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 ,可以知得失。”由此可见批评的作用。然而在一些单位 ,因为批评渠道不畅通 ,正常的批评也开展不起来 ;有的为了照顾面子 ,导致批评“甜蜜化” ;有的开展批评时要么是默默无闻 ,要么是你好我也好 ;有的因“后顾之忧”过重 ,在开展批评上吃“大锅饭” ;有的要么是对事不对人的隔靴搔痒 ,批评质量不高。江主席在“七一”讲话中说 :“要经常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 ,开展好积极的思想斗争 ,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对照江主席的讲话 ,我们要在部队营造求真务实的作风 ,坚决克服和摒弃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就…  相似文献   

2.
桑林峰 《政工学刊》2013,(12):62-63
今天,笔者从另一个角度谈一谈文风话风的问题。写文章和讲话,当然是用自己的语言为好,体现自己的思想为妙,形成自己的风格为美。然而,从当前一些人的讲话和文章看,引言似乎成了他们的“拿手绝活”。要么大段引用古文古语,之乎者也,让人不知所云;要么以“上”为蓝本,套用领导的讲话,鹦鹉学舌;要么长期使用“秀才”、“师爷”撰的文,表面上是口若悬河,实际却是为别人“代言”。适当的引文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3.
人才资源流动已成为伴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要把人才当作一个“水库”来看守,而要当成一条“河流”来管理;不要期待它不流动,而应设法管理好它的流速和流向。但在人才资源流动的问题上,一些领导和机关往往只从本单位的局部利益看待,把人才资源流动的负面影响看得过于严重,对渴望流动的人才,尤其优秀人才和高学历人才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要么舍不得流动出去,要么任用专业不对口,要么闲置不用。造成了人才不足与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扎堆”并存的现象;学非所用、学而无用的现象不在少数;人才流动的无序状态比较严重。这无论是对于适合人才成长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4.
不到100人的一个小连队却成立了书法、球类、军事、英语、法律、舞蹈等十几个兴趣小组。训练之余、双休日、节假日, 驻沪空军高炮某部三连的官兵要么挥毫泼墨,要么“轻舞飞扬”;要么在阅览室里静静阅读,要么在球场上龙腾虎跃……在这帮活力四射的小伙子们的眼中,学习已经不是负担,因为他们的口号是“我学习, 我快乐!”  相似文献   

5.
屡有这种情况:上级刚布置一项任 务,很快便有单位在“第一时间”上报经验 做法。这些落实“成果”要么被电文转发, 要么见报宣扬,至少到领导眼前晃一晃, 案头放一放,小小风光一番。对这种立 “竿”见“影”的“成果”,笔者不敢苟同。 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和循序渐进 的,违反客观规律的立竿见影近乎捕风 捉影,不现实也不可信。须知,部署一项 工作,贯彻上级指示,推广先进经验,都 有一个过程,许多还要经过专门的传达 布置,宣传发动,试点探索,具体实施,最 后才总结。总结的也未必都是行之有效 的经验成果。否则,要么是糊弄上级的胡 编乱造,要么是贻害别人的虚假经验。这 种为争彩头不实事求是的做法是不妥 的。不过话又说回来,被“蒙”的上级机关 对此也负有责任。因为下边抢报的情况, 水平更高的机关不能看不出破绽。其实 有的情况分明就是机关默许下边报的, 而机关收集的情况,又在“第一时间”报  相似文献   

6.
兵役制度改革后,部分士官走进了连队党支部委员会行列。调查发现,大多数“士官支委”在履行职责时力不从心,存有被动应付的现象。士官支委作用“软化”的主要表现士官支委作用“软化”主要表现在:(一)献计献策谈不起来。开支部会议时,在事关连队发展建设的重大问题上,个人意见不敢说,别人意见不敢驳。要么袖手旁观,一语不发,保持沉默;要么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心态;要么打“擦边球”,轻描淡写,谈一些“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小事。(二)思想交锋硬不起来。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避重就轻,含糊其辞,曲线迂回;批…  相似文献   

7.
不知从何日起 ,我们有些同志把“密切联系群众”改成了“密切联系领导” ,使党的优良传统走了调、变了味。这些同志不是以群众而是以领导“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行为准则。屁大个事 ,本属于自己职权范围之内 ,完全可以自己操作、说了算、定了干的日常琐事 ,也要把领导请来“作指示”、“提要求”、“说几句” ,还美其名曰是“领导重视” ,其实是“重视领导”。这些同志“联系领导”的本事还真有一套。有的是“硬靠”。他们寻后台 ,找靠山 ,以图官路畅通 ;有的是“巧言”。他们热衷吹捧 ,曲意逢迎 ,专说悦耳…  相似文献   

8.
还会再见面     
还会再见面晋诫今天是星期天,同寝室的朋友们要么探亲,要么会友,只有我静静地坐在床前,默默地凝视着手中照片上的皑皑雪山,绿绿草地,还有站在草地上笑呵呵的你。“我们还会再见面吗?”我边看边想着……记得在休20岁生日的时候,你这个首都某大学年轻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我回老家办事,途中突遇暴雪。深夜在小城火车站下车时,只有几辆出租车。我急忙上了一辆出租车。出城后,司机要求我给500元车费。我平时回家车费只要30元.现在“暴涨”到500元,便讨价还价。但司机却说,因为暴雪,司机都不愿出来,要么给500元,要么就自己重新打车。半途中,我根本不可能再打到车,我只好给这名司机500元。回家后,我越想越觉得这名司机的做法不妥。请问:暴雪中暴涨的车费能否要回?  相似文献   

