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心在物理学上是指物体各部分所受的重力的合力作用点,不论物体的位置如何改变,物体的各部都围绕着该点保持平衡。将重心用于军事,克劳塞维茨认为:重心是一个为整体所依赖的、力量和运用的中心。凡战,双方指导者都力求找出敌人的重心,并给予致命的一击,使其重心失衡,全盘皆输,可以说,战局的成败总是归结于对作战重心的把握。当今,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重心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新的、深刻的变化。一、作战目标的重心:由军队有生力量向战争枢纽和指挥系统转移战争是政治的暴力继续。纵观战争史可…  相似文献   

2.
“打击重心”思想是美军联合作战理论的一个重要理念。美军在《联合作战纲要》中明确提出:“战役法的本质是集中兵力攻击敌人的力量重心,以消灭或压制它们”;强调联合部队指挥官运用全维作战能力,“目的是集成联合部队的打击力,集中指向敌人的重心”。“打击重心”已成为美军利用强大的军事优势,以较小代价甚至“零伤亡”实现作战意图的必然选择。在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美海军均成功地实施了从海上发起的“打击重心”作战行动。对岸“打击重心”作战是指从海上指对  相似文献   

3.
“打击重心”思想是英军联合作战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军在《联合作战纲要》中明确提出,“战役法的本质是集中兵力攻击敌人的力量重心。以消灭或压制它们”;强调联合部队指挥官运用战斗力,“目的是综合联合部队的能力,集中指向敌人的重心”。“打击重心”已成为美军利用强大的军事优势,以较小代价甚至“零伤亡”实现作战企图的必然选择。在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美军均成功地实施了“打击重心”行动。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空投气垫艇在不同重心位置和漂角下的纵摇运动响应,利用STAR-CCM+平台的重叠网格技术对气垫艇在规则波中的水动力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重心和漂角的变化对空投气垫艇阻力性能和航行稳定性的影响十分敏感,试验中通过改变压块来调整气垫艇重心位置,在低速段即0.4r<0.8时,重心纵向位置前移与垂向位置上移将会导致阻力增加,而当其在高速段即Fr>0.8时,重心纵向位置前移和垂向位置下移将导致阻力减少,为了满足高速船舶性能,因此重心位置布置时宜适当前移。在0°<β<30°范围内,漂角越小,气垫艇受到波浪的激励作用愈加明显,纵摇运动响应幅值越大。优化重心布置方案、漂角等组合形式能够有效提升气垫艇的航行稳定性,综合分析可知该型气垫艇在重心位置靠近艏部且以一定小角度漂角高速航行时,纵向稳定性越高且兴波阻力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重心战是美军联合作战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心战中的心理战是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中心理行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联合作战的必然要求。它既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作战行动,也可以作为作战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融入各作战阶段,形成对敌重心目标立体打击的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6.
将云重心方法引入到装备维修性定性评价中。在运用云重心方法时,需要将定性评语与区间数对应,利用区间数将评语转化为云模型。针对基于3倍熵规则确定熵参数的不足,在云模型期望值左右各3倍熵的区间上对确定度的强弱进行了划分,并由此建立了区间长度为4倍熵的模型,为正确描述评价云发生器奠定了基础。改进了单项指标云重心位置与理想云重心位置的离差的计算方法,简化了综合云重心偏离度的求解模型。最后通过某装备维修性定性评价实例,验证了改进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重心攻击,这个一问世就为历代军事家推崇备至的克氏作战理论,在历史舞台上,不知导演出多少精彩绝伦、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而今,在高技术条件下,这一理论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活力。凡战,双方指导者都力求找出敌人的重心,并给予致命的一击,使其重心失衡,全盘皆输。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目标网络中重心的抽象性及不易打击的特点,分析影响重心的关键要素及其依赖关系,提出了基于改进网络分析法的多目标网络重心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目标相对于重心的重要度。研究了该模型涉及的两个关键技术,即改进判断矩阵以提高决策的速度和克服决策的主观性,利用协调理论确定要素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分析某地区多目标网络的过程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和美国称霸战略重心这种“双重心”都向亚太方向转移大势的出现,亚太地区不断出现高新武器的精彩亮相。  相似文献   

