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妇孺皆知。在人们的印象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治军严明、不徇私情的楷模,而马谡却成了志大才疏的无能之辈。孔明在京剧《空城计》中还唱道:“错用了小马谡无用之人。”实际上,这句话只对了一半,“错用”是肯定的,说马谡“无用”,却有点委屈了马谡。马谡并非庸才,据史书记载,他“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得加升”。建兴三年诸葛亮出川,创下七擒七纵孟获的奇迹,就是采用了马谡“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计策。如果马谡真的是毫无才干,诸葛亮也决不会把镇守街亭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差使交给他。…  相似文献   

2.
敢于亮丑不为丑陆晓明,戴天银看了《三国演义》晓得:街亭失守,主要责任在马谡。后主刘禅也一直认为“街亭失守,咎由马谡”。但诸葛亮没有遇过即避,而是悔恨自己没有听从先主刘备在白帝城的临终嘱附,错用了马谡,致有“街亭违命之阙”。所以他主动上疏后主,沉痛检讨...  相似文献   

3.
许德斌 《政工学刊》2008,(10):31-31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或许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马谡是一位眼高手低、缺乏实战经验的人。在指挥街亭一役时,既违背了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又不听副将王平的劝谏,致使街亭失守,被处以极刑。马谡在街亭之战中惨败,从表面上看是他盲目自大、刚愎自用所致;但从深一层次上看却是诸葛亮把马谡这样的人用错了位置。马谡与诸葛亮共事多年,一直是“高参”的角色,极少担任主将独当一面。  相似文献   

4.
在咱中国,“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大概是妇孺皆知。那位马谡本是诸葛亮很器重的将领,“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就是用了他献的“攻心计”。然而,在街亭之战中,马谡违背了诸葛亮要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的嘱咐,麻痹  相似文献   

5.
近日重读《三国志》,读到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节,笔者在为马谡因痛失街亭危及蜀军全局,而被军法处置扼腕叹息的同时,不禁想到了毛泽东对此事的点评,他认为街亭之败,大将固然有失守之罪,但诸葛亮是要负用人失误之责的。此言诚然,考察马谡的历史不难看出,他一直是诸葛亮身边一个足智多谋的参谋人才,  相似文献   

6.
据《三国志》记载 :魏蜀街亭之战中 ,诸葛亮选用马谡为统帅 ,结果蜀军一败涂地 ,丢失街亭。按说马谡是在置诸葛亮的一再叮咛于不顾的情况下把街亭失掉的。诸葛亮大可以把一切责任推在马谡身上 ,自己落个“一贯正确”。但是诸葛亮并没有这样做 ,而是上书检讨自己在用人上的失误 :“至有街亭违令之阙 ,箕谷不戎之失 ,咎皆在臣授任无方” ,“请自贬三等 ,以督厥咎”。遂由丞相降为古将军。在此 ,笔者联想到现在我们有些领导干部 ,讲成绩有板有眼 ,讲问题羞羞答答 ,个人或单位出了点问题 ,捂着盖着 ,遮着掩着 ,生怕别人知道 ,结果越捂问题越多 ,…  相似文献   

7.
《兵团建设》2014,(6):45
正[案例]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在街亭对战,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若失败就处死全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汇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而且  相似文献   

8.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诸葛亮手下有一位名叫马谡的参军,自幼熟读兵书,常与诸葛亮谈论兵法并为诸葛亮欣赏.  相似文献   

9.
在罗贯中本《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因诸葛亮而闻名,但据裴松之所注陈寿《三国志》及有关资料考证,三国时虽出现多次“空城计”,诸葛亮却并没有设过“空城计”。然而,历史上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空城计”,并在以后不绝于史,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杜洁 《环球军事》2011,(14):62-63
“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二计,属于第六套“败战计”之一。最著名的战例就是《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所设的“空城计”,骗走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民间流行着大量的谚语和歇后语都是赞颂诸葛亮及“空城计”的:“没有空城计,退不了司马懿”;  相似文献   

