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摘大观     
读书原是长寿方读书人在理性的引导下,获得了灵性、自由以及精彩的人生。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所谓“医愚”,不仅是医治愚笨,且可使人开朗、消怒和化郁,有延寿之效。“读书有味身忘老”,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深切体会。我国自古就有杜甫之诗能解除病痛的传说,原因就在于“其辞意典雅,读之者脱然,不觉沉疴之去体也”。百岁诗翁葛祖兰曾说:“我的长寿之道就在读书与写诗,它使我胸襟豁达,心情闲适。”读书何以能够养生延寿?因为读书是一种涉及全身的活动,不仅有各种感官的参与,而且涉及大脑反射和意识活动。所以…  相似文献   

2.
《政工学刊》2005,(11):63-63
读书人在理性的引导下。获得了灵性、自由以及精彩的人生。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所谓“医愚”,不仅是医治愚笨,且可使人开朗、消怒和化郁,有延寿之效。“读书有味身忘老”,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深切体会。  相似文献   

3.
知识的获取,固然来自多种渠道,但多读书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开卷有益”之“卷”即书也,“有益”就是说读书有好处。但书是精神产品,它多种多样,有优劣之分,也有格调高低之别。好书读多了,就像游进了知识的海洋,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头脑就会清新,知识面就会  相似文献   

4.
清代著名史学家王鸣盛曾说:“好著书不如多读书,欲读书必先精校书,校之未精而遽,恐读亦读之多误矣。”①《书目答问》的作者张之洞也说过:“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②可见一部精校精注的书,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传播、研究,其重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最近,由吴九龙为主编,杨炳安、吴如嵩、穆志超、黄朴民合编的,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 :“学则智 ,不学则愚 ;学则治 ,不学则乱。自古圣贤 ,盛德大业 ,未有不由学而成者。”学习 ,是人生的第一需要 ,而读书则是人生走向成熟的阶梯。江总书记讲过 :“学习 ,实践是成才的必由之路。”纵览古今中外 ,凡能成大器者往往都是那些嗜书如命、勤奋好学之人。读书 ,不同的人有不同方法 ,但归结那些学有所成者的读书方法不外乎是“三心”。即 :“雄心、苦心、恒心”。所谓“雄心” ,就是为理想而读书。俗话说 :“志不立 ,天下无可成事”。古往今来 ,成大事者 ,大凡都是抱着远大志向去读书的人。从“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孔子到…  相似文献   

6.
著名美学家和教育家朱光潜认为:“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他指出:“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四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谈读书》)此外,朱光潜有一条重要的读书方法,即边读书边写作.他说,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要写就要读得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头脑里  相似文献   

7.
由 于书市的繁荣 ,决定了每个人不可能读遍所有的书 ,这就需要有选择地取舍。而现在的书又是形形色色的 ,有益的有之 ,无益的也有之 ;有害的有之 ,有毒的也难禁绝。这就需要读书时要仔细辨清“颜色” ,认真加以选择。拒读“黑色”书。由于一些环节的疏漏 ,通过非法渠道出笼的政治上有问题的书时有所见 ,如以欣赏的笔调写黑社会内情的 ,写已有定论的反动人物的传记 ,非法编造未经审核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生活纪实”等。有的把革命前辈描写成流氓、地痞式人物 ,把其参加革命归因到报私仇、逃避家庭等 ;有的把我们的一些优良传统、民族文化极…  相似文献   

8.
谋事与读书     
李祖发 《政工学刊》2010,(12):55-56
人生两件事:做人与做事。做人、做事都很重要,做事先要学会做人,做人常常通过做事来体现做人的风格、艺术和境界。做人与做事是相通的,而且都与读书结缘,都能通过读书汲取智慧与启迪。人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做事与读书的内在联系就是:谋什么事,读什么书;读什么书,成什么事。  相似文献   

