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8 毫秒
1.
长期以来,印度视印度洋为“命运之洋”、“未来之洋”,并努力将印度洋变为“印度之洋”。近年来,印度在其“印度洋控制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远海歼敌”的新海上战略。  相似文献   

2.
“当官不轻松,轻松不当官”。当官应铭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然而当前,少数领导干部却遗忘了当官之本、淡忘了当官之责、健忘了当官之要,热衷于“身忙”,必导致“眼盲”,乃“病”起“心茫”。“身忙”之象。大部分人对“忙”的认识都是积极正面的,它说明一个人正在创造价值,代表这个人的重要性。为了工作“白加黑”、“5+2”,“忙并快乐着”。但还有少数人忙于奔场应酬、忙于吃请请吃、忙于觥筹交错,一天到晚一个场接一个场地赶,一顿饭接一顿饭地吃,一杯酒接一杯酒地喝;忙于享乐享福、忙于笙歌艳舞、忙于按摩打牌,荒诞奢侈、玩之成瘾、夜不归家,“忙并肤浅着”。同样都是“忙”,一方把时间和精力“忙”在工作上,感受着快乐,另一方“忙”在追求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上,必将被世人唾之骂之。  相似文献   

3.
苏轼的人生坎坷、情操高尚,这决定了其艺术风格的基本性质。苏轼思想旷达,胸襟开阔,感情奔放。其论文,贵以“意”摄之,贵天才变化,重在“活”与“变”。常用“水”这个意象,因为水之无“常”无“定”的自然特征正好切合“活”、“变”的美学特质。用水之属性来衬文之姿态,体现出他对文章风格的一个基本的美学追求,即追求新意,不拘成法,率性而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把领导分为四种境界,即“侮之恨之”、“惧之敬之”、“亲而誉之”、“不知有之”。在现实生活中,“惧之敬之”和“亲而誉之”的领导方式较为普遍,尤其后者更是倍受推崇,但前三种领导方式都有明显的局限性,即在整个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居于领导情境的中心,被领导者处于被动和顺从的地位。而“不知有之”的领导理念则完全不同,居于领导情境中心的是被领导者,领导者只是提供服务,提供支持,提供环境,提供规则,被领导者感觉不到自己被管理,然而早已有之的领导作用却施加到自己身上。“不知有之”的领导方式就象一个强大的“磁场…  相似文献   

5.
“三严三实”要求,是新常态下推进整风整改、加强作风建设的“指南针”“导航仪”,严得起来,方能实得下去;严得坚决,才能实得彻底。党员干部要努力当从严从实、真严真实的模范,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持续把整风整改引向深入。一、自觉走在前列,当好行为模范,做践行“三严三实”的“带头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员干部在教育整顿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是要讲自己做的、做自  相似文献   

6.
国际上公认21世纪是“海洋世纪”。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就迎来了“海洋工业文明”的曙光。深海油气田、洋底多金属结核、热液硫化物矿床、海底“可燃冰”,这些沉睡在国际公共海底的战略性资源,即将进入勘探开发的新阶段,其分布之广、品位之高、储量之大,远远超出当今人类的需求。这标志着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海洋商业文明”即将转向“海洋工业文明”。因此,在海洋世纪的开端,在海洋工业文明的起跑线上,党的十八大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构想,这是把握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潮流,符合中国国情、海情的睿智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7.
“形”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著名军事典籍《孙子》兵法,就有以“形”立篇的专门篇章。本文想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形”与“示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孙子·形篇》之“形”是表示军事实力的概念《孙子·形篇》中“形”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含义?这个问题在古今众多的《孙子》兵法的注家中,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读了他们对于“形”篇之“形”的注释,使人感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很有影响的《十一家注孙子》中,曹操注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李筌注曰:“形谓主客、攻守、八阵、五营、阴阳、向背之形”。杜牧注曰:“因  相似文献   

8.
孙武在其兵法“谋攻篇”中高层建瓴、大气磅礴地提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孙子要言不烦、主旨鲜明地指出“不战”、“非战”,并非宣扬消极弃战或胆怯畏战。而是集中体现了他所倡导和主张的“全胜”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他对  相似文献   

9.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苗寨,“扶贫司令”彭楚政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个人”和“全国十大扶贫状元”。彭楚政以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忠诚地实践着我党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率领湘西广大民兵投身扶贫攻坚第一线,为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显著的贡献,谱写了一曲具有时代精神的奋斗之歌,创业之歌,奉献之歌。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中的“知”是一种知识、才智、智慧,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它的内容广泛,可粗分为“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知”来源于“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孔子主张通过多见、多闻、多习、多行等方式“学而知之”。“知”是为了获取一种“智”的生命智慧,为了培养一种“仁智”双修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1.
徐铭远 《环球军事》2014,(18):42-43
今年6月29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简称“伊斯兰国”,指定其首领巴格达迪为“哈里发”,即全球“穆斯林领袖”。“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攻城略地,其气焰之嚣张、手段之残暴,令人发指。令国际社会费解和担忧的是,在“伊斯兰国”等伊斯兰极端组织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籍军团”,其中不乏来自‘西方世界”的公民,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耕海 《当代海军》2007,(8):28-31
5月28日,台湾军方的“军闻社”罕见地发布消息:在“汉光23号”实兵演习中,除了向民众公开的9项实兵操演之外,台军还特别进行了“联合作战海空兵、火力整合验证”,演练“海空联合猎杀中国基洛级潜艇”,并取得成功。参加这次演习的兵力之多、火力之强、演习之神秘,引起了岛内的猜疑。  相似文献   

