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祁文谨 《国防》2012,(11):36-37
应对非战争安全威胁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也是民兵的重要任务.军地联合行动是国家应对非战争安全威胁的基本方式.新形势下,省军区系统要针对地区非战争安全威胁形势,适应军地联合应对非战争安全威胁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指导方针,积极推动民兵应急力量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 (一)建立融合建设领导机制.由军地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联合组成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共同研究决策军地应急力量建设和遂行任务等重大问题,统一军地应急力量建设筹划部署、任务分配、指导协调、检查验收等工作,并把民兵应急力量建设纳入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绩效考评体系,确保军地各级尽职尽责抓好民兵应急力量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营造军地齐抓共管民兵应急准备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
杨进  丁友伟 《国防》2014,(9):10-11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推进国防动员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军地联合指挥控制能力,是当前省军区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应按照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要求,突破现行体制机制束缚,统筹军地信息网络资源,着力破解安全技术瓶颈问题,真正实现国防动员综合信息系统军地互通共享。  相似文献   

3.
城市防空力量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城市防空力量建设,对于确保战时城市社会安全和稳定意义重大。我们必须紧贴使命求发展、紧贴实战谋打赢,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城市防空力量建设科学发展。一是要形成军地共建合力。由于城市防空目标多、防空需求量大,必须将防卫任务纳入军地发展规划和党政军共同职责,充分整  相似文献   

4.
苗圩 《国防》2007,(12):27-27
国防动员建设是关系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高度重视国防动员建设,积极做好应急作战动员准备,是军地双方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5.
刘沈扬 《国防》2010,(6):49-51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建设涉及军地双方,政策性强,关系安全发展大局,关系社会稳定,关系战略预备力量建设水平。近年来,各级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总部和军区关于加强民兵武器装备管理的指示精神,军地合力、上下一心、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6.
刘新泉 《华北民兵》2011,(11):48-48
新颁布的《国防动员法》明确提出:"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这就要求新形势下必须依据《国防动员法》,进一步按照融合式发展要求,统筹军地资源,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的创新发展。一是融合军地指挥机构建设。着  相似文献   

7.
吴连丰 《国防》2010,(6):74-74
河北某陆军预备役炮兵团按照“发挥协调作用,融合军地资源,坚持共享共建,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充分利用驻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利条件,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首先,着力在应急力量联建联训上下功夫。把军事斗争准备融入地方应急能力建设范畴,整合军地应急资源。一是应急指挥体制的联合。协调驻地应急办,吸纳公安、安全、林业、水务、地震等有关职能部门,组建军地合一、分工协作的联合应急指挥体制,遇有应急情况,整体联动,协同处置。  相似文献   

8.
陈平 《国防》2013,(3):33-34
国防动员指挥体系建设是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关键环节。必须紧紧围绕贯彻"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走活军地深度融合发展之路,努力打造联合、权威、高效、顺畅的国防动员指挥体系。深化军地融合的动员建设理念。加强国防动员指挥体系建设,必须着眼军地联合指挥,树立军地一体、军民联合的建设理念。应着眼遂行新的职能任务需要,牢固树立军地全面融合的意识,使部队的指挥  相似文献   

9.
张军 《华北民兵》2011,(1):23-23
预备役部队作为军地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军地融合式发展的重要职责,必须着眼形势任务的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洪贤禄  李静 《国防》2013,(9):29-29
目前,军地信息资源融合发展还存在不少"瓶颈"问题:一是领导管理机制不完善。军地领导责任不明、信息资源上下不通、军地工作分离脱节的现象还较普遍,进而影响军地信息资源融合互通。二是军地装备、标准不统一。由于军队和地方的信息化装备、设备差异较大,各种数据统计标准和计量方法又不尽相同,军地信息资源共享困难。三是安全保密机制不健全。  相似文献   

11.
刘维 《国防》2014,(10):16-18
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政府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习主席的这一重要指示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把握的原则、责任主体和领域范围。军地各级应紧紧抓住国家、军队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利用军地优势资源,拓展国防动员领域,构建融合发展机制,合力破解矛盾问题,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准备,努力提升能打胜仗和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2.
寇铁 《国防》2008,(9):24-26
新的历史时期,为适应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的需要,必须统合军地领导、整合军地资源、融合军地优势、聚合军地力量、联合军地行动,全面推进军地联训、联防、联保、联建、联战的"五联"建设,努力提高军地联合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胡主席指出:"要进一步探索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内在规律,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方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人武部作为军地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军地融合式发展的重要职责,必须着眼形势任务的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为开展武装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倪前进 《国防》2010,(7):48-49
信息时代,国家建设发展面临着战争与非战争双重安全威胁,应对非战争安全威胁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各地各级要着眼维护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认真研究构建军地联合应对非战争安全威胁体系。  相似文献   

15.
钟伟  解清 《国防》2012,(11):57
新时期新阶段,安全威胁的多样性、军事任务的多元化,大大拓展了国防动员的职能使命.我们要积极适应国防动员职能使命拓展的新需求,大力推进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国防动员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完善与政府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动员指挥体系.着眼应急应战双重需要,对军地职能部门指挥机构进行系统整合,构建军地一体、平战结合、集中统一、权威高效、运转顺畅、反应灵敏的联合指挥体系.一方面,要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发挥军地情报信息系统作用,依托现有信息网络,按照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要求,将过去军地情报信息单线传递改为动员情报信息的双向交换,搭建本级作战指挥系统、政府应急系统、相关职能部门系统相连接的指挥网络,建立贯通地方政府网和部队国防动员信息网的军地一体、军民共用、快捷方便的立体信息指挥控制平台.  相似文献   

16.
何忠兴 《国防》2014,(2):10-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这一论述为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式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边防部队,必须立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积极贯彻军民融合思想,努力推动军地协调发展,扎实推进边防边疆建设,确保边防边疆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7.
车瑞金 《国防》2013,(10):31-3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军分区系统具有军地双重领导的独特优势,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必须按照“军地联动、共建共享、互兼互容、互利共赢”的思路,不断健全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机制、丰富融合内容,努力走开具有区域特点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8.
刘云海 《国防》2012,(5):18-20
一、适应形势任务,加强军地应急指挥体系建设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家发展面临强敌牵制之忧、领土主权之争 “独”分裂之患、周边动荡之祸、非传统安全威胁之害的严峻考验,对加快国防和军队建设,支撑国家安全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 建强联合指挥机构.要针对担负的使命任务,按照“军地对接、平战一体、运转顺畅、反应快捷”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以国动委领导体制为基础、以“部十中心”为架构、与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相衔接、党政军领导高度合成的联合指挥机构,对国防动员应急能力建设实施集中统一领导.要加快建立需求对接、信息共享、情报会商、联合行动等机制,细化军地相关部门职责,规范组织协同,切实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联合指挥能力.  相似文献   

19.
军地并举选拔培养军事人才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 ,也是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极为重视的一项工作。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 ,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非常重视吸收地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参加革命军队的工作 ;改革开放后 ,军地并举选拔培养军事人才得到及时的恢复与发展 ;在新形势下 ,依托国民教育军地并举培养军事人才的制度逐步得到确立和完善 ,也必将对我军军事人才培养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军地融合的概念和主要内涵,作者认为军地融合是实现军民结合的重要战略,并就山西军地融合战略的现实分析与未来选择谈了自己的看法,他呼吁高度重视和全力推动军地融合战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