10.
事故通报是行政管理的经常性内容,是严肃而有对照检查要求的工作。而某些单位在事故通报中指导思想却十分不妥。他们要么幸灾乐祸地渲染友邻单位“失足”出事,要么嘲笑评价兄弟单位不该撞到“枪口”上了。分析时也往往不注重讲怎样落实规定确保安全,而是妄议怎样打擦边球、规避查处等等。总之将事故当成了“故事”讲。  相似文献   

11.
“新官”如何带“老兵”耿兰水连队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新上任的主官要带一些军龄长、年龄大和工作能力胜于自己的老志愿兵。有的“新官”刚上任时由于心中无数,要么放不开手脚畏首畏尾,要么不讲究方法到处碰“钉子”;有的“老兵”自恃资格老,不把“新官”当官待,经...  相似文献   

12.
指名道姓又何妨?邹大勇时下,有些单位在开展批评时往往不敢指名道姓,要么就事论事泛泛而论,要么只摆现象不解要害,让人听了云里雾里,搞不清在批评谁。对此,有人竟美其名曰“对事不对人”。如此“对事不对人”的批评方法,笔者实在不敢恭维。“对事不对人”应该说其...  相似文献   

13.
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不起来的主要表现(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自觉、不主动。在自我批评上,有的主动从主观上找问题的少,强调客观的多;有的发生了问题,如果领导不点、同志不提,本人能不讲则不讲、能少讲则少讲。在批评上,有的以和睦相处为“最高原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战争中,由于土耳其不允许联军“假道伐虢”,使得联军开辟南北两条战线对进“倒萨”的计划搁浅,不但使美军最精锐的数字化部队——第4步兵师无缘参加对伊会战,也使得美军必须选择南部战线,要么由地面横扫伊拉克全境,要么实施蛙跳战术经空中直插战略后方,但无论如何,在伊南部打开一个突破口,作为尔后发展的前进基地,对于美军来说意义重大。于是,位于伊拉克南部起咽喉作用的石油城法奥便成  相似文献   

15.
战斗堡垒无“战事”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指通过开展积极的思想交锋,使党支部在“团结———批评———团结”的良性循环中,提高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但在个别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中,我们常遇到一些没“战斗”的现象。镜头一:某连支委民主生活会上,3名支委成员围绕议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批评要么是学习抓得不够紧,要么是有时脾气不太好;批评别人要么是“光荣的缺点”,要么是无关痛痒的不足。最后,民主生活会在书记“总体不错”、“个别方面尚需加强”的总结中“友好”地结束了。镜头二:某中队一…  相似文献   

16.
某日到一位上任不久的领导那里去报销邮费,钱并不多。但那位领导拿起笔并不立即签字,而是一张一张仔细地看过发票,有疑问的地方还不时询问几句,未了还把报销的总金额登记在一个本子上。我看那本子上已登记下一串报销人、报销内容和金额,不禁好奇地发问:“这也要这样认真登记?”那领导笑笑说:“不登记心中怎么会有数?”  相似文献   

17.
有的基层领导在对部队工作讲评时这样开场:“这次任务,总体上说完成得不错。好的方面我就不讲了,主要讲存在问题……”讲评会变成“批评会”,让战士们本来高涨的情绪,一下子低落到极点。  相似文献   

18.
在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作为竞争主体的企业要生存,就必须用发展的事实,解决前进中不可回避也不应该回避的攻坚难题。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选择生存与发展的方式无外乎有两种:要么做成“小”,以“专、精、特、奇”为先,形成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要么做大、做强,成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甚至跨国界的竞争型企业,拥有业内“龙头老大”难以撼动的垄断地位,否则,肯定无法适应已趋白热化的激烈市场竞争。一些专家则把市场喻为莽莽丛林,把国家重点扶持和保护的企业,喻为“圈养动物”;曾经扶持和保护的如今完全放开参与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9.
最近,听朋友讲了一个“不是很”的故事,颇为耐人寻味:一位刚进机关的秘书,接受了替领导起草“三讲”检查稿的任务。他自忖,初来乍到,要给领导留个好印象,就在稿子里写上了诸如“学习很自觉”、“工作很刻苦”、“作风很深入”的溢美之词。领导并不满意,认为这不象“检查”,成了“评功摆好”。秘书被领导的“严格要求”所感动,决定作“深刻”的检查,于是把“很”字改成了“不”字,变成了“学习不自觉”、“工作不刻苦”、“作风不深入”。这下领导更不满意了,要这样的话,不早就该“下台”了。左也不是,右也不对,究竟怎么写才…  相似文献   

20.
当前 ,各级都非常重视“典型效应” ,典型工作的好与差在一定意义上也体现了一个单位成果的多少和建设的优劣。但是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 ,在抓典型的过程中 ,有几个容易忽视的误区我们必须加以克服。误区之一 :“临时抱佛脚”。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 ,上级要树一批某某方面的典型了 ,基层才临时点将 ,推荐人选。其结果 ,要么矬子里拔大个 ,质量不高 ;要么上不满意 ,下不服气 ,没有旺盛的生命力。这种选树典型也搞快速的做法实不可取。抓典型必须贵在经常 ,重在平时发现 ,不懈培养 ,才能形成需要什么典型 ,就有什么典型的典型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