13.
形式主义位列“四风”之首,其弊之深、其害之大,可想而知。然而,在反对形式主义过程中,有的部门和单位“走偏路”“换镜头”,表面上风风火火、热热闹闹,实际上是用“新”形式主义来反对或代替“老”形式主义,使得形式主义犹如地里的韭菜,割了一拔,又长一茬,陷入常反常有的“怪圈”。  相似文献   

14.
在讲古汉语法“名词作状语”的时候,许多人都用到《史记》里“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鸿门宴》)、“高后儿子畜之”(《齐悼惠王世家))和“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孙子吴起列传》)等作例证,认为其中的“兄”、“儿子”和“客”,应分别译为“像对待兄长一样”、“像对待儿子一  相似文献   

15.
洛阳,这颗镶嵌在黄河中游南岸的明珠,北依邙山,面对伊阙,左凭虎牢成皋之险,右据函谷淆渑之隘,“河山拱戴”,自古就有“九州腹地”、“形势甲天下”之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素以“九朝古都”闻名中外。“洛阳之盛衰者,天下治乱之侯也。”古往今来.在这块热土发生兵战上千起。抗日战争时期,洛阳军民与援华苏军为抗击日寇,上演了洛阳空战、洛阳保卫战,阻止日寇西犯,使侵略军的太阳旗在洛阳降落。1948年4月8日,我军再克洛阳,毛泽东挥笔写下了著名的《再克洛阳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  相似文献   

16.
享有“东北小延安”美誉的佳木斯市,是全国闻名的“六连冠”双拥模范城。在这座全国最佳生态“魅力城市”中有一位心系国防,情牵军旅的“铸剑人”,他就是佳木斯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某预备役高炮团第一政委马国钧。他想部队之所想,急部队之所急,帮部队之所需,履职尽责,为团队“两个能力”的提升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团连续3年被省军区评为“先进预备役团”,他个人被省军区评为“模范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17.
据报载 :云南省永善县乡镇企业局局长杜民祥用公款日夜吃喝 ,并在小姐陪伴下醉死在歌舞厅。读罢此文 ,百感交集 ,夜不能寐 ,不觉披衣起床 ,慨之叹之 ,追之“悼”之。一“悼”杜局长讲义气醉死酒席。局长您深谙“国情” ,知道很多事情都必须在酒场上才能搞定 ,也知道酒精这东西往肚子里灌多了会“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 ,但您为了“工作” ,为了“友谊” ,您够“哥们义气” ,宁伤身体 ,不伤感情。午宴您作为主人宴请当地 13名领导干部喝完 5瓶高度白酒之后 ,晚宴您和大家又共进了 5瓶高度白酒 ,您终于“因为饮酒过量导致胃大面积出血而死亡”…  相似文献   

18.
读书与求真     
在部队上下大兴学习之风之际,我想起了中国哲学史家张岱年先生的求“真”治学之法:“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真积力久”。窃以为,治学若此,读书又何尝不需要率“三真”之性呢?书是先人智慧与现代知识的结晶,一册在握,便能分享先人的遗产,面对当代的文明。书也是承载历史教训与进步思想之舟,不读书、少读书,无疑令人在迷茫的历史沙漠中徘徊,自然也会  相似文献   

19.
所谓谋略,就是战争指导者的计谋和策略。谋略的作用,在于扰乱或动摇对方的决心,使其产生错误或错觉,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因此,在运用谋略时要充分考虑对方指挥员的心理因素,绝对不能搞“一相情愿”。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讲的“利而动之”,“乱而取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就是属于谋略的运用有赖于心理因素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孙武在其兵法“谋攻篇”中高层建瓴、大气磅礴地提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孙子要言不烦、主旨鲜明地指出“不战”、“非战”,并非宣扬消极弃战或胆怯畏战,而是集中体现了他所倡导和主张的“全胜”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他对战争所希望达到的至高理想境界。“全”字在《孙子兵法》中高频出现,诸如“安国全军”、“胜乃可全”、“必以全争于天下”等等,孙子反复提及“全胜”的鲜明观点,足以见此思想乃贯穿孙子战略思想的“红线”,占据着核心地位。孙子的“非战取胜”、“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