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152名军校学员为研究对象,使用内隐联想测验测量内隐自尊;选择Rosenberg自尊量表、元自尊量表、社会期望量表作为测量外显自尊、区分防御性高自尊和安全性高自尊的工具;使用攻击量表作为测量攻击行为的指标。通过对不同自尊测量结果与学员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探讨了学员自尊对攻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学员的内隐自尊效应显著,但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不显著;(2)自尊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高自尊的人不易产生攻击行为,但防御性高自尊学员和安全性高自尊的学员在攻击行为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论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品德要从儿童抓起。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儿童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因此对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极为重要。价值取向、自我概念、自我意识、自我敏感性、自尊、自我反思、移情等因素对亲社会行为都有影响 ,而价值取向和自我概念是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军校大学新生兼有军人与大学生的双重身份,其入学适应问题相对于地方大学生显得更为突出。分析军校大学新生的一般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尽快建立起新的心理结构,有利于军校学员个体的心理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4.
亲社会行为具有无私增进他人利益的道德属性.亲社会行为与道德的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亲社会行为培养离不开道德教育的作用.事实上,道德教育对亲社会行为培养具有诸多正向作用.如道德榜样教育激发亲社会行为模仿,道德知识传授解释亲社会行为的合理性,道德舆论宣传创设亲社会行为的情境氛围等,通过考察这些正向作用,为亲社会行为的伦理培养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5.
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及其交互作用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及其交互作用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我们采用实验设计方法对某大学60名学生进行研究,选用自尊量表(SES)、应对方式问卷(CSQ)和内隐测验程序(IAT)施测。结果显示:一是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存在低相关;二是外显自尊在积极、消极两种应对方式上主效应显著;三是不同外显自尊水平下,内隐自尊对积极应对方式有不同的影响。即高外显自尊水平下,高内隐自尊者比低内隐自尊者应用更多的积极应对方式;低外显自尊水平下,内隐自尊水平不影响积极应对方式的应用。由此可见,自尊类型影响个体应对方式,要培养个体安全的高自尊以促使个体在压力面前更多使用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社会,非理性主义、新自由主义、实用主义、道德虚无主义、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等都是对军校大学生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正确对待这些社会思潮的影响,是加强军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分关注心理疾病的评估与矫治,忽视了对个体积极的品质、情绪体验等的关注和培养。积极心理学的诞生,为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主张教育者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军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除了繁重的学业、环境的适应等普通大学生面临的挑战外,紧张的军事训练、严格的日常管理、单一的校园生活使他们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提示我们,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个体的积极因素入手,不断地激发、挖掘、关注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注意培养和鼓励他们多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对某军校598名一年级大学生的UPI(大学生人格问卷)测试和内曼·科尔施太特内外倾性格调查,了解军队院校一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与个体内外倾性格之间的关系,以便帮助青年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完成学习任务。 1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1 对象随机整群抽取某军校一年级两个系,每个系既有从地方中学入学的本科生,也有军龄在二年以上从部队入学的大专生。年龄分布18-22周岁。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培养关涉一个民族、国家的未来和兴衰.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深层次价值体现,乃是青少年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意识、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的自觉与觉醒.对于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培养,主要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前提;以因循传统“知行合一”理论为培养的基本原则;以面向现实人生为培养的关键和落脚点,共同构建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论现代大学校生关系--兼论军校校生关系的特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与学生关系的定位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随着现代社会法治进程的推进,要求高校与学生关系的定位不能仅从人才培养的教育角度考虑,还必须从保障合法权益的法律角度考虑。由于军校学员自入伍起就取得军籍,他们既是大学生,也是军人,其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军校学员与军校的法律关系更多地参照军人身份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探索优柔寡断人格、适应性、自我调节学习与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关系,揭示学业拖延的影响机制,对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干预提供启示。选取1654名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在中等偏下水平,学业拖延改变倾向在中等偏上水平,功能性拖延水平在中等水平;(2)优柔寡断与拖延行为呈正相关,情感适应性、自我效能与拖延行为呈负相关;优柔寡断、自我调节策略与拖延行为改变倾向呈负相关,适应性、认知策略与拖延行为改变倾向呈正相关;优柔寡断与功能性学业拖延呈负相关;自我调节学习与功能性学业拖延呈正相关;(3)大学生适应性在优柔寡断影响一般学业拖延行为中起到中介作用;自我调节学习、适应性在优柔寡断影响拖延行为改变倾向中起到中介作用;自我调节学习在优柔寡断影响功能性学业拖延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道德行为是道德判断的结果,而道德判断往往受到情绪的影响。愤怒和愉快是对个人行为产生影响的两种不同的典型情绪状态。通过采用情绪启动范式进行了实验研究,从愤怒和愉快两种情绪状态和情绪强度两个方面,对初高中生共444人的道德判断水平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愤怒情绪状态下中学生的道德判断得分明显的高于愉快情绪状态,高中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初中生,情绪的强度对中学生道德判断水平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调查任职院校国防生自尊、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个性特征,为任职培训期间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采用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以及自编问卷方法,对535名任职院校国防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任职院校国防生自尊水平与专业、是否学员骨干等因素有关;自我效能水平与居住地等因素有关;任职院校国防生人格特征与军校生和军人群体相对接近,但与大学生群体有所不同。可见,对任职院校国防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该重点从提高国防生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水平入手,更好地维护和提高国防生在任职培训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情绪安全感理论,探讨初中生情绪不安全感与攻击行为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疆某市区27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初三年级间接攻击水平显著高于初一年级(F=4.41,p<0.05);②初一、初二年级情绪不安全感水平显著高于初三年级(F=8.31,p<0.001);③初中生情绪不安全感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32,p<0.01)。调查结果表明,降低初中生的情绪不安全感水平,有助于减少其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其培育途径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培养与激发官兵亲社会行为,来推动与促进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促进亲社会行为的概念与特征、亲社会行为与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领悟社会支持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自尊和未来教育规划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未来教育规划问卷和学习投入量表,对446名高中生进行施测。结果:①各变量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地正相关(r=0.32~0.50,p<0.001);②领悟社会支持能正向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③在领悟社会支持对高中生学习投入的预测中存在三条路径:一是自尊的中介作用;二是未来教育规划的中介作用;三是自尊和未来教育规划的链式中介作用,效果值分别为:14.81%,27.78%和16.67%。结论:领悟社会支持不仅直接影响高中生学习投入,还通过自尊和未来教育规划影响高中生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17.
运用《专业适应性量表》和《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对600名高师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是:(1)高师生专业适应性略高于平均水平,但并未达到理想状况。(2)专业承诺与专业自我效能感因子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专业适应性及其各个因子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专业承诺与专业自我效能感因子及专业适应性总体水平在科类上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的专业适应性及其专业承诺、专业学习动力、专业自我效能水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的水平;担任过班干部的高师生的专业承诺、专业学习行为、专业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未担任过班干部的高师生。(3)高师生专业适应性及其各个因子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及其各个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高师生的专业适应性能解释学习自我效能感54.2%的方差变异。  相似文献   

18.
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连榕等参照Maslach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对师范类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讨综合性大学中师范类学生学习倦怠状况。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倦怠处于中等程度。男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显著高于女生;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倦怠的各个维度上差异显著;不同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差异显著,理科最为严重;城镇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和农村学生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