11.
马庚恒 《国防》2005,(9):74-74
战国时代,齐国将领孙膑“减灶”胜庞涓;东汉末年,太守虞诩则“增灶”胜敌军。齐军势强,为了诱使魏军追击,故有减灶之谋;而汉军势弱,为了震慑敌军,故有增灶之计。虞诩说:“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一减一增,说明虞诩能够针对具体战争的特点灵活运用前人的谋略,因而夺取了战斗的胜利。相反,三国时期蜀将马谡照搬韩信破赵用的“陷之死地然后生,置之亡地然后存”的谋略,违背孔明坚守街亭、依水安营的命令,扎寨于山顶绝地。马谡没有具体分析两次战争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任务。韩信是要夺取一个要地,利在速决;而马谡应坚守一个要地,利在持…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东汉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水县南)人,我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诸葛亮在二十八年治军和用兵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为丰富和发展我国古代的军事哲学思想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拟就其朴素军事真理观作一初步的探讨。一、以“察情”、“视听”、“纳言”、“察疑”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军事真理发现观军事真理发现现是诸葛亮朴素军事真理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诸葛亮的军事真理发现现围绕“察情”、“视听”、“纳言”、“察疑”四个方面展开。1、以“察情”作为把握和发现军事…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军令状"?旧小说里,将士在接受军令后所立的文书,上面写明:如完不成任务甘受军法处置等字样。《三国演义》里,蜀国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马谡因为立过"军令状",所以死得无话可说。"生死状",内容大部分与"公"有关的,向来的措辞无非是"倘若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人在阵地在""誓与××共存亡"之类的话。但是,在我们的记忆中,有多少"一定""决心""发誓"得到了兑现呢?信不由衷,必言之凿凿,这都成了有些人的职业习惯。一个常爱发誓的人、一个以发誓赌咒为职业的人,又有谁敢相信呢?如果具有"发誓"习惯的成员在一个群体中的比例越来越大,那么这个群体衰亡的可能性就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14.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唐朝诗人杜甫在四川奉节观看了诸葛亮当年训练部队的八阵图遗迹后,为抒发缅怀之情所作的《八阵图》诗中的警句。提起八阵图,很容易使人想到《三国演义》中的神秘描写,如陆逊被困阵中,赖黄承彦指引才得以脱险;诸葛亮以八卦阵挫败司马懿等等。很显然,那是罗贯中对诸葛亮八阵图的艺术夸张,并非史实。那么,八阵图究竟是怎样的?阵,就是战斗队形,图,就是法度①,阵图则是阵法。古代军队临战之前,必然要根据自身的兵力、战场的地形和敌军的情况来部署军队、确定队形。这就是《司马法·定爵》所说的:“…  相似文献   

15.
治军带兵 ,素有“慈不掌兵”之说。军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它具有特殊的任务与规则 ,即经受战争考验与令行禁止的钢铁纪律。过硬的军事素质与严明的军人纪律是保证部队战斗力的两个必要条件。因此 ,在严格军事训练与维护军队纪律方面容不得半点马虎 ,来不得丝毫“仁慈” ,绝不能因感情而弱化训练与纪律 ,在这方面需要的却是“挥泪斩马谡”的铁石心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 ,“慈不掌兵”是每一个带兵者须引起高度注意的。然而 ,现在有些基层干部却对此产生了片面性、主观化认识 ,认为既然“慈不掌兵” ,那么要树立自己权威 ,就不能对士兵讲…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劝诫其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他教育后代重视治心修身 ,力戒荒嬉浮躁 ,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江泽民也多次告诫党员领导干部要“淡泊名利 ,无私奉献” ,“对个人的名利地位应该看得淡一些”。江泽民的要求和诸葛亮的“诫子”虽然所处时代、授话对象、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但仍不失有“异曲同工”之处。淡泊是做人的一种境界。古往今来 ,淡泊处世 ,淡泊名利 ,这种美德为历代政治家所推崇。封建官宦 ,文人墨客中不乏其人 ,诸葛亮隐居隆中 ,刘备“三顾”而出 ,既可以理解为清高自负 ,恃才自傲 ,也可以理解…  相似文献   

17.
刘丽群 《环球军事》2013,(3):118-120
战场上的传单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都是心理战的重要选项。诸葛亮有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一R”拿破仑也认为:“世界上有两种力量,武力和心理。最终,武力总是被心理打败。”传单,作为硝烟幕后的“软兵器”,在所有心战媒介中,是经久不衰、打击力强劲的重要信息载体,凶而其传播的内容与技巧,正逐渐成为赢得战争的“攻心利器”。  相似文献   

18.
陕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本由徐向前元帅题签的新书:《诸葛亮〈将苑〉注释》,这本书的出版,为继承我国古代军事遗产作了一件大好事。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在天下大乱的东汉末期,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并且“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鞠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宛如镶嵌在滔滔汉水上的一颗明珠。这里得大独厚的青山秀水和风起云涌的历史波澜,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韬武略的历史名人。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曾在这里“躬耕”10年,故有诸葛亮“第二故乡”之称,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20.
三国时蜀汉名相诸葛亮辅助刘备、刘禅父子,三分天下,鼎足其一,其功业称得上是彪炳千秋。诸葛亮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善于选拔、使用人才,标准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主。 在诸葛亮著名的《出师表》中,他劝谏蜀后主刘禅重用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蒋琬等人,要刘禅“亲之信之”,因为他们都是“忠良死节”之臣,并且针对主公的弱点告诫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