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主席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军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根本转变.在军事思维上,必须实现由"要素分离"型向"体系融合"型主导转变;在训练理念上,必须实现由"消极安全"型向"实战任务"型转变;在系统建设上,必须实现由"条块分割"型向"综合集成"型转变;在军事实践上,必须实现由"经验归纳"型向"虚拟实践"型转变;在管理控制上,必须实现由"粗放低能"型向"和谐高效"型转变.  相似文献   

2.
军队是要随时准备打仗的,核心军事能力说到底就是打仗能力。习主席明确要求,"要从军委做起,做到懂打仗、善谋略、会指挥,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把备战打仗的指挥棒立起来,把备战打仗工作严起来"。师旅团党委班子作为部队建设的领头雁和主心骨,必须把领兵打仗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心思向打仗聚焦、工作向打仗聚力、力量向打仗聚合,不断提高自身核心军事能力,以模范行动带出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部队。  相似文献   

3.
宋涛 《政工学刊》2012,(11):52-53
人的因素是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诸多要素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必须把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作为根本之策。一、紧贴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需求确立人才标准,加快育人观念转型人才培养要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必须克服与建设信息化部队不相符的思维定势,坚持以转变需求为牵引,以完成新的使命任务为目标,确立与之相一致的人才观。坚持打得赢标准,由"业务型"向"作战型"转变。受长期和平环境影响,在干部培养上往往强调业务能力多于打仗本领,机关单纯的"三办"型干部比较多,基层管理型干部比例大,思维层次、知识结构和指挥本领与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世纪之交军事经济的七大转变,即:军事经济建设向适应新军事革命需要转变,军事经济保障重点向高技术局部战争转变,军事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军事经济规模由实力型向潜力型转变,军事资源配置由计划为主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变,军事经济结构由数量规模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军事经济体制由相对封闭向开放型转变。  相似文献   

5.
目前,县级国防动员体制与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和顺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要完善县级国防动员体制,必须尽快实现"三个转变"。 一、管理主体要实现由"武装型"向"政府型"转变 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工作的重点和对象在地方,理应由地方政府来唱"主角"。但在现行的体制中,实质上是以人武部为  相似文献   

6.
国民经济动员发展转型既是新时期应对安全环境复杂化和动员经济环境新变化的现实需要,也是军事转型的内在要求。其功能由"单一职能型"向"复合职能型"转变、建设由"应对型"向"常态型"转变、组织由"分散型"向"一体化联合"型转变、手段由"行政主导型"向"法制主导型"转变,是新时期国民经济动员发展转型的主要任务。推动国民经济动员发展转型,应处理好国民经济动员核心能力建设与多样化能力建设、近期准备与长远发展以及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胡主席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军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根本转变。在军事思维上,必须实现由“要素分离”型向“体系融合”型主导转变;在训练理念上,必须实现由“消极安全”型向“实战任务”型转变;在系统建设上,必须实现由“条块分割”型向“综合集成”型转变;在军事实践上,必须实现由“经验归纳”型向“虚拟实践”型转变;在管理控制上,必须实现由“粗放低能”型向“和谐高效”型转变。  相似文献   

8.
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的趋势,加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加快推动国防动员由数量规模和人力密集型向质量效能和科技密集型转变;由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全面动员准备向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动员准备转变;由公有制经济独力支撑型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合力推动型转变;由主要保障陆军作战需要向主要保障海军、空军和二炮作战需要转变;由战时应战型向平时服务、急时应急和战时应战兼容型转变;由分散动员型向一体化联合动员型转变;由平战脱节、军民分割型向平战结合、寓军于民型转变。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变化发展,迫切要求战斗力生成模式实现四个转变,即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能、人力密集向科技密集、火力和机动力主导向信息力主导、相对分离的系统向高度融合的一体化体系转变。战斗力提升要由"经验汲取"型向"虚拟实践"型转变,通过"虚拟实践法"实现战斗力建设的跃升。要把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着眼点、军事斗争准备的着力点、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根本点,聚集于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上。  相似文献   

10.
军队因战争而存在,打得赢才是硬道理。《党委工作条例》提出各级党委要增强"四个本领",其中的一条就是"领导军事斗争准备、带领部队完成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本领"。加强党委班子能力建设,必须把提高带领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作为根本目标和检验标准,围绕中心建班子,围绕中心强班子。一、能打仗的前提是想打仗。提高党委班子领军打仗能力,既难在  相似文献   

11.
以革命精神凝聚全党 ,集中广大人民的力量 ,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传统工作方法。只有牢记“两个务必” ,弘扬善于建设新世界的西柏坡精神 ,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只有牢记“两个务必” ,弘扬坚持依靠群众的西柏坡精神 ,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只有牢记“两个务必” ,弘扬西柏坡精神 ,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快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老子之“德”是法自然之“道”的具体体现,是以律己、谦恭和贵柔为主要内容的。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过度追求物欲的满足,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内心冲突不断加剧,人们的精神家园匮乏。所以,重新审视老子“德”的当代价值,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化解人们的精神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的"四个尊重"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重要意义。这一思想体现了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科学理念,以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亲民思想,是对传统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深入贯彻落实这一思想,对于充分调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力量的整合和发挥,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咱家”产生于宋元时代而通用于北方地区,具有方言特色,它用作单数自称时,相当于“我”,在一些地区被用作是带有情感标记的特殊称谓。莫言长篇小说《檀香刑》侧重了这种称谓的特殊性,以它所独有的语气和话语内涵在不同的情景语境中展现说话方自尊自大、傲慢无礼、调侃油滑、玩世不恭等情态,凸现“咱家”男性化的语用特征,从这一角度反映出“咱家”具有的一种倨称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党的作风问题 ,也是党的形象问题 ,作风不正 ,形象好不了 ,必然脱离群众 ,脱离实际 ,就会严重影响人心向背 ,影响群众的信任 ,影响党的工作和事业 ,这是十分危险的。综观国际国内形势 ,进入新世纪 ,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环境正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机遇与挑战同在 ,希望与困难并存 ,需要我们党站在时代的高度统揽全局 ,与时俱进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而改进党的作风 ,既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 ,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当前公安边防部队执勤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要全面理解执法为民在公安边防工作中的具体内涵和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开拓的精神狠抓队伍建设,围绕“三个有利于”,找准公安边防工作的着力点,加强勤务规范化建设和执勤执法监督以及落实从优待警措施,不断改进公安边防工作,使执法为民的宗旨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中的一些罪名在司法认定过程中,日益具有"口袋化"的倾向。这一倾向与罪刑法定原则、尊重保障人权的基本理念相冲突。这一倾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部分刑法条文的规定不够明确;司法工作人员对于犯罪构成要件以及刑法基本理论的理解存在偏差;以社会危害性为中心的传统刑法观的影响;个别司法解释有违刑法的基本规定和基本原理等。应结合这一倾向产生的原因,通过各种途径对其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部队近几年的“三基”工程建设实践表明,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有效地推进部队“三基”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就通过数据库数据对《儿女英雄传》中的程度副词"最"的语法功能进行分析,并与现代汉语中的"最"相比较。  相似文献   

20.
"老西藏精神"是驻藏部队、地方援藏干部与西藏各族人民群众一道,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断积累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是对这一精神丰富内涵的生动概括。在半个多世纪里,"老西藏精神"激励着驻藏官兵戍边卫国,激励着无数西藏建设者扎根西藏、建设西藏。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