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参观巴黎国际地面及地空防务装备展,确认我国机械触发引信设计思想和总体性能水平不低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瑞士中大口径火炮的模块化弹头机电触发引信、以色列、挪威的40mm榴弹发射器弹药和枪榴弹可编程电子引信是较为新型的典型引信;单兵武器引信解除保险距离性能设计应优先满足武器系统最小攻击距离要求;迫击炮弹弹头触发引信几乎都采用了运输保险销设计;增加自毁功能、改善爆炸物处理性能是引信发展的趋势之一;为提高勤务处理安全性,已有火箭发射系统的传火序列采用了引信的错位式爆炸序列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软件无线电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无线电引信成为了引信的主要发展方向,并成为了现代武器系统终端效能的倍增器。根据软件无线电引信的发展和特点,以软件无线电引信/无线电导引头一体化设计技术为牵引,综述了软件无线电引信的研究现状,归纳了软件无线电引信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SAR图像适配区选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选择具有高匹配概率和高匹配精度特点的SAR适配区,结合SAR成像特点,分析了惯导及成像参数误差对适配区的影响,设计了多种适配性评价参数,提出了一种由粗到细的适配区层次性选择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适配区在总体和细节上的需求,层次性选择有效避开了构造预测函数的难题.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SAR图像匹配系统中选出高性能的适配区,且所选适配区匹配概率可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维修性的重要性,阐明了维修性对武器系统的系统效能、可用性、维修保障和寿命周期费用等的影响;维修性和可靠性的关系;维修性与维修体制的关系及其对武器系统使用性的影响。强调了在设计中,特别是在论证设计开始就必须充分重视维修性设计,并使之贯穿整个武器系统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5.
引信是弹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引信性能的 一、标准制定的背景优劣对武器系统战斗性能的发挥,特别是终端效能 引信外场性能试验是考核引信性能的重要环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建立一整套完整节,因此,引信外场性能试验的研究与设计成为引的试验检测方法,保证引信的性能水平,对引信的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标准制定前,引信专业研制、生产是十分必要的。“七五”期间,引信专业没有统一的外场性能试验标准。为了考核引信的性制定了GJB 573-88《引信环境与性能试验方法》, 能水平,每个产品在研制中都要根据产品的结构特“…  相似文献   

6.
对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的构成要素之一可信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了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组成,根据可信性理论给出了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可信性评估模型,并以实例说明.具体分析了工作时间、子系统可靠性、发射装置数量等因素对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可信性的影响,并指出了其对地空导弹武器系统设计和使用过程的实际应用意义.结果证明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可信性评估,能够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和作战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电磁感应装定方式有效传输距离近、传输效率低等问题,基于电磁耦合谐振理论,提出了一种三线圈磁耦合共振装定信息传输系统,实现装定器和引信之间信息的快速、高效传输。利用互感耦合模型,分析得出了整个系统的接收电压比率与线圈谐振频率、耦合系数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该特点分析了基于频率调制的信息传输技术。实验结果表明,磁耦合共振装定系统可实现稳定、可靠的信息传递,性能可以满足大多数引信的设计要求,这种新颖的装定系统信息传输的实现,可为新一代武器系统的信息交联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多选择引信炮口装定中的数据传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选择引信能有效地提高舰炮武器系统的作战效力,而装定技术是其中的关键技术.文中论述了多选择引信装定中的数据编码形式、数据传输方法以及传输中的差错控制等问题,并给出了实现饱口装定的数据传输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9.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为有效拦截多种类目标,对引战配合设计提出了很高要求。一是需要充分提高引信对目标的可靠探测能力,增强战斗部的毁伤能力,在制导引信一体化设计方面实现突破;二是要求依据目标近场散射特性及易损特性的特点,对相关分系统提出设计要求。两方面协同努力才能保证从系统层面实现对目标的最佳毁伤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机动导弹武器系统生存能力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机动导弹武器系统的生存能力指标体系,针对其中的指标分别提出相应的定量分析模型:建立多种侦察设备的发现概率模型,进行空面导弹引战配合分析及引信系统压制性干扰分析,在对机动导弹武器系统进行目标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空面导弹对机动导弹武器系统的毁伤概率模型,最终探讨出一种在遭受空面导弹攻击条件下机动导弹武器系统生存能力的评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将对机动导弹武器系统生存能力的提高和生存能力设计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武器系统总体设计集成框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支持武器系统总体设计的集成框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基于共享产品模型和过程建模的集成框架体系结构 ,结合某武器系统的总体设计 ,研究了实现这类集成框架的主要技术问题 ,最后 ,给出了一个运用集成框架进行导弹外形设计的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2.
