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为了在设计阶段评价某轮式两栖车辆的水上性能,研究了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轮式两栖车水中行驶进行模拟计算的可行性.在车轮提升与非提升2种情形下,预测了给定工况下的车辆行驶阻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车体形状的阻力系数不同,采用车轮提升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小航行阻力,运用数值方法预测阻力、优化车体外形是两栖车辆水上性能的有效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两栖车辆形体优化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两栖车辆水上行驶时,车体包络线对黏性阻力的影响问题,基于RANS方程结合k-ε湍流模型,利用"刚盖"假定,不计兴波阻力及来流湍流度的影响,进行了某两栖车车体模型静水航行的数值模拟.分析了车体在特定速度下,车体包络线的局部改变对黏压阻力系数和摩擦阻力系数的影响.通过分析对比模拟结果,提出了对车体局部细节的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3.
针对两栖车辆水上阻力难于预测的问题,研究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外流场数值计算方法,提出结合车辆水上运动模型预测车辆高速航行时水上阻力的方法,分析了外流场数值计算中数学模型、定解条件、两相流模型以及流场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处理方法等问题;通过修改刚体空间运动方程,构建了两栖车辆水上运动模型,实现了引入车辆水上运动模型的两栖车辆水上绕流场计算.试验结果表明:基于CFD的两栖车辆水上阻力预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分段履带式水陆两栖车的水动力性能,实现减阻增速,将尾翼板安装到水陆两栖车的方艉部,并开展了水池试验和仿真研究,两者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仿真研究了车体的纵向重心位置、尾翼板的长度和角度对水陆两栖车阻力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阻力成分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车体纵向重心位置在540~560 mm 时,车体所受水阻力最小;在速度为3~5 m/s时,长度为156 mm,与水平面夹角为10°的尾翼板减阻效果最明显,相比于原裸车体的阻力,减阻率达到34.3%;加装尾翼板可以增加车体的尾部中空区长度,相当于增加了水线长,增大了长宽比。该研究表明:适当调节重心位置和优化尾翼板参数,可以有效实现水陆两栖车的减阻增速。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理解和分析电站凝结水泵性能,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对其内部复杂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首先,建立了某三级凝结水泵各部件几何模型,并对其进行网格划分.通过求解RANS方程对凝结水泵内部三维流场进行数值求解,湍流流动采用SST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得到该泵若干工况下的扬程和功率等性能参数和泵内部流动特征,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很好.模拟结果及分析表明:采用CFD方法模拟结构复杂的凝结水泵内部流动和进行性能预报是可行的.通过内流场分析还发现导叶体等部件的设计有可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6.
以某型3.5级轴流式压气机前1.5级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部流动进行了全工况的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设计转速下设计点、近最高效率点、近失速点、近堵塞点四种典型工况的流场,通过流场分析了失速机理并对"阻塞"现象给出了解释。计算结果表明:该数值模拟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压气机的总体性能,也可以推广到多级轴流叶轮机械的全三维流场计算中。  相似文献   

7.
采用Osher Chakraverthy的TVD格式、Baldwin Lomax湍流模型和LU SSOR隐式方法求解了完全NS方程 ,数值模拟了三维高超音速绕流与横向喷流干扰流场。并在高超音速炮风洞中开展了喷流实验研究 ,对该喷流流场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限体积法、RNGκ-ε湍流模式对二维及三维水翼近水面航行水动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水翼浸深与弦长之比大于1时,数值计算方法与试验结果一致,且三维计算精度略高于二维.初步研究了NACA2410水翼在粘性流中近水面航行时升力、阻力特性随攻角、浸深、速度变化的规律,指出该型水翼以...  相似文献   

9.
两栖车辆用牺牲阳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两栖车辆的发展和两栖车辆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性能指标要求,介绍了两栖车辆用牺牲阳极材料研究进展,分析了主要合金元素作用机理。根据牺牲阳极耐干湿交替性能要求和实车试验结果,采用极化时间、车体保护电位、活化性能等技术指标,评价了五元和六元牺牲阳极对两栖车辆阴极保护效果。展望了两栖车辆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研究的下一步工作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核某空降型自行火炮着陆冲击过程的抗冲击振动性能,实装空投试验是检验手段之一,但是实装空投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而且试验条件不可控,因此,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建立整炮的虚拟样机模型获取载荷,建立车体的有限元模型并对车体进行瞬态响应分析,得到车体着陆冲击过程的动应力和动应变,结合勒梅特损伤模型对车体的损伤量进行了计算。这种结合虚拟样机技术和有限元分析的研究方法可为大型空降武器的抗冲击振动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两栖攻击舰作战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的两栖战舰将进一步强化立体两栖突击能力,将普遍设置直升机机库和飞行平台,并将携带气垫登陆艇,甚至地效翼飞行器、偏转翼飞机等立体两栖突击装备;另一方面强化自身的防御武器,除了常规的中小口径舰炮外,普遍都装备导弹发射装置;此外,舰上都设有由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组成的、能处理多批目标、反应快、自动化程度高的两栖指挥控制系统。本文介绍美两栖攻击舰(LHA)和两栖船坞运输舰(LPD)的作战系统及其设备。  相似文献   

