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往来     
《国防》1999,(4)
编辑同志: 近日,我们连续接侍了几名刚到外地打工返乡的退伍战士,他们都是由于退伍后没有进行预备役登记而被用工单位拒收的。 我国刚刚修改实行的《兵役法》明确规定,军人退伍后一个月内应到县(市、区)兵役机关进行预备役登记。退出现役,有依法服预备役的义  相似文献   

2.
民兵整组和兵役登记是人武部年度的两项重大工作任务。针对近年来整组工作中因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情况难掌握、人员难召回的现象,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人武部以兵役登记工作为抓手,把上年度经过兵役登记未被征集入伍的适龄青年,在征兵工作结束后编入民兵组织;退伍战士返乡期间,与民政部门协同搞好预备役登记,并及时编入基干民兵组织,为民兵整组提供新的编兵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车瑞金 《国防》2006,(3):60-61
本文所讲征接兵方式改革的内涵,是指将现在由兵役机关和接兵部队共同组织征兵体检、政审、走访、定兵,改由兵役机关单独负责新兵征集的全部工作,新兵接收部队只派少数干部在新兵起运前3~5天,到征集地将新兵带回。征接兵方式改革好处很多。一是减少了部队人员派出。每年征兵期间,正好是部队年度工作转换期,训练、战备任务繁重,老兵退伍、年终总结等各项任务都要完成,这时抽调大量干部长时间外出接兵,势必影响部队日常工作。而实行征接兵方式改革后,新兵接收部队只需派出少数干部将新兵带回,提高了部队干部在位率,减少了部队工作的压力。二是…  相似文献   

4.
信息之窗     
《国防》1994,(12)
安县人武部注重退伍军人的管理和使用。他们一是抓了政治思想教育。退伍军人回乡报到时,必须接受预备役登记、继续履行兵役义务的教育;服从安排的纪律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等。二是利用“八一”建军节、国防活动日等开展军事活动、国防知识竞赛等,使退伍军人退伍不忘国防,牢固树立国防意识。三是做好农村籍退伍军人两用人才的安排使用。为此,他们与县民政局等部门建立了“两用人才指导委员会”,各乡镇设立  相似文献   

5.
英国的预备役部队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退伍军人组成的正规预备役部队。所有曾在部队服役3—9年的退伍士兵,均须在正规预备役部队服役3—6年。在正规预备役部队服役期满的士兵及已服过现役12—22年的退伍士兵转入长期预备役,服役到45岁,服现役22年以上的退伍军人,有资格领取养老金,这些人在60岁以前仍有服预备役义务。另一类是志愿人员组成。志愿预备役部队平时仅有番号和少数现役军人骨干。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按规定,转业干部到地方报到后,必须及时到人武部进行转眼预备役登记。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主动到人武部进行转眼预备役登记的转业干部只占20%,大部分军转干部未能按规定及时到所在地区人武部进行登记,致使登记工作不能按时完成,有时只能抽调基层干部分片进行跟踪登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兵员储备工作的正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调查认为,现在由兵役机关和接兵部队共同组织征兵体检、政审、走访、定兵,可改由兵役机关单独负责新兵征集的全部工作,新兵接收部队只派干部在新兵起运前3至5天,到征集地将新兵带回。这种征接兵方式改革好处很多:  相似文献   

8.
军分区、人武部作为担负后备力量建设和指挥任务的军事机关,从领导指挥体制方面来讲,既是后备力量平时建设和战时参战的领导和指挥机关,又是同级地方党委的军事部和地方政府的兵役机关;既接受上级军事机关的指挥。又接受地方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从工作性质和内容方面来讲,既是军事工作,又是地方工作;既要做民兵预备役、兵役动员工作,又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9.
《国防》1996,(5)
原平市段家堡乡赤泥泉村民兵亢兰锁是一名退伍战士。他退伍不褪色,保持发扬部队优良传统,努力 在本职岗位上实践雷锋精神,曾多次被山西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双拥模范、民兵学雷锋标兵。 东方风来满眼春。乘着改革的春风,亢兰锁经过反复思考,决定组织民兵和退伍军人共同开办一个联合运输公司,专为民兵和退伍军人就业和致富铺路搭  相似文献   