9.
读书与求真     
在部队上下大兴学习之风之际,我想起了中国哲学史家张岱年先生的求“真”治学之法:“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真积力久”。窃以为,治学若此,读书又何尝不需要率“三真”之性呢?书是先人智慧与现代知识的结晶,一册在握,便能分享先人的遗产,面对当代的文明。书也是承载历史教训与进步思想之舟,不读书、少读书,无疑令人在迷茫的历史沙漠中徘徊,自然也会  相似文献   

10.
多读书,读好书,是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成就事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必由之路。但如何提高读书的效益和水平,真正做到读有所需、读有所获、读有所成,却大有学问。要真正成为一名读书的明白人,必须克服"三疾"。一疾:藏而寡读,好买书喜藏书少读书。藏书的目的是为了读书,但藏书不等于读书。当前出版业日趋发达,几乎到了想读什么有什么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诀”:博(博览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熟读成诵,以增强记忆力).毛泽东在读书时坚持“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琐事、不谈男女方面的问题.徐特立读书学习有“三法”:日积月累法;古今中外法;借书摘抄法.鲁迅说读书要有“三性”: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  相似文献   

12.
当下,阅读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阅读的质量也面临着不断下降的危险。有人抱怨,如今的图书市场被各式各样胡乱拼凑、毫无思想的“垃圾书”所充斥,阅读浅俗化大行其道。究其原因,这是一个分众的时代,什么书都有人读,垃圾泛滥,知音难寻,书不敢读;这又是一个速食的时代,书成为纸做的快餐,成为变换的图画,索然寡味,书不屑读;这更是一个功利的时代,出书只以销量计,读书则为稻粱谋,作者读者都围着钱转,书不会读。当书籍从一种近乎神话意义的精神食粮变身为大众消费品时,我们应以怎样的心境应对阅读生活的变革呢?我认为,读书确实需要进入一种状态,需要一种有准备的心境,需要安静的心绪、渴求的心欲、专一的心志。  相似文献   

13.
在军营这个特殊的环境中,读书不完全是一件个体化的事情,所以,读、还是不读,为什么而读,读些什么,什么在影响读书,这些问题从最初开始就具有了特殊的意味。联合全军五单位,《解放军生活》杂志编辑部对连队读书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个人发展需要"是当代军人阅读的主要原因,理论素质类图书是他们平时读得最多的图书。总体说来,连队战士用于读书的时间并不多,对自我评价也不高,这也说明在连队建设中,读书应该受到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14.
名言宣志     
2006年9月,温家宝总理接受英国《泰晤士报》采访。记者问道:“你在晚上睡觉前最喜欢读什么书。掩卷之后,有哪些问题常使你难以入眠?”温家宝回答时一口气背诵了六句名人名言,“形象地告诉你,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经常读哪些书、在思考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政工学刊》2013,(9):56-56
近年来,我们瞄准“人”这个战斗力生成的关键要素,在部队广泛开展“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活动,有力促进了官兵的全面发展,为能打仗、打胜仗积蓄了后劲底气,促进了部队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洪 《政工学刊》2006,(7):55-56
唐朝诗人杜甫诗云:“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诗文虽有好慕荣华之嫌,但有力突出了读书学习对于提高觉悟、成就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读书学习是关乎个人成长进步和部队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部队各级干部必须把读书学习作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时时刻刻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在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当今时代,在中航工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相似文献   

18.
读书五得     
吾爱读书,颇有心得。以下五点愿与君分享。心得之一:必读,读必。古人云:君子博学而日三省,则智明而行无过。读书首先为做人,做人首先要读书。雷锋说:毛主席著作对我来说好比粮食和武器,好比汽车上的方向盘。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再学习。毛主席为改造中国而读书,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人需以不要问你  相似文献   

19.
俄国剧作家克里雅白宁说:“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这第三种方法就是读书能有所创造.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新教学法迭出的语文教改大潮中,朗读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被许多人忽视。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基于此,我认为在实施现代语言语教学方法的同时,适当结合朗读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其实,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就十分重视朗读,对于朗读的意义、作用有着非常精辟的见解。如杨雄说“大谛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还有大家所熟知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朱熹的见解更为独到“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就是要求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的实践提高阅读水平,培养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