12.
美国海军的两栖舰种类全、性能先进,法国海军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是世界上较典型的一型两栖舰。本文以美国和法国海军的典型两栖舰为对象,分析了这些舰上可开设的作战指挥机构以及为支持这些作战指挥机构开设而配装的作战指挥控制系统情况,梳理了配装的这些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具有的主要功能,从发展方式、装备形态和配置方法等方面探析了国外两栖舰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特点与启示,以期为我海军两栖舰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发展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关于排水型两栖车辆水上航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引入造船学的有关理论,从理论和实验基础上研究履带式排水型两栖车辆水上航行所遇到的阻力,以形状阻力和兴波阻力为主.高速航行时,兴波阻力上升为主要阻力成份,它是阻碍排水型两栖车辆水上航速提高的主要原因,由此文中提出了排水型两栖车辆水上实用极限速度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围绕两栖坦克连水上火力支援行动的作战特点,着眼于充分发挥两栖坦克火力和机动的优势,在"非接触作战、非线性作战"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和兰切斯特战斗理论,建立两栖坦克连水上火力支援行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探索装甲兵在应急作战中运用的新模式和作战的新方法,为指挥员科学使用这一战术手段提供有效地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研究两栖作战的构成要素,设计提出两栖作战装备体系的基本构成,提出两栖作战装备体系的综合效能评估方法和应用实例,为海军两栖作战装备体系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突破传统排水型两栖车辆“阻力墙”现象,提高两栖车辆水上航速,从蛇怪蜥蜴高速踏水机理出发,设计一种新型轮一叶复合式水上仿生推进装置,采用滑移网格和动网格方法对不同转速下的推进装置三维模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数值计算,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滑移网格和动网格方法在计算结果上获得比较一致的结果,动网格方法更能反映模型的真实运动情况,而滑移网格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同时显著减少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估算履带式两栖装甲车静水阻力的数学模型,在车辆主要参数已知的情况下,可对该型两栖车进行设计阶段的阻力预测:并针对某型两栖车进行了阻力计算。将两栖车辆的静水阻力分为摩擦阻力Rf剩余阻力Rr.等两部分,把实例估算结果与实车阻力试验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在该车常用航速范围内,误差较小。随着航速的提高,总阻力中摩擦阻力成份逐渐减少,而剩余阻力成份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8.
着眼于63A式水陆坦克海上射击人-机-环境系统的优化,以提高水陆坦克海上射击效能,增强两栖机械化部队渡海登岛作战能力为目的,从缩小坦克射击误差、优化弹药使用与控制、实时进行射击修正、科学确定开火距离、充分发挥单车整体威力等5个层次方面,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未来两栖机械化部队渡海登岛作战为背景,系统阐述并提出了63A式水陆坦克海上射击优化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型水陆坦克火力威力和火控系统特点,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水陆坦克的火力打击效能。运用公式法,从分析某型水陆坦克海上射击误差入手,结合海上作战环境,研究其命中概率,并结合环境特点,分析条件毁伤概率,确定其对M60A3坦克和工事目标的火力打击的能力,得出了水陆坦克的开火距离、弹种选择等相关结果。研究结论对于分析火力打击效能提供了较为合理的方法,对于指导某型水陆坦克海上火力运用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外军两栖车辆水上推进装置的分类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当今外军典型两栖车辆的主要性能指标,对水上推进装置进行了分类,定性分析了各种水上推进装置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影响因素,给出了FT-C牵引车模型的试验结果.通过对水上推进装置产生的推力和两栖车辆水上行驶的阻力分析,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最后根据实际需求对履带划水式、喷水式、螺旋桨式3种水上推进装置进行了综合评估,其结论对新型两栖车辆的论证、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