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段式”教学模式,是将国防生学员一年的培训时间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强化、专业培训和岗位实践。以院校教育为基础,以岗位实践为转换,以第一任职能力需要为目标,探讨实践“三段式”教学模式,使国防生任职培训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经过调研考察,在分析国防生培训现状和任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应调整和改进国防生现有培训模式,确立“一切为任职”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构建适应任职需求的课程结构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防生特点的管理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3.
调查任职院校国防生自尊、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个性特征,为任职培训期间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采用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以及自编问卷方法,对535名任职院校国防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任职院校国防生自尊水平与专业、是否学员骨干等因素有关;自我效能水平与居住地等因素有关;任职院校国防生人格特征与军校生和军人群体相对接近,但与大学生群体有所不同。可见,对任职院校国防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该重点从提高国防生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水平入手,更好地维护和提高国防生在任职培训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国防生是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校培养的后备军官,是今后我军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也是部队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一支生力军。国防生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军干部培训制度改革的成败,关系着军队质量建设和实现科技强军的进程。因此,我们在开展选培工作中始终把帮助国防生打牢素质基础作为重点来抓,以适应部队建设的长远需要和国防生本身任职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由驻成都地区普通高校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办公室编辑的一本国防生读物——《国防生读本》,最近在四川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与国防生见面。  相似文献   

6.
努力提高国防生管理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雪  谢成钢 《国防》2005,(11):22-23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依托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国防生(人称“地方高校的军校生”),将成为未来我军军官队伍的重要来源。因此,加强国防生管理,提高国防生管理效能,保证国防生培养质量的实现,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国防生管理是指国防生管理者通过有效履行领导、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充分调动国防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建立正规的国防生军政教学训练和活动秩序,创造有利于培养国防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良好环境,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活动过程。从国防生“寓军于地”的特点看,…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及时捕捉解读国防生选培工作最新政策方针的权威频道,这是一个全面反映国防生各项工作热点亮点的沟通平台,这是一个深度发掘国防生在部队任职经历及成功经验的颁奖舞台,这是一个追踪记录国防生成长及生活状态的精彩世界,这是一个碰撞交流国防生心灵图谱和精神风貌的青春家园——适逢国防生选培走过十年,总政干部部培训局与本刊联合打造国防生专栏,敬请各方垂注。  相似文献   

8.
国防生在地方高校毕业后一般都需要在军事院校进行相关专业的任职培训。做好国防生干部学员的培养教育,关乎我军干部队伍建设的大局。转变角色,牢固树立军人意识。国防生在进入后备军官队伍之前,都经过了学习成绩、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帮助国防生树立社会责任,让他们深怀感恩之心,从2001年年初到现在,吉林大学选培办在国防生中广泛开展.“雷锋精神与我同行”活动。10年来,一届届闰防生以雷锋为榜样,走雷锋成长道路,接力帮扶靖宇县第一中学“双特生”(特优生、特困生),取得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0.
加强和改进国防生任职培训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 《政工学刊》2010,(12):66-67
今年初,国家教育部、解放军四总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国防生军政训练和任职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培养目标为专业技术类的国防生,任职培训时间由原来的10个月调整为3个月。学制的缩短,意味着标准更高、要求更严、挑战更大。必须积极适应,抓住机遇,主动作为,着力在深化思想认识、改进培训模式、形成长效机制上下实功、使真劲。  相似文献   

11.
苏宗义 《中国民兵》2008,(10):37-37
2005年6月16日,新疆军区与石河子大学签订了《为军队培养干部协议书》,石河子大学成为继新疆大学之后,新疆第二所培养国防生的高校。在3年的时间里,石河子大学狠抓国防生在校学习、训练和管理等关键环节,呈现出“快速到位、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是什么使该校的国防生培养工作成为众多签约高校的“后起之秀”呢?  相似文献   

