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伙食供应标准适应部队需要、适应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适应市场物价的变动,是我军后勤质量建军的必由之路。建立动态伙食标准增长机制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以城镇居民食物消耗质量水平为依据建立起的食物定量标准增长机制,以市场物价变动为依据建立起的伙食费增长机制,必将提高我军伙食保障水平,促进我军后勤法制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2.
部队伙食费标准调整是涉及到每一个官兵切身利益的大事,对部队战斗力产生直接的、重要的影响。那么,建立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部队伙食费标准与市场物价同步增长的调整方法和模型就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需要着重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认为,伙食费标准调整工作应同部队物价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在考虑物价上涨因素的情况下对伙食费标准进行调整。从这一观点出发,进一步建立了伙食费标准自适应调整模型。  相似文献   
23.
我军现行食物定量标准是80年代制订的。这一标准与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形成反差,同时也不适应军事训练强度大的需要。文章在论述了修订我军食物定量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提出了修订我军食物定量标准的思路。  相似文献   
24.
改革现行军粮供应体制与办法,实行市场化供应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保障有力”和落实军队“吃皇粮”指示精神的需要。由于军粮供应受粮食供求状况、粮食市场及流通体系建设情况、中央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改革难度大。因此,要本着循序渐进、平战结合和遵循价值规律的原则组织实施,确保军粮按市场化供应模式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25.
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供应链智能物流服务平台,提高军事物资保障能力,是我军后勤保障方式适应世界军事后勤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军应用物联网刚起步,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建立标准化的互联互通网络平台,从运行权限、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筑牢信息安全防线,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有效控制军事物流活动过程中的费用。  相似文献   
26.
高原耐缺氧食谱是指根据高原部队人员实际需要和当地资源状况制定的,能起到耐缺氧营养防护作用的标准食谱。“高糖、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和高维生素”膳食可以起到营养防护的作用,自然界许多动植物资源也有增强机体耐缺氧能力的成分。每天食用1-2种耐缺氧食品,可以提高耐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27.
饮食保障社会化改革,精干了保障队伍,调整了后勤结构,规范了饮食保障行为,引进了竞争机制,提高了饮食保障水平,实现了军民兼容,带动了消费需求。饮食保障社会化改革效益的主要评价指标有军人炊管人员节约比例、职工节约比例、饮食保障经费占军费开支的减少比例、就餐人员满意率、生活水平达标率、人员工作效率和设施、设备利用率等。  相似文献   
28.
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场后勤骨干装备维修保障模式,应依据“主动后勤理论”,着重从后勤骨干装备维修资源主动掌握、维修需求主动预测、维修资源主动配送和维修力量主动控制(指挥)等四个方面考虑战场后勤骨干维修保障要求。  相似文献   
29.
新时期伙食管理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为部队伙食管理创新提供了挑战与发展机遇。在近阶段,构建部队伙食管理一体化模式,必须在把握其内涵的基础上,建立“营养型”伙食质量评估体系,构建“三层递进式”评估与控制机制,开发基于网络的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30.
战时食物供应不足时,由食物所提供的营养素不能完全满足军人生理需要,但每人每天应供给能量1600千卡、蛋白质50克、矿物质和维生素正常供给量的1/2时,军人短期内能基本完成中等劳动强度的军事作业。战时最低应供给军人各类食物:粮食300克、动物性食品100克、蔬菜250克、植物油25克,总重不超过725克。按最低食物定量组织供应时,应每天服用一片复合维生素片,并重视解决饥饿对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