动指挥、通信网络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设计了智慧国防动员信息系统体系的基本架构和运行模式,总结了智慧国防动员信息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国防人力动员是国防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具备良好的人力动员基础,但缺乏有效的国防人力动员机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结合国外有关做法,应当把国民役登记制度、战时人员预留制度、征召人员岗位和待遇保留制度以及国防教育作为当前国防人力动员机制构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曲新勇 《国防》2014,(10):19-22
所谓体系动员能力,就是通过信息系统将动员体系诸要素、单元、子系统高度聚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发挥系统最佳效能的整体动员能力,其本质是以作战需求为牵引,以动员资源的信息处理为依托,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动员活动,将处于分散状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装备技术等战争潜力,快速转化为定向聚合的战争实力。较之传统动员,体系动员能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综合集成为手段,将各动员单元、动员要素联为一体的系统网络平台,实现动员潜力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转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潜力的增效作用。其在动员行动与作战行动衔接上体现为协调性,即能消除传统的动员与作战行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差距,保持动员系统与作战系统的适时匹配;其在动员指令下达与传递上则表现为高度的精确性,即通过信息系统准确感知动员需求、科学生成动员方案,使供需对接更加精确;其在动员行动的执行上表现为智能化,即依托动员网络,合理选择与调用整个体系内处于"恰当"时空点的潜力资源,使动员保障适时、适地、适量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战争动员是一个现代概念。1870年俄国首先使用这一术语。当时,俄国政府还制订了一份关于征集和分配后备役军人的动员计划。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规模巨大,关于战争动员的概念、内容、性质和规模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战争动员的主要内容包括:军事动员、经济动员、科技动员、民防动员、军费动员等。  相似文献   

18.
武器装备动员在国防建设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在武器装备动员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观,要顺应新军事变革要求,突出创新,实现武器装备动员战时有保障和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新时期我国武器装备动员的特点及战略目标,总结了由于国家总体科技水平、国防投入、管理体制等影响我国现阶段武器装备动员发展的若干问题,并就贯彻落实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武器装备动员发展创新工作,武器装备动员工作要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创新武器装备动员模式,采取切实措施,把武器装备动员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发展规划,提高快速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19.
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斗争,对我国国防动员能力是一次检验。抗震救灾的实践表明:国防动员建设平时准备与战时需要必须紧密联系,动员建设与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必须协调融合,信息化条件下"快速动员"将成为衡量当前与未来国防动员质量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协同动员"将成为未来国防动员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李金宇 《国防》2008,(7):47-48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当前,贯彻党的十七大这一精神,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必须紧贴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健全领导体制.这是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核心工程.新时期,伴随日益加快的改革开放步伐,我国国防动员体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1994年建立的国动委体制虽然定性为议事协调机构,但由于第一主任、主任、副主任皆为党政军首长,委员均来自党政军机关各部门领导,客观上起到了领导指挥的作用,国动委达成的意见实际上就是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关于国防动员的方针乃至任务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