舰炮武器系统最大有效射程是指系统在规定的射击条件下,对规定目标,使用规定弹药射击时能达到规定射击效力指标要求的最大作用距离。系统使用不同的弹药对付不同类型目标,最大有效射程是不同的。本文界定了舰炮武器系统最大射程和最大有效射程的关系,从舰炮武器系统弹丸存速、毁伤能力、系统精度及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影响系统对空和对海(岸)最大有效射程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确定最大有效射程的方法和准则,为舰炮武器系统设计及使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GPS和DSP技术以及国内外引信安全系统发展状况的分析,提出了在GPS弹道修正引信中应用GPS定位功能和DSP快速信号处理、高精度定时功能等较成熟的机械电子技术来实现GPS弹道修正引信机电安全系统和引信起爆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从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角度,探讨了在综合考虑目标与武器匹配性的情况下武器-目标分配(W TA)模型的建立问题。首先,分析了目标属性与武器属性的匹配关系,例如目标与武器距离和武器射程的匹配关系、目标抗毁能力与弹药威力的匹配关系、目标反击能力与武器突防能力的匹配关系等等;然后,引入目标与武器匹配度的概念,并且给出了匹配度的计算方法,其中包括效费比系数、时间系数、侦察概率、突防概率以及摧毁杀伤概率的计算方法;最后,利用非线性规划构造了火力分配模型。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磁仿真软件FEKO建立了某型弹药模型和所需的电磁场环境,对某型弹药的电磁耦合规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弹体内,中部位置由于金属连接底的影响,电场强度发生突变。弹药壳体顶部的电场与外界基本一致。内部引信位置电场强度与原电场强度相比有所衰减,但是不如内部其他位置明显。弹体内部电场强度在120 MHz和560 MHz处衰减较小;在弹体外部,存在着沿z轴和x轴方向强弱交替的电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影响武器系统终端效能各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利用弹道信息对引信炸点实施自适应控制与弹道识别的基本原理及弹道特征量的确定准则,并给出了三种不同的弹道特征量。  相似文献   

17.
ADC方法是武器装备效能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ADC方法一般将武器系统各个分系统简化为串联系统计算。针对复杂武器系统中各个分系统组成繁多、串并联关系复杂、对作战影响程度不一等特点,对ADC方法进行了优化,使得ADC方法可以针对多并联系统更客观地评估。通过某型武器装备的实际验证,改进后的ADC方法合理可行,可以对复杂武器系统拥有更客观和更全面地评价,可作为其他复杂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方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海战场信息系统和武器系统综合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海战场信息系统仿真的特点,介绍了可以应用于海战场信息系统和武器系统综合仿真的高层体系结构(HLA)技术,描述了澳大利亚国防科学与技术组织(DSTO)基于HLA技术的虚拟舰艇概念和潜在的应用,以及虚拟舰艇结构和层次化联邦共同体概念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0-1规划的弹种决策与发射时序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身管发射武器系统,同一发射单元使用不同弹种完成作战任务时,需要确立合适的弹种决策与最佳的发射时机.提出用O-1变量来描述弹种决策变量.通过时弹种发射机制及武器系统控制特点进行分析,构造多种0-1变量用以描述武器系统作战时序之间的约束关系,建立了弹种发射时序的0-1规划模型,并用LINGO软件实现了0-1规划的求解.给出了典型应用实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20.
遥控引信技术反导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口径舰炮发射率和系统射击精度的提高,以及弹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技术引信的应用为提高中口径舰炮武器系统的反导效能提供了一条有效技术途径。针对水面舰艇防御反舰导弹的作战需求,基于中口径舰炮武器系统现有技术状态,提出了应用遥控引信技术提高系统反导效能的技术方案。通过仿真计算和对比分析,阐述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进一步探讨了系统的相关技术指标和技术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