10.
由于某型无人机用吊挂方法测量推力线的工作过于复杂,本文设计出一种小型无人机重心测量,调整装置,可免除机体吊挂过程,且便于实际应用,固定助推火箭的推力线,使用该装置精确测量和调整重心,将重心调整到推力线误差范围内,以确保飞机发射的可靠性和技术准备的快速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基于横摇运动的双浮体波浪能转换装置,利用水面浮体与水下浮体之间的相对横摇运动实现对波浪能的吸收。在保持水下浮体稳定的前提下,水面浮体的横摇运动决定了整个装置对波浪能吸收情况。水面浮体的横摇运动受其横摇固有频率的影响,主要是重心布置。为了合理选择水面浮体的重心位置,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箱型浮体在长峰不规则波下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讨论重心布置对波浪能吸收的影响以及对PTO参数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心的布置可改变波浪能吸收的频段,重心布置越低,可吸收的波浪能频段越广,越有利于波浪能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作战目标网络的重心分析与选择方法,为战场指挥员的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定义了战场重心的概念,从考虑打击代价的角度建立重心发现的优化模型,给出了基于禁忌搜索的求解算法,并通过实验案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军舰的上层建筑这么高,设计时怎么做到重心始终保持在水下的?这里要纠正一个误区,军舰航行的前提是保证其稳性,但是要让军舰能够稳稳地浮在海面上,不一定必须让它的重心始终保持在浮心之下。打个比方:找一只玻璃试管,往里面放几颗小石头,这个试管放到水里的时候,因为它的重心在浮心之下,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标重要度分析是军事计划人员开发作战计划方案的前提和基础,是形成作战行动的基本依据。针对多目标网络中重心的抽象性及不易打击的特点,分析影响重心的关键要素及其依赖关系,提出了基于改进网络分析法的多目标网络重心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目标相对于重心的重要度。研究了该模型涉及的两个关键技术,即改进判断矩阵以提高决策的速度和克服决策的主观性,利用协调理论确定要素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分析某地区多目标网络的过程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精确作战的网络组织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保障重心"概念模型的作战网络拓扑重构方法:从指挥视角出发,以指挥流程为主线,围绕任务紧要性特点组织作战网络的拓扑重构。对"保障重心"概念模型进行了规范化描述,剖析了"保障重心"与作战网络拓扑重构的关联性。围绕"保障重心"的数据信息流特征及通联需求,构建了以提升网络通信能力和抗毁能力为目标的作战网络拓扑重构模型。最后,通过应用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显著提升重构网络的传输能力,为开展精确作战、指挥和保障研究提供了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6.
云模型及其在指挥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指挥控制系统的特点及作战应用的具体情况,从指挥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出发,提出了适合指控系统可靠性分析的云模型。通过拟定性能评价指标,导出各指标的云模型及其多维加权综合云的重心,应用云重心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并通过案例,运用基于PC-L INM AP的云重心评价方法,以影响指挥控制系统可靠性的两个重要性能指标为依据,分析了未来联合作战中指挥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比较贴近作战实际,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Lagrange插值多项式,给出了两种改进的Lagrange插值格式:Aitken插值和重心Lagrange插值。从算法的复杂性及数值稳定性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重心形式的Lagrange插值是最优的。文末给出数值试验表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重心已逐渐地由过去的藏书工作转移到读者工作,即从过去的以书为中心转移到了以人(读者)为中心,从而形成了以读者为重心的现代图书馆工作体制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传统单腿平台控制方法仅关注机身的运动,较难适用于腿部重量较大的单腿平台运动的准确控制.在单腿平台运动学及重心动力学建模基础上,提出了融合重心动力学及虚拟模型的控制方法.在单腿平台运动过程分析基础上,运用Simulink与Adams对单腿平台竖直干扰过程及下落缓冲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并与虚拟模型控制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重心动力学及虚拟模型的控制方法,能够极大提高单腿平台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甘明法 《国防》2006,(2):60-61
人防指挥重心,是指挥员在组织指挥防空袭斗争或其他行动时,须全力关注和解决的对全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重大问题。随着信息化战争登上历史舞台,人防指挥已由规模型疏散向精确性疏散、单一型防空向防空防灾一体化结合转变,其指挥重心也开始向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心理防护、信息防护位移。认真研究信息化作战条件下人防指挥重心的位移,对于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具有重要意义。一、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将成为人防指挥活动的重中之重随着航空航天袭击兵器发展、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广泛应用,以及其他技术兵器的破坏性、精确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