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装备是军队战斗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军民通用装备动员建设足军队装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新阶段,省军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要求,发挥预备役部队寓兵于民的优势,加强预备役部队军民通用装备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战时装备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为深入落实军民融合式发展重大战略思想,充分发挥地方装备科技资源优势,弥补现役部队装备保障力量不足,保障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安徽省军地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周密筹划,军地合力、务实推进,按照与基干民兵"统筹编、重点建、归口管、共同保"的原则,坚持"四个着眼、四个规范",探索了民兵高新技术装备保障分队"编、训、管、保"的方法路子,有效提升了高新技术装备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兰田 《国防》2005,(6):42-43
近几场局部战争表明,军民一体化保障已经成为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基本模式,军民结合的保障力量已经成为完成联合作战装备保障任务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综合动员国内外输送力量、通信力量和重要防务合同商的技术保障力量参加装备保障行动,使军民一体化保障效能得到了显著发挥。我军未来进行联合作战,装备器材战损消耗量大,要保持参战武器装备特别是高技术装备的“再生”能力和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仅靠现役保障力量不能满足装备保障需求,必须广泛动员民用资源特别是军民通用装备器材和保障人才,实施军民一体化保障。为达此目…  相似文献   

4.
魏化勇  张建忠 《国防》2014,(3):66-67
为深入落实军民融合式发展重大战略思想,充分发挥地方装备科技资源优势,弥补现役部队装备保障力量不足,保障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安徽省军地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周密筹划,军地合力、务实推进,按照与基干民兵“统筹编、重点建、归口管、共同保”的原则,坚持“四个着眼、四个规范”,探索了民兵高新技术装备保障分队“编、训、管、保”的方法路子,有效提升了高新技术装备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5.
董智奎 《国防》2013,(11):44-44
随着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常态化,部队现有建制装备保障能力与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和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充分借助地方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大力加强军民通用装备动员建设,实现军民通用装备动员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为我军未来作战和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提供持续有力的装备保障。  相似文献   

6.
针对试验装备维修保障任务重、效益不高,试验部队维修保障力量不足等问题,对试验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模式进行了研究,依据军民维修保障力量担负任务的主次程度,构建了以地方维修保障力量为主、军方力量为辅,以军方维修保障力量为主、地方力量为辅和军地维修保障力量联合编组的"民主军辅、军主民辅、军地联合"的3种试验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7.
装备动员建设,是部队履行新使命装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备动员具有"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功能,也是其建设的重要方向。装备动员工作是"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的重要内容,要立足现有条件,改善装备物资器材的储备格局,以提高保障的机动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要从组织体系、运行机制、装备动员的信息系统开发与运用等方面完善装备动员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张献山 《国防》2012,(7):46
适应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装备保障任务重、强度高、组织难的特点,加强装备保障动员建设,需要重点把握好四个问题. 一、必须建立统一高效的装备保障动员机构 适应信息化战争快节奏的特点,遵循"集中统一、层次分明、分工明确、责权明晰"的原则,建立完善统一的装备保障动员机构.集中统一,就是实现装备保障力量的统一领导、统一安排、统一计划、统一组织和统一行动,以确保迅速实现装备保障力量的平战转换.  相似文献   

9.
陆军装备保障动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参与要素多、协调难度大,需要立足当前国情军情,着眼陆军使命任务,根据陆军作战任务非线性、多元化的特征,以陆军战略任务为基本依据,针对陆军作战方向、作战对象、强度规模等,将当前任务与长期战略有机结合,突出基地级与部队级两级联动。要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动员特点,以加强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动员建设为契机,优化动员体系,完善法规制度,加快理论创新,深化需求分析,建立军民融合式装备动员体系,加强装备动员信息化建设,促进新体制下陆军装备保障动员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装备领域的广泛应用,使装备技术保障力量动员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与之相适应,不仅军队转型建设中要不断增强现役装备技术保障力量,而且国防动员建设中也要大力加强后备装备技术保障力量。一、健全机制规范秩序装备技术保障力量动员体制是国防动员体制的组成部分,是将国家和社会装备技术保障潜力迅速转化为装备技术保障实力和能力的杠杆,是平时动员建设和战时动员实施的组织保证。只有建立规范协调、灵活快捷的装备技术保障力量动员体制,才能快速高效实现装备技术保障力量动员目标。(一)建立协调的动员机构…  相似文献   

