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开展,语篇层次的翻译越来越受重视。衔接是构成语篇的重要条件。在整个语篇翻译过程中,衔接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正确理解原文的关键,是传达原文信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语篇类型多样,体裁丰富。一般来说,任何语篇都须有一个论题结构或逻辑结构,并且语义连贯。语篇的连贯主要取决于衔接的运用,衔接是篇章内的句子在语义和表层结构中的连接方式,是构造语篇的重要手段之一。连句成篇的衔接手段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三类:逻辑纽带、语法纽带和词汇纽带,这三类连句手段在语篇中通常是交织使用的。对语篇衔接手段的分析能够有效地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对英语话语和英语语篇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介绍三种语篇衔接方式———结构衔接、逻辑衔接及词汇衔接 ,旨在论述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引进语篇衔接的概念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Halliday的语篇分析理论模式,讨论了语篇衔接和情景语境相互作用产生的总体效果,探讨了语篇衔接和情景语境的功能特点,阐述了语篇衔接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进一步明确了语篇衔接的理论地位和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
主位结构和衔接都是系统功能语法中用于语篇分析的重要概念,二者在语篇分析和连贯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主位推进模式和其他衔接手段在具体语言材料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归纳出主位结构作为衔接手段用于语篇分析的重要性及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介语理论及其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年外语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其母语的影响,并且会彤成一种既不同于其母语、又不同于目标语的一种被称为“中介语”的特殊的暂时语言形式。中介语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翻译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中介语的影响,并积极利用中介语理论以促进英语教学。本文将运用中介语在外语学习特别是翻译过程中的影响,分析有关翻译谬误并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英语中的名词替代现象并对其进行了分类.解释了名词替代的实质及其在语篇中衔接作用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语篇分析,可以使学生对篇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增加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的过程中有所突破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荐书·悦读 《之江新语》一书,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为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撰写的232篇短论的结集。其文短、其话实,清新隽永、意尽言止的风格,可以说领近年来改文风话风之先,不愧称“新语”。  相似文献   

10.
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总是为一定的交际目的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使用。人们运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社会交际总是受到现实环境的支配与影响。任何语言的使用都有语境,语篇作为言语交际中传递信息的载体,同样也离不开语境。语境体现为语篇的语言选择,而语篇的语言选择又建构了语境。语境是交际双方共同的认知前提。对于语境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更加准确地研究和分析基于这个语境产生的语篇。  相似文献   

11.
警营文化工作是部队精神文明和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强大“助推器”。本文分析了当前部队基层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四多四少”现象,并就如何着眼问题、解决矛盾,推进警营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护理人员良好的人际适应教学能力不仅是临床带教的需要,而且是现代护理服务团队发展的必须。团体辅导对提高护理人员人际适应教学能力方面有很好的作用,主要有完善人际理念,增强护理团队凝聚力,预防团队信息流通障碍,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等。  相似文献   

13.
浅谈在营区规划中对营区文化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在军队工程建设中,对营区规划的主导思想已形成基本一致的认识,但多从物质技术层面去理解,就营区规划单位而言,尚没有广泛认识到营区文化也是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以及在营区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此情况重点论述了营区文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并提倡通过对营区空间形态的创造来塑造有特色的营区文化,最终创造出一个充满凝聚力的,有利于长期发展的营区环境。  相似文献   

14.
15.
This analytical article asks the question: to what degree did the media contribute to the Rwandan genocide and what might have been done about it? In examin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mass media in Rwanda, this paper argues that while hate media clearly contributed to the dynamics that led to genocide, its role should not be overstated. While it is commonly believed that hate media was a major cause of the genocide, instead it was a part of a larger social process. The use of violent discourse was at least as important as, for example, the availability of weapons in carrying out the genocide. Put another way, violent discourse was necessary but not sufficient by itself to cause the genocide of 1994. In arguing this thesis, Rwandan history is examined to demonstrate the processes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destructive attitudes and behaviour. Next, analysis of the methods and content of propaganda campaigns is discussed. Finally, an overview of the requirements and organizations for third parties to conduct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terventions is presented in the last s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