10.
张琦  肖霄 《国防》2005,(11):29-29
加强预备役军官队伍建设,重点应在三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应在选拔储备上下功夫。严格按照预备役军官选配条件,坚持择优选配原则,切实把政治素质强、文化程度高、军事素质好、组织能力强、热爱预备役工作且年纪较轻的人员选拔到预备役军官队伍中来。为此,在确定具体人选时,要多选配一些转业干部、退伍军人、专武干部和民兵干部,多选配一些地方科技人才,以提高预备役干部队伍的科技含量和专业对口率。同时,要建立预备役干部考核淘汰机制。军队干部部门要会同地方组织和人事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预备役军官进行全面综合考核,对因政治、年龄、身体…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大港区人武部认真贯彻落实《兵役法》中关于退伍士兵履行服预备役义务的规定,高标准抓了退伍兵的预备役登记。该人武部针对近年来部分退伍战士返乡后,不能及时进行预备役登记的情况,联合民政、公安等有关部门下发了《退伍士兵服预备役登记规定》,对退伍战士返乡后预备役登记的程序、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大港区人武部认真贯彻落实《兵役法》中关于退伍士兵履行服预备役义务的规定,高标准抓了退伍兵的预备役登记。该人武部针对近年来部分退伍战士返乡后,不能及时进行预备役登记的情况,联合民政、公安等有关部门下发了《退伍士兵服预备役登记规定》,对退伍战士返乡后预备役登记的程序、  相似文献   

13.
征兵工作     
兵役机关怎样管好接兵人员! 贵阳小河区人武部 吴言林 叶惠明 《征兵工作条例》第26条规定:接兵干部到达接兵地区后,应在当地人民政府和兵役机关的领导下,积极协助征兵办公室做好征兵工作。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少数接兵人员放任自流,发生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积峰,一名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甘做兴武人。20年的武装生涯,尤其是担任部长10年来,始终保持军人积极进取优良传统,一心扑在武装事业上,努力开创兴武强兵新局面。一矿武装部被总参、总政评为"全国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民兵应急分队被山西省树为民兵基层建设"红旗单位"。他本人多次被评为先进专武干部,去年荣立二等功。  相似文献   

15.
每年服现役的高炮、通信、工兵、坦克等技术兵退伍后,县、乡有关单位进行预备役登记,储备起来,就算完事大吉了,却忽视了对这些人员的复训工作。这个问题应引起人武部门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退伍战士的技术会逐渐生  相似文献   

16.
基层之声     
编辑同志: 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中,县人武部作为地方兵役机关,在县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与接兵干部共同承担着征接优秀兵员的责任。但接兵干部来自各个部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应该说绝大部分干部能严格按照征兵政策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尊重政府领导和人民群众,自觉践行“三个代表”要求,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称赞。但也有极少数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把接兵作为索取好处的机会,有的私下向新兵家长“明码标价”;有的不听招呼进行“暗箱操作”;有的私自到歌厅酒吧风光潇洒;有的与地方女青年来往密切;有的酗酒过量洋相百出;有的游山玩水逍遥自在。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但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也损害了人民军队的声誉。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我征求过上上下下许许多多同志的意见,大家都认为给专武干部授预备役军衔,不但应该,而且是依法行事。 《预备役军官法》规定,军官预备役分为两类:预备役部队任职的和预编到现役的预备役军官为一类预备役;经过兵役机关登记的其他预备役军官为二类预备役。同时,第10条规定:预备役军官可以从人民武装干部中选拔。所以说,为专武干部授预备役军衔,并不是异想天开的新发明、新创造,而是法律规定的,只不过以前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随着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我们是1985年底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的。当我们到退伍军人办公室报到时,工作人员在我们的退伍军人证明书上盖了一个预备役登记章。当时我们想,有关部门肯定要集中我们这些预备队员学习、训练  相似文献   

19.
退伍军人具有较好的军政素质,预备役部队尽可能多的组编退伍军人。足有效地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捷径。目前,退伍军人编入比例较低。某团退伍军人所占的比例仅有18%。而该团所在地区从1983年以来,退伍回乡的服一类预备役的专业技术兵共有892人,该团所需的技术兵种几乎都有,但对口编入的仅是其中的1/5,尚有4/5没有编入。这样,就出现了一种不合理现象:一边有大量现成的技术兵员没有利用起来,一边又费时费劲新训技术兵员,都是一种浪费。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应开辟新的编组途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被征召的预备役人员所在单位应当协助兵役机关做好预备役人员的征召工作.从事交通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优先运送被征召的预备役人员." 一、预备役人员所在单位的职责 本条第一款规定,被征召的预备役人员所在单位应当协助兵役机关做好预备役人员的征召工作.这一规定与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规定是一致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在国家发布动员令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负责人,必须组织本单位被征召的预备役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在国家发布动员令后,必须完成规定的动员任务;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