12.
目前,已有数万名毕业国防生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中多数能够适应岗位需要,胜任本职工作,涌现出不少先进代表。但从部队反映的情况看,还有少数国防生干部对军人职业缺少认同,不能安心国防事业和本职岗位;相当一部分国防生干部进入角色较慢,与基层岗位要求差距较大,素质结构中存在明显的“短板”。准确定位国防生干部素质“短板”,全面把握产生“短板”问题的原因,是推进国防生培养工作健康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军事零讯     
ASia亚洲 中国首批国防生军政训练基地建立 为进一步做好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工作,打牢国防生军政素质基础,全军首批国防生军政训练基地日前在兰州军区建立。 兰州军区依托西安陆军学院、乌鲁木齐陆军学院和甘肃省军区教导大队建立的3个国防生军政训练基地分别担任军区在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地区普通高校国防生的军政训练任务。训练基地拥有较完善的训练、生活设施和较强的师资力量,将利用寒暑假期间对国防生开展系统、规范的军政训练。  相似文献   

14.
国防生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文  阎军 《国防》2006,(11):28-29
建军作战,人才为本。依托地方大学培训军官是世界许多国家军事人才培养的共同做法,也是加速我军干部队伍现代化,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又快又好地发展的重要举措。胡锦涛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多次强调,要加大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力度。贯彻落实胡主席这一重要指示,做好地方高校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建立具有军事特色的国防生教育体系国防生教育,是德、智、体、军的全面教育。大学是国防生由青年学生转变成合格军人的第一站,是打基础、积能量的第一阶段。美国军事专家指出:“必须针对不确定的未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是当今军事大国调整军事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国防生培养工作是满足部队对高素质军事人才需要的重要举措。作为国防科工委的重点院校,作为哈军工的传人,我们深切感受到,为国家培养预备军官是我校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为切实做好海军国防生的培养工作,经过近4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逐渐理清了工作思路,确定了海军国防生的培养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引下,我校海军国防生工作将踏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相似文献   

16.
国防生自2004年首批毕业补充部队以来,年度补充部队人数约占生长干部总量的30%,成为部队干部的主要来源之一。国防生的成长经历及自身素质既有优长也有短板。在国防生院校培训机制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中,各部队不等不靠,积极作为,探索创新,为国防生胜任本职岗位、打牢发展基础、巩固基层建设摸索总结了很多成功经验。本文充分体现了该部队在认识和解决国防生干部培养使用问题上,将对部队建设负责与对个人成长负责二者高度统一的科学理念,可供我们思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踏进地方普通高校,就能拥有一名“准军人”的威武感觉;走出象牙塔,迎接你的就是千顷波涛、万里蓝疆的豪迈情怀。当青春成为一条眩目的彩带连接起大学生活和军旅生涯,当梦想有了在操场与海战场次第实现的可能,海军国防生,这个名词已经成为无数向往海洋、热爱国防事业的热血青年海军梦开始的地方。春暧花开时节,笔者就海军国防生选择培养工作专访了海军政治部干部部人才工作办公室有关人士。7个“正步”踏进海军国防生方阵你想成为海军国防生方阵中的一员,就必须踏好7个“正步”:  相似文献   

18.
驻校选培办作为选拔、培养后备军官的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和责任意识,紧贴强军目标和部队建设需求,以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和军队好干部标准为牵引,着力在提升国防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工作能力上下功夫,力争为部队基层培养输送更多政治合格、作风优良的“举旗人”。一、注重铸魂育人,抓实理论教育和活动引领一要搞好创新理论教育活动。以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军政理论教学为抓手,整合军地教育资源,扎实抓  相似文献   

19.
昆明理工大学在国防生选拔培养工作中,围绕政治合格强化思想教育。进一步坚定了国防生的从军信念。今年毕业的74名国防生,军政素质优良,党员占90%以上。在开展国防生思想教育中,他们按照部队对军事人才培养的要  相似文献   

20.
1998年总政与北大、清华签订了为军队培养干部意向书,率先开展了依托高校培养国防生试点工作。五年来,两校取得了很多成绩和经验。日前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振斌同志,请他谈谈有关培养国防生的问题。记者:杨书记,你好!清华大学作为第一批为军队培养国防生的高校,请你谈一谈清华大学为军队培养国防生的重大意义。杨振斌:对国防生的培养对我们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