11.
金恩祥 《国防》2007,(6):33-34
所谓边境地区应急作战一体化装备动员保障能力建设,是指围绕边境应急作战任务,通过装备保障力量整合、装备保障方式结合、装备保障指挥联合、装备保障训练聚合、装备保障资源融合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将参战的所有装备动员保障分队,锻造成"应急能用、应战管用"过硬队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杨新  杨通长 《国防》2015,(2):25-26
部队组织演训活动,在立足部队自身通信装备难以保障演训活动通信需要的情况下,往往需要组织动员地方通信资源进行保障。为大力推进部队演训活动通信动员保障建设,必须健全通信动员相关法规、完善军民通信标准规范、加强军民一体化通信保障演练、加大通信动员监管力度,全面提升部队演训活动通信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一场带战术背景的装备保障演练在罗霄山麓某地域展开:一辆辆野战指挥车、救护车、加油车、移动通信车穿越炮火硝烟开赴"战场"……随着省国动委一声令下,100多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从院校、科研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风尘仆仆赶到演兵场,进舱修战机、登陆修战车,弥补了民兵预备役部队现役装备和人员保障力量的不足。江西省科技厅厅长、省国动委科技动员办公室主任王海,带领大家着力打造的一支专家型民兵支前保障队伍,又一次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军事变革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尤其是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研制与发展,对装备保障和作战保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在常备军不断精简、"军民一体化"思想逐步深入之时,对国防动员的需求,特别是对信息作战动员的建设与发展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在提出信息作战动员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信息作战动员的发展现状,对如何有效实施信息作战动员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力量体系是实施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的主体,是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力量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需要理论的创新与指导,也需要对研究和建设现状的准确把握。着眼把研究现状搞清、把存在的问题搞清、把发展趋势搞清,综述了我国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力量体系研究现状、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和目标、成功经验等问题,对思谋发展、搭建理论、寻求对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初冬,广西某预备役师会同驻地国动委共同组织的一场战时装备器材征召演练悄然拉开序幕。演练场上,军地领导运用军民通用装备征集模块系统,快速输入动员指令,轻点鼠标,一份应征装备器材与保障物资动员的行动方案便自动生成,仅用15分钟便征集了一批道路抢修器材、物资运输车辆及生活保障物资。近年来,该师积极搭乘地方城市数字化建设快车,积极探索信息化装备征集民为军用路子,有效提升了预备役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的装备征集和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7.
着眼当前和未来装备保障需求发展趋势,深入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着力破解制约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瓶颈,必须加快我军装备保障力量结构优化进程。从研究军队装备保障力量构成入手,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了结构优化的原则和建议。研究表明,以军民融合思想为指导、优化装备保障力量结构,必须优化军队与地方装备保障力量结构、优化现役与预备役装备保障力量结构、优化军队内部装备保障力量结构、优化"民参军"企业装备保障力量结构。  相似文献   

18.
发挥产业优势 深化军民融合 加强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跃进  少将 《国防》2014,(1):62-65
正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依托现有企业单位建立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引导社会经济资源更好地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是贯彻习主席"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重要指示的实际举措。近年来,湖南省国动委围绕形成布局合理、制度健全、运行规范、反应快速的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大力加强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现已建成工程机械、小型船艇、血液制品、特种防护装备4个国家级经济动员中心,筹建了食品、药品、电子、有色金属4类12个省级经济动员中心,实践积累了建、管、训、用的有益经验,拓展深化了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全省国民经济军民融合水平得到提高,应急应战动员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9.
美陆军数字化部队装备保障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陆军全面转型后,数字化部队从编制结构到装备保障均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为充分借鉴其经验教训,探索在该领域的发展道路,在回顾美陆军数字化部队建设历程的基础上,从维修作业体制、装备保障力量编配、装备保障指挥层级、力量编组、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美陆军数字化部队装备保障的特点,结合国情、军情,对比分析、梳理总结后,针对陆军数字化部队装备保障建设,归纳了几点启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正勇  韩永发  周斌 《国防》2010,(2):68-69
近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重大战略思想,充分发挥军地资源优势抓好预备役部队装备保障配套建设,经过三年的努力,使全省预备役部队现有训练装备完好率、配套率均达到95%以上,较好地保障了部队战备训练和各种应急任务的完成,也探索总结出了融合军地资源加强预备役部队装备保障配套建设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